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波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研究
張振波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層面的一個重要要求,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誠信的的踐行者。本文旨在探析大學生誠信的現狀,分析問題成因,探索加強大學生誠信的有效措施。
大學生 誠信缺失 對策與途徑
孔子曾向天下提出“誠信”乃人必須具備的五種品德之一,為此,他從“文、行、忠、信”[1]這四個方面教育他的弟子。并提出“民無信不立”的觀點[2]。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高校的逐年擴招,使得受教育成本在增加、就業競爭激烈,加之一些腐朽文化的侵蝕,教育管理的問題層出不窮,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學生的價值觀,造成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社會的希望,大學生的誠信是我國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體現,是關系到民族的振興、社會的進步的大事。
大學生誠信觀念主流是好的,誠信缺失并不普遍存在,大多數學生能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榮辱觀,能夠做到“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誠信待人、誠信做事,但不乏少數學生利益熏心,在考試、助學金和就業等方面的虛假行為,嚴重的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良好形象,從誠信的認知和問題領域來看,誠信缺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方面的誠信缺失:主要表現為理想信念不鑒定、社會責任感缺失、價值觀歪曲、誠信意識淡薄、自私自利等。(2)學習方面的誠信缺失:高校里,學習上最能體現學生的誠信,然而,抄襲作業、考試作弊屢見不鮮,甚至部分學生不以為恥。學術論文造假、胡亂編寫實驗數據等行為也不少見。(3)經濟方面的誠信缺失:拖欠學費,弄虛作假、拖欠貸款不還,惡意騙取國家資助。(4)人際交往方面的誠信缺失:同學之間為謀得些許利益,欺騙、侮辱、誹謗等事件也時有發生。(5)就業方面的誠信缺失: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惡意就業競爭,文憑、證書造假,虛構經歷等不誠信的現象在高校也普遍存在。在高校周圍的復印店里,經常能看到一些學生盜用他人的獲獎證書、成績單,進行虛偽包裝以獲得競爭優勢[3]。(6)網絡方面的誠信缺失:網絡已然成學生獲取和宣傳信息和知識的主要渠道,一些學生利用網路的隱私性,傳播虛假和危害社會及他人的言論,甚至惡意攻擊計算機系統,偷取信息、發送病毒等,嚴重的危害社會。
(一)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
我國正處于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時期,經濟飛速發展,利益和物質成為大眾追求的焦點,這種不良思想正侵蝕著高校,違信行為在高校屢見不鮮,而相關的法律規范尚不完善,違信有恃無恐,從而造成整個社會出現誠信危機,尤其是今年來的共享設施的使用已經暴露出嚴重的違信問題[4]。
(二)學生自身方面
對誠信問題認識不夠深入。當代大學生功利性思想更明顯,思想活躍,但缺少社會閱歷,對事物缺乏足夠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道德評判能力不強,辨別能力較差的問題,容易將一些表面上的消極現象看作是社會本質,產生消極情緒,從而出現誠信意識的匱乏和淡薄,引發大學生多種不誠信行為。
(三)家庭教育的缺陷
家長作為第一監護人,對學生品行的形成負有不可推卸的教育義務和責任。首先,在子女的成長中,有的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對子女日常行為的規范和矯正。其次,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提出要刻苦勤奮、待人誠懇的要求,自己卻言行不一,使孩子們耳濡目染,深受其害。
(四)學校對大學生誠信缺失負有一定責任
“重成績、輕素質”是大學之前教育的普遍特點。此外,學校對學生誠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引導,忽視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一)社會層面
重視誠信、提高思想意識,加強輿論宣傳和報道,特別是通過現代化媒體宣傳和弘揚誠信美德及行為,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在全社會各個領域倡導開展誠信活動,是誠信深入人心,形成社會合力。
(二)健全法律法規,約束違信行為
要牢固樹立誠信意識,使誠信內化于心,靠道德約束是不夠的,更要靠制度、法律的保障,要讓大學生的言行獲得法律和制度上的認可,誠信要獎、失信要罰,使失信獲得的利益要遠遠小于所付出的代價。
(三)提高家庭教育在大學生誠信教育中的輔助作用
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統一思想、價值共識,注重德育培養,發揮家長的榜樣和模塑作用,擔負起家長的第一監護人的監督職責,加強與學校的溝通,共同培養大學生的誠信品質。
(四)在學校的管理中,探索加強誠信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將誠信教育與專業教學相結合,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誠信做人、誠信做事、誠信做學問。(2)把誠信教育做為學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積極開展以“誠信”為主題文、體、美等活動,發揮學生干部、黨員等隊伍的作用,樹立誠信標尺,強化誠信教育。(3)建立完善的誠信檔案,將大學生的日常行為納入誠信檔案,并與評獎評優、推優入黨、就業推薦等結合,約束違信行為。
[1]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Z].中發[2001]15號,2001-9-20.
[2]十六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徐敏.大學生畢業生求職簡歷切勿“注水”[N].解放日報,2017-2-13.
[4]王雷.論現代誠信觀的建構及其價值[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06:19~32.
天津工業大學)
張振波(1987-),男,吉林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