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飛
摘 要:大眾舞蹈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形態形態。大眾舞蹈是專業舞蹈之根,它作為一門兼容并蓄、緊跟時代步伐的藝術,對于推動社會文化發展、促進個體完善,以及提高社會凝聚力、建設和諧社會環境等,都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主要闡述了大眾舞蹈的編排要點,并進一步分析大眾舞蹈編排如何創新。
關鍵詞:大眾舞蹈;編排;創新
中圖分類號:J63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083-02
大眾舞蹈是人類文明、社會發展的重要體現之一。新時代下的大眾舞蹈不再局限于專業演員的舞臺表演,不再局限于舞蹈的專業技巧,開始走向大眾休閑娛樂場所,走向家庭的自娛自樂,成為當下群眾在業余時間最受歡迎的文化活動之一。因此,探討大眾舞蹈編排和創新具有廣泛的實踐意義。
一、大眾舞蹈概述
大眾舞蹈憑借時尚、美觀、健康、活潑、藝術等精神品味獲得了人民群眾的青睞。并且在發展過程中,舞蹈這種藝術形式是人們生活中的狀態,吸收的元素比較多,甚至自然界都能被舞蹈吸收進來,是自然界所能表現出來的狀態。在舞蹈發展過程中,從專業人士的演繹到現在大眾演繹,舞蹈藝術形式中已經融入了大量的群眾。并且舞蹈被廣泛傳播,成了一種特殊的鍛煉形式和娛樂形式。這種大眾舞蹈可以進行自由發揮,沒有傳統思想的束縛,能夠充分地反映出舞者的情感和思想。從大眾舞蹈活動所包含的活動形式來看,大眾舞蹈涵蓋了表演性大眾舞蹈與自娛大眾性舞蹈。早期的大眾舞蹈多以表演性大眾舞蹈形式存在。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到了后期,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自娛性大眾舞蹈形成則成了主流。并且隨著公眾對精神生活表現出的較大關注,公眾物質水平不斷進步,自娛性大眾舞蹈形式大行其道。截至目前,大眾舞蹈表現出多樣化、場地隨意化以及組織自發化。可以說,為了使身心得到更好的享受與放松,自娛性大眾舞蹈可以在小區廣場、公園中進行,極大地豐富了大眾的業余文化生活,甚至部分舞蹈愛好者還組織了形式各異的群眾社團,實現了大眾舞蹈活動的蓬勃發展①。
二、大眾舞蹈的藝術特征
作為舞蹈藝術中重要的表現形式,大眾舞蹈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廣泛的參與性
大眾舞蹈與人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大眾舞蹈有著廣泛的參與性。在傳統社會中,廣大的社會群體無論是在物質方面還是精神方面都與上層社會有著很大的區別,但是這并沒有能消除人們對精神生活的渴望,所以包括舞蹈在內的許多活動都是在氏族或宗族內進行的,并且這種組織逐漸融合成各種更大范圍的社會組織。在此發展過程中由于階級和對立勢力的存在,所以產生了各種戰爭舞蹈;由于宗教等信仰的存在,產生了形形色色的祭祀舞蹈;由于婚姻制度的發展,產生了各具情趣的戀情舞蹈。直至當前的社會中,各種社交舞蹈、廣場舞蹈、節慶舞蹈以及健身舞蹈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適應和滿足了人們精神上的需求。
(二)簡約的藝術性
大眾舞蹈不僅可以表達出語言難以表達的情感,同時還能夠凈化人們的心靈。當人類本身的語言并沒有得到完善時,各種動作是來進行情感表達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而這種形式在許多地區都被沿用到了現在,尤其是在少數民族中,許多人都是靠優美的舞姿來表達情感并吸引心上人對自己的注意。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舞蹈這種抒發情懷以及陶冶情操的功能得以通過電視等眾多媒介來進行傳達,這對推動大眾舞蹈的發展以及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和情操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精神世界的自娛性
藝術作為一種審美活動是人們交流信息、宣泄情感的重要方式,大眾舞蹈作為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當前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中已經成為了人們所能夠接受的新的運動方式,并被人們當做平衡焦慮、釋放壓力的重要途徑。與職業舞蹈不同的是,大眾舞蹈是一種閑暇活動,它主要被看做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重要媒介,或者被看做進行交往和心靈溝通的一種方式,他并不像職業舞蹈一樣具有職業勞動感,它能夠使參與者盡情的、自由的、自愿自覺的宣泄出自身的情感,所以從這方面來看,大眾舞蹈的直接目的并非娛人而是自娛,雖然一些形式具有一定的娛人性,但是這種娛人性也是建立在自娛性的基礎上,可以理解為是人們自我娛樂的轉換形態,在這種轉換形態中,大眾舞蹈的參與者可以獲得更好的氛圍并能夠在信息的反饋中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所以與其他類型的舞蹈相比,自娛性是大眾舞蹈最為明顯,也是最為重要的特征之一。
三、大眾舞蹈的編排要點
藝術形式都來源于現實生活,源自真實生活清凈的藝術形式能夠喚起公眾的強烈共鳴。同時任何藝術形式有具有適度的夸張和升華。編排大眾舞蹈時要掌握以下要點:
(一)舞蹈編排需要注意廣場舞的構思
舞蹈構圖是舞蹈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水平如何,完全由一個舞蹈編導的舞蹈構圖能力所決定,因此,“構思”是所有編舞工作的基礎。而廣場舞表演舞臺和觀眾是整體的,表演現場三面、四面都是觀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大眾舞蹈的編排需要注意廣場舞的構思。
(二)舞蹈動作設計要盡可能地降低難度
如:廣場舞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舞蹈形式,但是受教育程度、審美樂趣、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影響,廣場舞的參與者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參與者都來自社會各行各業。因此,在設計廣場舞動作的時候,編排者要盡量設計一些難易適中的舞蹈動作,盡可能地降低動作難度,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參與者實現身心放松與調適,才能使參與者更好地學習和接受。
(三)題材的選擇要來源于生活
舞蹈題材的遴選決定著一場大眾舞蹈活動的成功。因此,所遴選設計的舞蹈題材應該能夠使參與者產生親切感,應該來源于生活,只有這樣才能使舞蹈參與者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一旦題材被憑空架構,完全脫離了生活本身,就會削減大眾的參與熱情,導致大眾興趣索然。就是因為這些舞蹈題材源自真實生活,舞蹈者與觀眾仿佛體驗到了真實的人生,參與和觀看這些舞蹈,能夠激發大眾的參與熱情。因此,在題材遴選方面,為了貼近群眾,大眾舞蹈要注重從現實生活中挖掘舞蹈素材。其次,由于大眾的文化程度、個人經歷、喜好等因素的影響,大眾舞蹈的題材選擇要符合大眾口味,通俗易懂,內容要避免深奧和專業,只有這樣才能抓住觀眾的內心。另外,地方特色是發展大眾文化、地方文化的一個行之有效的首選,因此大眾性舞蹈選材最好具有地方特色,地方特色參與到大眾舞蹈中,能夠達到百花齊放的境地,豐富群眾文化的多樣性。
四、大眾舞蹈編排的創新
(一)體現出時代精神,提升舞蹈藝術水平和審美價值
為了感染廣大群眾,在大眾舞蹈的編排中,我們要體現出時代精神,有計劃的傳授成品舞蹈,只有激昂的、奔放的社會主義文藝舞蹈,才能在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中發揮作用。因此,我們要在借鑒專業舞蹈及優秀作品的基礎上,編創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節目,在促進群眾舞蹈藝術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舞蹈的藝術水平和審美價值。同時,還要定期對他們進行藝術培訓,在群眾藝術鑒賞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
(二)創新編排形式,確保大眾舞蹈可以長期推陳出新
在舞蹈題材的遴選上,大眾舞蹈編排人員要盡可能進行大膽地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大眾的廣泛贊譽,才能使大眾舞蹈經久不衰。因此,大眾舞蹈編排人員要注重對自身審美格調的提升,注重自身專業知識的積淀,在借鑒先進大眾舞蹈編排經驗上,發掘現實生活素材,確保大眾舞蹈可以長期的推陳出新。
(三)融入優秀的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提升、歷練群眾思想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具有優秀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而不同地區與不同民族之間的舞蹈形式也帶有鮮明的地域性與民族性,其彰顯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上向往之情,代表著該地區和該族人民同自然抗爭的進取歷史。因此,在進行題材的遴選和動作設計中,為了使大中舞蹈彰顯出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大眾舞蹈的編排人員應該將優秀的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讓每個參與其中的舞蹈者和駐足觀看者都能感受到民族精神,從而對中華民族偉大的發展歷程產生強烈的自豪感,歷練、提升他們的思想②。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大眾舞蹈憑借自身的特點與優勢能夠為當前的舞蹈藝術創作提供重要的借鑒價值,使舞蹈藝術具有更強的生命力與活力。隨著當前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發展,舞蹈編排應當在借鑒大眾舞蹈生活化的基礎上進行下一步的創新來增強自身的適應性,從而創作出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時代性的優秀舞蹈作品。
注釋:
①汪聚偉.大眾舞蹈的藝術特色與創作[J].大舞臺,2013(10):277-278.
②王穎.大眾舞蹈的教育價值及其推廣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0(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