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 姚文生 張呼林
淺述易燃建筑密集區的火災特點及撲救對策
陳志宏 姚文生 張呼林
易燃建筑是指用木材、油氈、草料、和非阻燃的彩鋼板等可燃材料做成的燃燒體構件所建造的房屋。從消防角度來講,就是耐火等級為三、四級的建筑。如張家口老城區堡子里的木屋、經濟欠發達的農村最常見的土木、磚木、石木結構以及工地的臨時性工棚。此類建筑大量積聚在一起就稱之為易燃建筑密集區,也稱棚戶區或老城區。此類建筑具有燃燒猛烈,火勢蔓延速度快,極易造成“火燒連營”,撲救困難等特點。
消防 易燃建筑 火災 撲救
如對此類建筑火災認識不足,特別是對農村易燃建筑的特點、建筑布局、火災特點、地理環境、交通水源認識不足、知之甚少,就很容易形成火災撲救的失敗和加重人員的傷亡以及財產的損失。因此,為了預防和減少火災危害,保護公民人身、公共財產和公民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竭盡全力保衛農村易燃建筑密集區的安全,熟悉農村易燃建筑密集區的有關情況,對火災撲救是否成功就顯得異常重要,作者結合自身十多年從事對此類易燃建筑密集區的滅火救援實戰處置經驗談一下火災特點和撲救對策,供借鑒參考。
(一)人員集中、流動性大,且防火意識淡薄
易燃建筑密集區內,住房擁擠,常常是一家幾代十幾口人擠在三、四間房屋內,人口密度相當大,且居民的防火意識淡薄,對火的危害認識不足。特別在農村,村民把煮飯生火用的材火擺放在爐火附近,更有甚者,把大量易燃的稻草、樹枝、塑料等材料混裝在受爐火直接烘烤的閣樓上。還有些村民為了方便,煮完飯后竟不熄滅爐火,只是在鍋里加一些水就萬事大吉。如此一來,火災隱患就相當嚴重,稍有不慎,就有火災發生的危險。 發生火災后,村民“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嚴重,大多都急于搶運自家的東西,而很少有人把精力用在火災的撲救上,以致于小火釀成大禍。
(二)建筑材料和生活物品的易燃性
由于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農村建筑的耐火等級很多都非常低,有的甚至全部用木材、草料等可燃材料建成,而且有的年代久遠,年久失修,材料腐朽嚴重,燃點顯著降低。家里的家俱、生活用品也大多為木料等可燃材料做成,再加上電線私搭、不穿管,這些又為火災的發生和蔓延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建筑相互毗鄰,布局缺少規劃
易燃建筑密集區缺乏必要的規劃,建筑布局隨意性大,密集區內建筑縱橫交錯、高低錯落、連成一片、層次不分明,房屋和房屋之間的道路狹窄彎曲,防火間距嚴重不足,又缺少必要的防火分隔物作為保護,有些地方雖有消防通道,但村民經常借此堆放雜物、晾曬谷物、搭建簡易板棚等,所以即使有消防通道也形同虛設。一旦發生火災,火焰會迅速從著火建筑向相鄰建筑蔓延,由于沒有足夠多的消防通道和足夠寬的防火間距,給火災撲救帶來很大的困難,如控制不力,很容易造成“火燒連營”的慘劇。
(四)消防水源嚴重缺乏
易燃建筑密集區由于建成年代久遠,缺少規劃,所以大多數都沒有市政給水管網,區內其他消防水源也相當匱乏。在農村那就更加不存在什么消防給水設施了,為數不多能作為消防水源的就剩下水窖和各種形式的水池。但很多地方連吃水都非常困難,那還有足夠的水作為消防用水,即使有些地方有河流、水庫,但由于沒有通向水源的道路或停車碼頭,也無法正常使用。因此消防人員不得不把大量寶貴的滅火時間花在尋找和抽取水源上。
(五)滅火裝備嚴重缺乏
城市易燃建筑密集區離消防隊較近,但常因消防車通道窄小或被私家車占道嚴重影響火災發生后消防車輛不能接近火場進行撲救,可農村的易燃建筑密集區離消防隊較遠,當消防隊到達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滅火的最佳時機,往往火災已經發展到猛烈燃燒階段。為什么在火災的初起階段,村民無力控制呢?原因很簡單,他們沒有必要的消防滅火裝備,他們只能利用最為原始的工具如:桶、盆等從水窖中提取,當水被取來時,小火已成大火,那點水也就成了杯水車薪,微不足道了,對阻止火勢的蔓延根本沒有實質的作用,只有眼睜睜地看著火魔吞食一間又一間的房屋。
(一)燃燒猛烈、蔓延迅速,容易形成“火燒連營”
根據火災發展的一般規律,易燃建筑起火后8—10分鐘,由于火焰的熱輻射和煙霧的高溫作用,大多數易燃建筑的可燃構件都已經達到或超過自身的著火點,火焰就會瞬間突破門窗和頂棚,竄上房頂,產生轟燃,并迅速點燃周圍的可燃物,向四周毗鄰建筑蔓延,很短時間就會形成大面積的立體燃燒。特別在大風的情況下,火借風勢,風助火威,燃燒更加猛烈,火勢蔓延方向將更加變化無常,火災撲救就相當困難,極易造成“火燒連營”的慘劇。
(二)容易出現飛火,形成新的火點
易燃建筑密集區火場燃燒猛烈,溫度高,由于空氣的熱對流特性,強大熱氣流的上升把已經燃燒的輕質物品卷入空中,隨風飄揚,形成飛火,飛火跟隨大風飄到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地方,點燃周圍的可燃物,形成新的火點,有時同時形成幾個新的燃燒點,使燃燒面積進一步擴大,給火災撲救帶來困難。
(三)容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易燃建筑密集區的人員密集,區內常住人口以老幼病殘者居多,一旦發生火災,這部分人員因為自身身體的虛弱和殘疾,再加上房屋倒塌、通道被堵、煙霧等原因的影響,將難以逃生。如火災發生在夜晚,人員的傷亡將更大。由于易燃建筑密集區火災燃燒猛烈、蔓 延迅速,許多物資往往還來不及撤離就被大火吞食。如控制不力,極易造成幾十家、上百家房屋被毀,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損害。這對本就不富裕的百姓來說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一)加強對易燃建筑密集區的“六熟悉”
由于易燃建筑密集區的火災危害相當大,我們公安消防部隊應根據“三大、六個方面”把其列入消防重點保衛單位的行列,制定出相應的防火檔案和滅火作戰預案,定期對其進行情況熟悉和滅火演練。農村易燃建筑密集區,由于它距離城市遙遠,即使它不在我們的責任區范圍內,雖然我們不能把它列入消防重點保衛單位,但也不能置之不理。畢竟我們消防部隊的任務就是預防和減少火災危害,保護公民人身、公共財產和公民財產安全,所以我們就必須竭盡全力保衛農村易燃建筑密集區的安全。我們就應該詳細地收集有關情況,如:地理環境、交通水源、建筑布局、常年風向等等,在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比較詳細周密的應對措施,并經常派出車輛和人員對其進行熟悉和了解,以防止發生火災出現混亂無秩的尷尬局面。
(二)加強第一出動力量,作好火災撲救準備
火警值班室接到易燃建筑密集區的火災報警后,值班人員應問清火勢情況,告知報警人員組織人員在消防車必經的公路上守侯,并及時把火警情況轉達給值班隊長。消防隊應根據報警的具體情況,派出足夠的滅火力量首次出動。特別在夜間和大風天,更應該加強第一出動力量,保證火場消防力量的充足。到場后,根據火場情況,迅速向火警值班室匯報情況,如有必要,馬上調動增援力量。切記因為火災較小而掉以輕心,減少第一出動的力量。到場后,迅速做好滅火戰斗的準備。
(三)堅持“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正確處理救人與滅火救援行動的關系
消防隊到場后,我們既要迅速組織人員搶救被困人員,又要適時的滅火,切記只顧救人,而不滅火或只滅火而忘掉救人。要根據火場的實際,采取詢問知情人、喊和搜尋的辦法尋找被困人員,再依據被困人員的數量、地點,采取切實有效的、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行動中,如果被困人員并沒有被火圍困,而是由于其他原因無法逃生時,我們就應當立即果斷的采取“先救人,后滅火”的戰術;而當有人已經被大火圍困,且逃生通道完全被堵,那我們就必須采取“邊滅火,邊救人”的戰術,并用噴霧水槍對救援人員進行必要的掩護。而不能一味的救人,忽視了滅火,那樣不僅可能救不到人,還有可能搭上自己的小命。在組織救人時,我們的救援人員必須佩戴必要的個人防護裝備(如空氣呼吸器)和攜帶好器材和工具,以確保自身的安全。如被困人員較多,而救援力量又相對不足時,消防救助人員應采取相對安全救助。也就是說,把一個被困人員疏散到相對安全區域,再返回救助下一個,這么反復循環,直到把人員全部轉移到絕對安全的地點。而不能簡單的、機械的、一成不變的采取常規的救人方法,那么就會因為擔擱的時間太長而失去救助大部分人的寶貴時間。
(四)本著“先控制,后消滅”的戰術原則,采取靈活、機動、多變、適時的戰略戰術
易燃建筑火災如能把它消滅在初起階段,但是由于城市易燃建筑區缺乏水源或農村易燃建筑密集區離城市遙遠,當我們消防隊到達的時候,往往已經過了滅火的最佳時機,火災多已發展到猛烈燃燒階段。此時火場上一切可燃物都在燃燒,火場的溫度直線上升,幾乎達到最高。這時,如果我們把攻擊點對準猛烈燃燒的火焰已經于事無補了,那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發揮滅火的最佳效率呢?這時,我們就應該本著“先控制,后消滅”戰術原則,把所有的力量投入到阻擋火勢的蔓延上來。我們要從火勢蔓延的上風、下風、側風風向對火勢進行阻攔,把主要兵力放在火勢蔓延的下風風向和側風風向,形成有力的口袋戰術,讓火魔鉆進我們的圈套,然后在關門猛打。并對相鄰建筑進行冷卻、淋濕,防止相鄰建筑物在熱輻射的作用下被點燃。如果此時的防線不足以阻擋火勢的蔓延,我們就應該迅速組織第二道防線、甚至第三道防線,并視火災情況,在必要時,我們可以采取破拆房屋的方法,拆出一道防火帶,把其他受火勢威脅的建筑隔離在一個比較安全的區域。
(五)加強統一指揮,密切協同作戰
易燃建筑密集區發生火災后,由于容易形成大面積的立體燃燒,因此參戰的人員、車輛、器材裝備多,為盡可能大的發揮消防人員、車輛、器材裝備的滅火效率,消防隊就應根據火災情況加強統一指揮,密切協同作戰,成立火場指揮部,確定各級指揮人員職責,迅速組織、協調各方面參戰力量的分工與職責,搞好協同配合,使其成為一個滅火戰斗的有機整體。再根據火場情況,調動企事業專職消防隊和村委員會、辦事處的義務消防隊員參與火災撲救的協助工作,如尋找水源、搶救人員、疏散物資等等。
(六)保障通信暢通,確保信息及時、準確傳遞
火場上的情況復雜多樣,瞬息萬變,有時一個很微妙的變化往往就決定了一場火災撲救的成敗。因此,及時、準確了解火場情況 ,迅速傳遞火場指揮部的作戰意圖和命令,對于火災撲救就顯得尤其重要,這就要求通信聯絡的暢通無阻。怎樣才能確?;饒鐾ㄐ艜惩ǖ娜f無一失呢?這就要求我們通信人員和火情偵察人員加強對通信器材的熟悉了解,懂得器材的維修和保養,熟悉掌握各種信息符號,對火場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分析,并能及時、準確的傳遞。
(1)易燃建筑密集區發生大面積燃燒時,要組織街道辦事處或村委會、辦事處的支委會成立臨時的巡查隊,隨時監視和消滅飛火,保護和疏散物資,協助維持火場秩序。
(2)消防力量要保留必要的機動支援力量,以應付突發事件,如果滅火時間較長,要適時更換第一線人員,確保戰斗一線人員的體力和精力充沛。
(3)打近戰或內攻滅火時,要隨時觀察建筑的變化情況,盡量減少直流水槍對建筑承重結構的沖擊,要堅持不見火、不射水的原則,盡量減少建筑的水載荷重。建筑如有倒塌危險,要及時撤離,避免不必要的人身傷亡。
(4)救人或疏散物資時,消防人員應穿戴好個人防護裝備。如配戴空氣呼吸器,要隨時觀察氣壓表的變化情況,氣壓報警器報警后,必須馬上撤離。
雖然易燃建筑密集區,特別是農村易燃建筑密集區存在著許多火災隱患和發生火災后撲救困難,但只要各部門、各單位以及居民認真研究其特點,制定出符合實際、切實有效的滅火措施,多措并舉就一定能夠把易燃建筑密集區火災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作者單位:張家口市公安消防支隊)
陳志宏(1974-),男,甘肅隴西人,張家口市公安消防支隊,工程師,研究方向:滅火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