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娟
基于411模式的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探索
胡偉娟
近年來,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時有發生。因此,中共中央強調了要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要求。本文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411模式的闡釋的基礎上闡明了該種模式的三個特點,并進一步闡述了該模式在高校中實踐所需要注意的若干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 411模式 大學生
目前中共中央有關文件精神重點強調了要加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輔導工作。把培養大學生的健康人格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工作,提出要積極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工作方法,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工作中的又一重點。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具有特殊性,具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往往不易發現,即使學生有困惑,也很難想到尋求心理輔導,平時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相比于專業課程,學生難以重視。因此,建立縱橫交錯、多維度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有助于解決教育死角問題。根據國內幾所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經驗,總結出了411模式。
所謂的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就是指,為了在高校建立一個能覆蓋到所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這個體系必須能及時為學生提供心理服務、發現心理問題學生,能有效幫助學生化解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級組織和兩種運行機制。[1]四級組織是指,班級學生朋輩輔導員、學生心理輔導骨干、院系輔導員、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而兩種運行機制包括:心理素質教研室的教育機制和學生心理社團的協會團體運行機制。
(一)班級學生朋輩輔導員
班級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是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中的最基層。他們的組成是每個班級的心理委員,這些心理委員通過學校統一的管理和組織構成了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隊伍,亦是學生心理保健隊伍。由于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身就是學生,是學生中的優秀者,作為朋友和學長而存在,他們所具有的這些特點使他們很容易深入到學生群體當中,了解最新的學生心理發展動向做出反應,并且能及時向老師匯報。
(二)學生心理輔導義工
學生心理輔導義工是高校411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的第二支隊伍,這一支隊伍對整體素質的要求比班級學生朋輩輔導員要高。這一支隊伍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他們來自于學生,又能為學生服務。這一批學生的選拔基本是通過輔導員推薦和學校考核與測量的方法選拔的。學生心理輔導義工主要是擔任一些日常的學生心理問題接待、服務等工作。學校也需要加強對學生心理輔導義工進行必要的培訓。
(三)院系輔導員
院系輔導員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中的第三支隊伍。這支隊伍相比于前兩支隊伍更加重要。這支隊伍主要功能在于承上啟下,輔導員一直處于學生管理工作的前線,他們了解學生的各種特點和習慣,而且由于是教師,所以院系輔導員還在學生群體中具有一定的威信。輔導員是高校的教師,其在高校工作具有穩定性,輔導員通過培訓所獲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可以持續穩定地發揮作用。
(四)學生心理輔導中心
學生心理輔導中心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中的最高機構,其負責牽頭整個學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是確保學生心理健康的最后保障。[2]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基本達到了專業化的心理咨詢及輔導水平。因此,學生心理輔導中心教師的選拔必須要嚴格進行,不僅從專業知識角度進行考察還需要對職業道德方面進行考量。對于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的兼職老師,則可選取心理學以及教育學老師為主。
(五)心理素質教研室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中心理素質教研室是兩個機構的其中之一。心理素質教研室的作用與其他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具有不同的職能,也是其他隊伍所不能替代的。這一支隊伍主要開展新生的入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在平時的工作中,需要多個側面,多角度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其還可以承擔著培訓班級學生朋輩輔導員、學生心理輔導義工、院系輔導員等功能。
(六)學生心理社團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中,學生心理社團是最后一支機構。學生心理社團也較為特殊,其是學生團體,因此這一團體更接近學生,可以說是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團體。基于這種特點,學生心理社團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臺。正因為大學生心理社團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具有這些優勢,所以高校應該重視和支持該種類型社團的發展,指派專門老師指導學生社團活動及其相關工作的開展,把這種社團活動進行精品化處理。
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411模式是對國家相關文件及政策的回應,也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的必然選擇。通過對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411模式進行考察,總結出了這種模式的幾個特點。把握這些特點,順應這些特點對于提高411模式的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便于普及心理科學知識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從班級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隊伍到學生心理輔導義工隊伍,再到院系輔導員隊伍。這些隊伍都是能與高校大學生打交道的最前線隊伍,把學些隊伍納入到411模式中,通過這些隊伍就能及時與迅速地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再配合大學心理輔導中心對這些隊伍的指導,就能提高心理健康知識的科學性。這種模式不僅在全校范圍內迅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工作,也能簡化高校心理輔導中心的工作難度,降低心理輔導中心的教師數量需求,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
(二)便于分層次開展心理輔導與教育
基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411模式,這種模式本身就具有分層的特點,即: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學生心理輔導義工;院系輔導員和心理輔導中心這四個層面層層遞進,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好高,同時工作的穩定性也越來越高。通過不同的層面就可以開展不同層次的心理輔導和教育,便于提高在大學生心理輔導中的針對性,促進工作效益。
(三)優化校園人文環境
在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的同時,其實就是在優化校園的人文環境。大學生校園環境有賴于學生整體素質,當大學生具有積極健康的心態的時候,其相應的校園氛圍和人文環境也一定是積極向上的。在411模式中四層模式的運行中,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會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學生心理輔導義工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院系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可以有效促進師生關心。這些內容都是對校園人文環境的優化。
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需要通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逐層建立。通過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到院系輔導員到對學生心理輔導義工的遴選,到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逐級構建。但是在構建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任何一項模式的運行都需要上級領導的重視,在目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頻繁發生的今天,高校領導開始逐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提高了重視。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
育411模式涉及全校師生和相關部門,需要一個更高的管理部門來進行頂層設計。當然,在整個構建的過程中還需要適當的方法。要在全校輔導員隊伍中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及其構建思路介紹,讓全校輔導員明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獲得輔導員理解和支持的情況下,進一步通過選拔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然后才是遴選義工。這里面要注意的是雖然大學生心理輔導義工是屬于第二層次,但是其構建確是最后一步。在構建完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之后就需要使得這一模式運行起來,這就需要對一個動力機制和監督、考核制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411模式由于覆蓋全校學生,所以其工作模式的運行必然會出現一些困難,只有堅持該模式,使得該模式與輔導員和學生及其相關部門進行充分磨合之后,才能徹底發揮出其應有的功效。同時,在運行大學生心理健康411模式的時候還需要持續穩定的經費投入,這些都是必要條件。最后,就是要不斷加強心理隊伍的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的根本就是心理輔導隊伍,只有通過各種途徑強化隊伍,才能發揮出411模式的功效。
[1]崔建華,張學誠.構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12(6):470.
[2]冷橋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8(36):411.
(作者單位:河南財政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