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高職生職業成熟度研究及啟示
王 艷
本研究以貴州863名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人口學變量和實踐情況等方面對于職業成熟度的影響,了解高職生職業成熟度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從重視職業生涯輔導、引導學生參加實踐、加強與就業企業合作、注重培養孩子獨立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等角度得出促進高職生職業成熟度的教育啟示。
高職生 職業成熟度 啟示
職業成熟度是指個人掌握與其職業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職業發展目標的程度,是個人在職業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身心發展的綜合水平[1]。職業成熟度越高,學生的職業選擇能力越強。我國的高職學生生源多為大學本科落榜學生,普遍會有將來工作環境較差、社會聲望較低、入職初期收入不高等等的就業擔憂。在職業種類多樣化、就業壓力增大化、人員流動頻繁化的今天,高職生能否在社會劇烈競爭的環境下,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技術優勢,找到自己滿意的職業和崗位,是關系到就業率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問題。本文旨在選用具有心理測量意義的問卷對高職院校各年級學生進行調查與分析,探討高職生職業成熟度的發展情況,據以得出教育啟示。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問卷調查針對貴州高職院校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在教室發放問卷,現場作答并收回,共收回有效問卷863份。抽樣調查三個年級學生,因高職學生大都三年畢業,抽樣中包含三個年級學生,大一354人,大二452人,大三57人,其中男生476人,女生387人,男女比例約6:5;平均年齡20.4歲,標準差1.1歲,學生年齡主要集中在19-21歲之間,這個年齡區間的學生約占總人數的82.7%;獨生子女占26.9%。
(二)研究工具
職業成熟度相關的問卷調查研究在國內研究中使用次數最多的是由北京大學張志勇等人修訂的中國大學生職業成熟度量表。它從職業目標、職業自信、職業價值、職業自主、職業參照以及親友依賴六個因子衡量受測者的職業成熟狀況。
(1)職業成熟度整體水平中等。(2)職業成熟度總體上未顯示性別差異。(3)年級不同的學生在職業目標、自信、自主、參照以及親友依賴五個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4)是否獨生子女之間職業成熟度在總體上未表現顯著差異。(5)是否學生干部職業成熟度在總體水平上無顯著差異。唯獨在職業自信上學生干部顯著高于其他學生。(6)參加過社團的學生職業成熟度整體水平高于沒有參加過的學生。(7)有過社會兼職和專業實踐經歷的學生職業成熟整體水平高于其他學生。(8)選擇職業時對自己影響最大的重要他人是父母。
(一)重視職業生涯輔導
高職生的職業成熟度水平總體上都不太高,而且面臨很多困惑。高職院校要以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成熟度、促進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為目的開展職業生涯輔導[3]。首要方式是開設職業指導課程,系統地提高職學生對職業生涯的關注,以推動學生盡快做好職業的規劃與準備。此外還可以與個別指導相結合,職業規劃咨詢與指導也可以心理咨詢工作為借鑒,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
以上研究結果顯示,參加社團活動、社會兼職及專業實踐均對職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高職院校應重視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內外多樣實踐活動,在安全教育良好的條件下,學生適量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兼職實踐,積累各種工作經驗。學??梢栽谛忍峁┒喾N多樣的勤工助學崗;鋪建更多的學校與企業合作平臺,強有力地為學生順利進入實習和工作服務;積極參與體育、文藝、公益、志愿者活動。上述各類活動對于學生了解具體的工作流程和內容,探索職業世界,克服職業選擇中的困惑,提高職業發展水平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加強與就業目標企業的合作
高職院校與企業應加強專業實踐的合作。高職學生通過實踐了解更多的職業前景和專業發展趨勢,增加一定程度的就業緊迫感,提高實操能力,為將來正式選擇職業提供借鑒。這一點從以上研究結果中職業參照特點就能表現出來,高職學生選擇職業時首先參考的是自己專業相關的專業人士。學校應當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與本專業的相關人士接觸。
(四)發揮學生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職業選擇的能力
研究發現那些積極參加各類實踐的學生在職業心理的各個方面都更加成熟,因此在職業觀念的形成、職業心理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了解職業現實,腳踏實地,增長自己的工作執行力、情境應對能力,在實際做工作的過程中中切實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在職業心理方面遇到問題時,能夠主動及時與老師、同學交流,借助老師、朋友的力量度過職業心理的危機,提高職業選擇的能力。有了這種主觀能動性,學生在參加工作后更有能力不斷地根據就業情境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進行動態調整。
[1]候永梅.醫學生職業成熟度的發展特點分析[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4,32(4):562~565.
[2]張智勇,榮煜,等.中國大學生職業成熟度量表的信度與效度[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2(5):1~6.
[3]劉紅霞.基于職業成熟度的高職院校職業指導改進路徑[J].職教論壇,2014(3):32~34.
貴陽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系貴陽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院級科研項目(項目編號:GYZJY2016YB-08)最終成果。
王艷(1979-),女,山東陽谷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心理測量與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