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甫
淺析新課標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馬永甫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構成,是培養未來人才不可缺少的辦法。同時,切實、有效對初中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廣大中學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任務。但在新一輪的課改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卻未得到重視。很多初中生在新課程計劃、設置中,未設置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對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設是有必要的,需要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
心理健康 教育 初中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是知、情、意、信、行的過程。這個過程遵循著由外化到內化再外化為行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幾個心理要素之間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每個過程都充滿著矛盾。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內化為穩定的心理品質,他才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擁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當今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初中生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課程標準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試圖通過整合心理健康學習的內容,使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對學習、事業的信心,把優良的品德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始終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養成沉著、冷靜、務實、高效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形成健康人格。
新課程標準在舊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學內容:
了解自己的生理變化,促進生理與心理的協調發展;知道青春期心理衛生常識,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調控好自己的心理沖動;學會與父母溝通,正確認識與父母的矛盾,克服 “逆反”心理;了解青春期閉鎖心理的消極作用,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了解教育工作特點,發展有益的興趣愛好,提高生活適應和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在社會交往中養成謙讓。合作、共享等有益于別人和社會行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能夠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正確對待學習和生活壓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試焦慮,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做好升學和職業選擇的心理準備。
(一)學習壓力大
學習給初中生帶來了很多心理方面的壓力,且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在每一次考試中,有很多能者,因此在面對考試時學生往往心理十分緊張,常常會擔心考試的失敗而成績下降,更害怕成績下降后者意見并的責備、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等等。這種現象在初三學生上更突出,常表現為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情況。
(二)人際關系不協調
有的學生在家是“老大”,在學校變得“自大”,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和他們建立成好朋友的關系。更多學生會忽略了人際關系,感覺到自己無法加入到集體中,并感受到了孤獨、寂寞。而這些也常常會讓學生感覺到焦慮及不安,甚至是出現了恐懼。
(三)自信心不足
有時因為老師或是家長期望過高,對學生常進行消極的評價,積極評價太少,學生慢慢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感覺自己做什么事都不正確,也認為未來沒有希望,慢慢失去了信心。
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需要重視并且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一定要做好的就是根據心理學發展規律、要求,根據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情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要由以下著手:
(1)全面滲透、全面助力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構建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方式。學生工作的各方面均有同一屬性,即教育性。所以需要調動起學生的所有力量,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學校領導、教師要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以重視,將此教育融入教育系統中。只有在思想上重視了才能在策略上有所實施,把心理教育分布于學校的各方面,構建一直專門或是非專門的渠道,讓兩者有機結合。并且,還需要構建起多位一本的教育網絡,結合學校、家長、社區,開展全面心理健康教育。
(2)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構成,也是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學生的人格、優良的心理品質和班主任工作有著極為緊密的關系,從當前現有教學體制分析,班主任是教育者的同時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對學生開展心理方面的輔導非常重要。但實現中班主任多數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及資料技術,無法完成任務學生心理指導,因此班主任自身要加大學習,讓自己可以勝任這方面的工作。
(3)加大家庭教育,家長要注意去引導孩子的全面發展。家庭是學生的第不近情理學校,而父母則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作為家長,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轉變只重視智力教育的情況,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重視引導學生的精神生活,加強家庭精神文化投入;尊重孩子,要和他們做朋友,而不是一味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來要求他們。
綜上,不可否認現在學生存在很多“陰暗面”,但只要我們認為去分析學生的心理問題,對癥下藥,就一定可以幫助他們排解不良心理問題,讓他們更好、更健康發展。
[1]曲行娣.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改進策略[J].中國培訓,2015(14):230~231
[2]劉霞.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2013(06):52~53.
(作者單位:通江縣沙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