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成娥 于 巖 王玉慧
依托新媒體做好預警與援助,關注高校大學生特殊群體成長
岳成娥 于 巖 王玉慧
本文介紹了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特殊群體中的學習困難學生群體、心理亞健康學生群體、受處分學生群體三個特殊群體的管理方法。筆者認為,大學生的管理教育應該與時俱進,充分發揮新媒體的育人功能,結合學業預警與援助的方法,幫助大學生特殊群體的成長成才。
大學生特殊群體 預警與援助 新媒體
高校大學生特殊群體是一個相對概念,是指由于自身或外在客觀原因,在經濟條件、權力維護與實現、教育資源占有與享受、競爭能力、自身素質等一個或多個方面處于相對不利或者處于劣勢境況的大學生群體[1]。雖然大學生特殊群體學生不等同于問題學生,但是工作經驗表明,問題學生容易出現在特殊學生群體中。
學習困難學生群體,是學生管理工作中無法回避的群體。由于沒能達到學校規定的最低學習要求,有的會面臨留級、甚至退學。為了盡量避免或減少這種情況發生,我們應該在學生學習出現問題的第一時間,做好預警與幫扶工作[2]。
(一)建立學習預警制度
根據學生的成績情況,例如掛科數目、學分績點等條件,制定詳細學習預警制度。根據出現問題的程度,分為黃、橙、紅三級預警,不同的預警等級包含了不同的內容。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態,建立學習預警檔案。
(二)一幫一結對子
對于進入預警名單的學生,要安排成績較好的同學,進行一對一幫扶。通過與提供幫助者的交流,也便于我們掌握學習預警同學的情況。
(三)多途徑交流,定期談話
我們發現往往有這樣一個規律:在得知自己成績出現問題的前幾個周內,學生基本上能夠做到認真上課;但是幾周后,大部分同學都會不自覺的恢復到以前的狀態。這就需要我們做好后續工作:定期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加強監督。通過QQ群等,發布與學習以及專業前景等有關的信息,特別是分享備考資料,幫助他們更好的應對考試。
(一)依托新媒體,多途徑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
當前,新媒體平臺利用廣泛。同學們會利用他們分享學習生活故事,也會表達情緒。作為輔導員需要多關注學生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的情緒表達,借此了解學生的精神面貌。如果發現異常的情況,需要輔導員及時跟進。
(二)廣泛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
利用新媒體平臺,大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要性,讓大家認識到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呼吁大家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
(三)設置在線心理咨詢
根據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很多同學不愿意面對面找老師咨詢,覺得不好意思,或者沒有安全感。這種依托新媒體平臺的在線心理咨詢可以很好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敢于剖白自己,更好的發揮心理疏導的作用。
主要來自于考試作弊等違紀行為。很多學校對于考試作弊,處分結果很嚴重(例如:取消學位證)。對于他們,除了批評教育,更多的是幫助他們走出陰影,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完成學業。這部分同學,同樣有處分預警制度。
(一)關注受處分同學的心理情況
關注受處分學生的心理是非常必要的。有些學生內心脆弱,面對考試作弊的處理結果時,出現不良情緒,甚至有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出現,因此我們要加強對受處分學生群體的關注,在他們認識錯誤的基礎上,引導他們保持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
(二)多管齊下,幫助學生成長
例如我們學校規定,對于因為考試作弊取消學位證的同學,可以通過考取碩士研究生、國家公務員、在國家及省重要比賽中獲獎等途徑來解除處分。基于此項政策,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引導。
(三)“優勢視角”,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將“皮格馬利翁效應”應用于對受處分同學的幫助中,關注學生的能力,引導潛力的發揮;通過給予學生認可與期望,讓學生獲得自信,增加成功的動力,從而引導學生實現自助。通過正確引導,讓學生樹立自信心,確定做事的目標,獲得前進的動力,最終實現自我的救助。
特殊學生群體的幫扶與教育是學生工作的難點,更是學生工作的重點。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我們將更好的發揮新媒體平臺的育人、助人的作用,做好學業預警與援助工作,更好的指導大學生特殊學生群體的成長成才。
[1]張俊.高校特殊學生群體的教育與管理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34):13~14
[2]揣婀娜.淺析高職輔導員如何管理特殊學生群體[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21(5):76~78.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大學)
本文系齊齊哈爾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項目號2016097,項目名稱《關于高校二級學院教學檔案管理的探索與思考》;齊齊哈爾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項目號2015072,項目名稱《“實驗引領專業課”教學模式的探索》。
岳成娥(1988-),女,漢族,齊齊哈爾大學,碩士,研究方向:學生管理、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