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璨
關于激勵在教學工作中的作用
——淺談職業高中班主任工作的體會
陳 璨
做好班級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工作重心,有序、良好的班級管理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就如何在教學工作中運用激勵教育,提高班級管理水平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激勵 教學工作 職業高中 班主任 體會
職業高中的學生綜合素質普遍一般,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必須要正視問題,直面困難,有著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充分了解學生和把握學生,使用激勵教育,通過多種渠道找到班級管理的突破口,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教育和管理,最大限度轉變這些學生,為職業高中學生的全面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者,學生是被管理者,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對管理的最終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職業高中的學生大多數年齡都不大,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著較強的叛逆心理,不愿意服從老師的管教,甚至有些學生在家直接和父母頂撞,如果班主任使用強硬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管理,不僅起不到任何的效果,還會激起學生的叛逆心理,更會與其對著干。班主任要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同時也要明白學生與自己的關系對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直接的影響。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促進學生努力學習的催化劑和助推劑,而和諧師生關系需要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的基礎之上[1]。
首先要做到平等。雖然高中的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有著一定的年齡差距,但是并不妨礙兩者之間建立平等的關系。班主任要適時放低自己的姿態,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進行溝通的和交流,運用情感激勵幫助學生敞開心扉,通過真情流露的言語去激勵和引導學生,從而獲得情感上的互動和溝通。其次,要做到民主。新課程改革中一再強調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班主任在平常的管理工作中既要做好一個領導者的角色,同時也要扮演好輔助者的角色。讓學生從心底里接受班主任。班主任可以創建一個民主化的班會,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通過情感激勵讓學生感覺自己身在一個如同家庭一般的大集體之中,這對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最后,要做到信任。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通過情感激勵贏得學生的充分信任和好感,同時還要做實事,樹立一諾千金的形象,讓學生愿意主動找班主任傾吐自己的煩惱或者心事。信任是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粘結劑,可以幫助班主任建立和學生之前和諧、穩固的師生關系[2]。
職業高中的學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而且職業高中的課程設置與普通高中的課程設置存在一定的差別,在文化課程學習上面,職業高中學生相對普通高中學生要放松一些。職業高中的課程偏向于實踐性,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筆者在工作過程中發現,很多職業高中學生在學習技術之后都想能夠在學生或者同學的面前露一手,這與職業高中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有關。這類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從小到大,在學習方面取得成功的次數寥寥無幾,這類學生缺少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機會,在學習上也缺少一定的“安全感”,更想得到他人的肯定。班主任和授課老師的贊賞是鼓勵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3]。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職業高中的老師和班主任在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大多數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而且很多班主任從心底里認為職業高中屬于“差生”,即使給予贊賞和鼓勵也起不到任何作用。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觀念,職業高中學生渴望得到贊賞和鼓勵,班主任要充分迎合這一點,善于找到學生學習的閃光點進行贊賞鼓勵。
職業高中的學生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缺乏自信心,這類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差,綜合素質也較低,從小學到高中,幾乎一直都是班級中的后進生,在學習方面很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大多數學生都缺少信心,而且有些學生還存在自卑的心理和消極的態度,這對學生的學習以及健康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針對這種情況,職業高中班主任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干預,給予學生信任激勵,幫助學生重拾信心,從而激發學生的智力潛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好,有很多方面的影響因素,比如學習環境、學習態度、學習信心等,這些非智力因素是能夠通過一定的措施加以轉變的[4]。尤其是學習態度,很多職業高中學生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學習,學習效果可想而知。班主任要抓住這一點,多對學生說“你可以”、“我相信你”這種類型的話,通過信任激勵讓學生自己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同時也為了不辜負老師的信任而奮起學習。
綜上所述,職業高中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恰當、靈活性使用激勵教育法,將學生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這樣不僅能夠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能提高班級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1]劉海平.略談高中班主任的語言激勵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0(16):33~34.
[2]王觀斌.激勵教育的內容及實施對策[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0(02):20~21.
[3]梁伯連,張旭春.關于“激勵教育”及其特征的再認識[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1999(04):56~57.
[4]王先華.激勵教育:點燃孩子生命的理想與激情[J].貴州教育,2005(20):12~13.
重慶市龍門浩職業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