鄭鳳華
自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探討與研究
鄭鳳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把立德樹人作為育人的中心工作。在信息科技發展如此迅猛的時代,互聯網給高校提供了一個很好地載體。本文介紹了自媒體時代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在師生互動、教育方式、資源共享上的創新性研究。
自媒體 思想政治工作 互聯網+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方式,更新教育理念,育人的方式也隨之改變。高校育人工作的推進,需要管理者的理念更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對的群體是強調個性和自我的青年大學生,他們正處于主體意識的覺醒期,這使得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須注重對工作創新性的研究和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出色,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精神風貌的引導和塑成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隨著時代發展,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已經逐漸不適應自由、自主的大學生群體,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從信息化、科技化的創新角度出發,依托互聯網提供的有利平臺,實現更好地教育。自媒體的出現,成為教育工作者首選的創新手段,高校應積極拓展網絡應用平臺,利用自媒體平臺的便捷化,服務于思政工作的開展。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它主要是利用電子化的手段,向大眾群體傳遞更多信息的一種方式。目前我們常用的自媒體平臺主要有微博、微信、QQ等。自媒體平臺的高效、便捷,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創新性的工作理念,在教育方式、教學方法以及教育成果反饋等方面提供好的嘗試。自媒體具有大眾化、平民化、交互式以及更新速度快的特點,在為思政工作提供便捷的同時,也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定的挑戰。面對多元化的信息發展,自媒體平臺下的思政工作的創新迫在眉睫。
(一)自媒體+思政教育實現資源共享
自媒體平臺,比如微信、微博、QQ等,自身具有極強的自主性和大眾化,這種自主性和大眾化自然而然的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海量的信息,但同時高校學生在接觸到自媒體的同時也享有獲取海量知識的權利和自由,這就需要高效思想教育工作者時刻保持充足的知識儲備,充分利用好自媒體平臺,對學生接觸到的內容進行完善。利用自媒體平臺,講更多教育性內容通過微博、微信等公眾號進行傳播,充分利用自媒體平臺為教學教育資源帶來的廣闊空間,使學生在最快的時間內,實現資源共享,增強學生接受教育和知識的主動性。
(二)自媒體+思政教育創新教育方式
自媒體的迅速發展,對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沖擊與挑戰,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整個教育體系注入更為前沿的力量,與以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同,自媒體平臺的使用,更新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靈活多變,傳統的教育方式,集中在課堂授課、研討會以及座談會等,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學生擺事實,進而對學生進行道理的講解。自媒體出現之后,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在課件制作上融合更多的實現了聲音、圖片以及影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一種全新的體驗。另外,自媒體是通過多種方式對信息進行傳播的,進而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主動性的學習。
(三)自媒體+思政教育便利教學互動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是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績的重要影響因素。自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改變了師生間主導與服從的關系,學生也有足夠的機會與教育工作者進行溝通,表達訴求,提供新的思路和創新性思維,在自媒體平臺大背景下進行的師生間的溝通,其地位是平等的,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同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進行引導,以更高效的方式實現人生觀價值觀的培育,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高校建設提供更多的資源,利用各高校爭創“雙一流”大學的契機,充分將自媒體的優勢發揮到管理工作中,有利于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自媒體時代對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加強,其實質是對大學生人文關懷的重視,同時關注了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培養,充分利用好自媒體平臺,實現高校大學生在主體意識培養、傳統文化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心理問題、學習需求等不同情況,通過自媒體平臺搭建不同的類型化小組,進行專題化指導,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模式和教育環境。學生在自主化的平臺,實現知識的獲取、思想的交流,教師利用新媒體平臺,創新教育工作方式,樹立研究自媒體、使用自媒體的新觀念,做好學生自媒體使用的規范性、道德性,讓科技與創新根植于高校教育過程中,真正實現創新性教育。
[1]朱文武,費文曉.“自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芻議[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03):112~115.
[2]馬傳宜.自媒體時代微博對大學生的影響與對策[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1):114~118.
[3]王永健.自媒體與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J].北京教育(德育),2010(11).
曲阜師范大學)
鄭鳳華(1989-),女,山東臨沂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