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潔
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現狀分析與對策
譚 潔
高職院校的核心存在意義,就是為社會各類行業培養輸送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和創新型人才。特別是在信息技術全面推廣沿用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事業也迎來全新的改革發展機遇,不過因為資金缺乏和理念落后,使得部分院校信息技術教學應用過程中出現諸多挑戰困境。由此,筆者決定在客觀論證我國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現狀前提下,結合豐富經驗探討日后科學化的改革對策,希望借此大幅度提升信息技術類人才培養質量,避免和時代發展需求產生任何沖突狀況。
高職院校 信息技術 教學應用現狀 改革對策
盡管說我國高職院校在信息技術教學應用中取得多重成績,如利用多媒體技術設備加快高職教育改革進程、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改善實踐教學質量等,不過因為承受陳舊教學理念和偏遠地理位置等問題交織化影響,使得大多數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課程指導性持續降低,尚且沒能衍生出完善化的信息化教學規范體系,值得今后予以全面改革修繕。所以說,盡快理清當前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實際狀況,對于今后信息技術操作類人才全方位培養,以及各類行業可持續競爭發展,有著決定性意義,值得廣大高職信息技術教學應用人才予以大力關注。
(一)教學思路不夠清晰
單純透過信息技術教學動機指標角度審視,如今許多高職院校之間尚且未能達到一致狀態,就算是相同學校的授課教師,在教學形式和目標處理上也存在顯著差異。如此一來,高職院校許多專業課程都將無法做到和信息技術的有機銜接,不能為社會培養輸送合格的技術操作應用型人才。自從我國普及計算機網絡技術之后,各行各業都開始自覺強化與計算機技術的緊密聯系程度,其間對于內部職業的信息技術應用技能自然提出愈加嚴格的規范要求。不過因為不同專業對于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掌握水平要求不盡相同,因此依照專業規范要求設置富有針對性的課程體系,亦顯得十分緊要。如計算機專業主張強化信息技術和后續專業課程的銜接力度、文秘專業須著手完善辦公型軟件操作人才的培養體制,而財會專業則要竭盡全力完成數據處理和各類軟件的教學改革事務。但事實上,高職院校既有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體系,已然和相關專業課程學習規則產生強烈沖突跡象,使得許多學生在掌握信息技術相關知識要點之后,不能及時地上機操作來進行自我檢驗,最終畢業之后則更加無法緊跟不同行業的改革發展步伐,就業前景岌岌可危。
(二)教學內容未能及時革新
國民生活質量飛速改善,現如今許多高職生幾乎都擁有了個人電腦,因此在上課前期這類人群已然對計算機基礎性操作要點和知識原理有所了解,應用水準亦出現持續上升趨勢,此時如若仍舊沿用傳統的教學內容,勢必難以迎合信息時代的發展需求。再就是許多高職院校設置的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經常會出現和中學、小學相互重疊的跡象,如部分院校信息技術課程甚至長期拘泥于windows、word、網絡技術等細節上,不能緊密貼合高職生獨特的專業特性、學習興趣,以及畢業后期的職業發展趨勢。如若始終放置不管,則會令這類學生群體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驟降,最終教學效果變得更加不理想。
(三)教學引導模式不夠生動靈活
正如上述內容闡述,隨著計算機在社會各個角落的普及應用,許多高職生在入學前已經掌握一系列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但是因為生源廣泛問題影響,導致這類人群的信息技術應用水準參差不齊,一度給高職信息技術課程高效率教學帶來深刻的挑戰危機,不得不引起院校領導和相關指導教師深入關注。再就是藝術、經管等不同專業學生,在計算機操作技能學習需求上也存在顯著的分歧狀況,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未能靈活地區別對待,最終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一)結合高職生實際狀況,進行合理層次的信息技術教學體系設計
因為高職生入學前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掌握程度,存在著顯著的參差不齊跡象,因此在日后教學改革過程中進行合理層次的教學引導體系設計,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如在入學后期第一堂課上,教師應該向學生闡明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的前提下,向學生闡明各個知識點對他們今后就業的輔助作用,在不同崗位上應用掌握那些信息技術知識等,令各個高職生都能夠提前對該類課程有著較為客觀的認知。而后續的學習實踐之中,教師可以考慮隨堂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測試活動,確保客觀鑒定經管、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質素之后,分別設計側重化的教學指導內容。在該類教學模式支持作用下,高職生才能逐步強化個人的信息技術應用意識,并且在教師引導作用在掌握更多且高端的計算機技術原理,避免在今后介入特定崗位時產生任何沖突跡象;再就是輔助教師全方位認證所教學生的整體狀況,保證今后結合豐富實踐經驗貫徹預設的因材施教指標。
(二)健全信息技術應用課程體系架構,發揮其余課程內容的橫向交叉作用
課程體系是否健全完善,將直接決定今后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水平,因此,值得日后相關教學人員予以強烈關注和妥善處理。需要加以強調的是,課程體系的科學化設置,并非一味地將相關課程進行簡易形式地堆積處理,而是要做到各類課程之間能夠自然聯系和交互式協作,進一步優化出一類整體架構。所以說,在開展這部分工作前期,要求工作人員在深思高職實際教育需求的同時,結合本校特色、專業設置模式、學生特征等細節,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內容和其余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梳理;再就是結合不同專業學生興趣偏好和今后具體的就業要求,進行富有針對性的信息技術選修課程設計。透過宏觀角度觀察,不同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學,都應該竭盡全力貫徹落實重基礎、強實踐、突出綜合應用技能的準則;之后透過不同渠道強化各類專業課程和信息技術的交叉聯系作用,進一步令信息技術可以更為自然有效地貫穿融入到不同專業課程之中,順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意識,保證他們今后可以做到學以致用。
(三)沿用案例和項目驅動式教學手法,全面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性
首先,案例教學,即要求教師在全面遵循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前提下,結合各類高端技術手法和豐富實踐經驗,進行生動情境設計和典型案例演繹,方便學生進行相關問題觀察、分析和總結的行為過程。而在結合該類模式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設計期間,要注意突破以往知識點層次結構和單方灌輸模式的束縛,換句話說,就是在尊重學生主體適應特性的基礎上,想盡一切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能力,為今后高職畢業生核心競爭力提升,奠定基礎。
其次,項目驅動式教學,則是鼓勵學生參與到真實的項目設計活動之中,其間完成教師預設的學習任務,并且順勢培養起企業要求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如此一來,不單單可以全方位拓展高職生的知識和視野范疇,同時還能夠輔助他們明確計算機信息技術學習的動機,保證今后能夠獨立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研究信息技術應用問題,在工學結合背景下全面提升個人職業素養,進一步衍生出協作、溝通、創造等多元化的職業技能。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改革工作,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希望日后各類教學人員能夠客觀分析當前教學實況基礎上,尊重學生主體適應特性,并設計出諸多生動的教學引導情境。長此以往,激發學生學習應用信息技術的主動性意識,真正貫徹因材施教的指標之余,為社會各類行業領域培養輸送標準型的信息技術操作應用型人才。
[1]奚天玉.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2]曾亮.江西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現狀及對策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譚潔(1983-),湖南澧縣人,碩士,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