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嫻
簡述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融合的困境及對策
萬 嫻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的物流業發展已經不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因此需要不斷提高物流技術。本文針對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相互融合的現狀進行分析,面對其存在的困境,提出幾點有效的措施和建議,從而促進二者之間的相互融合、相互發展。
跨境電子商務 物流行業 存在問題 有效對策
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行業已經發展到一個嶄新的時期,不僅僅局限于國內的發展,更多還涵蓋了跨境、跨領域發展,因此做好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融合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一)運輸配送時間較長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廣大消費者對于電子商務最不滿意的就是物流運輸配送時間過長。由于整個跨境電子商務其地域性較強,差異性較大,因此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管理之間存在著很大的時間差,就一般情況而言,貨物的流通的時間在國內一般主要是為三天到四天左右,但是如果實現了跨境運輸最短也要一個月或者半個月,長久的還會達到好久個月,因此在節假日期間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的周期甚至更長。由于跨境電子貨物運輸主要是采取的分層監測,因此遠距離的運輸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物流延遲,從而阻礙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二)政治文化海關風險較大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發展,各國之間的貿易交流日益頻繁,始終處于相互發展、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變化過程中,因此這種國際間經濟交流的頻繁性往往會受到不同國家的政治、文化、海關、法律因素的影響,甚至是會扣留貨物無法實現商業貿易之間的流通。
(三)匯率風險較大
由于不同國家之間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特點各不相同,尤其是各國之間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會涉及到匯率兌換等情況,但是每個國家的發展特點又各不相同,這也會導致國家間的匯率發生很大的變化,匯率時而高時而低,這種風險性會給商家和消費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害,導致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1]。
(四)難以實現退貨
如果是單純的在國內進行消費,那么消費者實現退貨或者換貨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這也是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對于跨境電子商務而言,這種事情就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整個跨境物流的周期和時間都很長,而且還涉及到高昂的運費問題,因此難以實現退貨,但還是如果消費者對貨物不滿意卻無法得到退貨,還是會降低消費者的購買力,從而阻礙了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
(一)利用優化環節方式實現融合
由于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之間的環節是不同步、不協調的,因此整個跨境物流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矛盾,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國物流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就目前而言,跨境電子商務的流程和成本都相對于較高,因此整個物流的成本、周期、退貨懂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就需要從環節下手,優化環節從而實現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二者之間的真正融合,具體措施如下:一方面,拓寬國際市場之間的交流和發展,國內要具備充足的實力和物流服務供應商,從而實現與國外之間物流服務的融入,從戰略層面進行合作,從而實現國內資源和國外資源二者的融合和發展,將這種優質的服務拓展到國外,從而真正建立起大型物流服務企業。與此同時,在整個境外嚴查的過程中,需要安全進行檢查、報關檢查并且實現物流配送,提高整個環節之間的溝通合作,簡化整個流程和手續,提高整個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融合速度,優化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融合效果。
另一方面,需要簡化流程。跨境電子商務需要國內和國外兩個海關進行檢查,但是這個時間是不受到任何物流商控制的,因此會導致物流運輸的時間較長,從而嚴重影響了整個跨境電子商務之間的融合發展,因此為了提高整個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增強其通關率,建立倉儲中心,這樣才能夠實現貨物物流的集中存放,不僅摒棄了過去傳統的物流模式,同時還進行創新,實現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真正實現在實踐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實踐,提高整個監測的通關率。
(二)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優勢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因此對于整個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之間的融合更加密切,這樣才能夠實現我國經濟平穩運行,單一的平臺發展已經不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因此需要將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之間融合,搭建網絡平臺,實現規范、統一、以及體驗為一體,從而提高整個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融合速度[2]。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日益提高,針對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融合的困境,通過利用優化環節方式實現融合和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優勢等方法,能夠進一步實現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融合,從而提高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融合的質量和水平,優化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融合效果,真正促進我國物流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1]張寶明,周沛鋒,孟玲.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融合發展研究[J].物流科技,2014(10).
[2]李艷菊.跨境電子商務環境下速遞物流企業的發展對策分析[J].物流技術,2014(23).
(作者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萬嫻(1982-),女,湖北人,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