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雪花 唐進昌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廣西 來賓 546199)
《國家體育總局全國體育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明確提出培養和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素質優良的體育人才隊伍。隨著我國體育發展的蓬勃發展,各體育院校開設以培養體育教育人才的專業課程,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體育師資人才。隨著我國體育大眾化的快速發展,體育教育人才就業發展方向也呈多元化發展。體育教育人才已經突破體育教師崗位任職的傳統觀念,就業范圍更加廣泛。因此,未來體育本科教育專業要拓寬人才培養領域,適應社會發展對體育人才的需求。社會發展對體育人才需求的轉變也促使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方式的轉變與創新。根據近年來體育本科教育專業的發展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總結出體育本科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必將走兩條路:一條路是深入優化體育本科教育師資力量,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及專業素質,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條路是不斷地拓寬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專業技能,擴大學生的就業范圍。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本科教育專業是廣西地區課程設置較為完善的體育教育專業,承擔著廣西地區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責任。由于廣西科技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體育本科教育專業設置較晚,存在著發展滯緩、模式落后等問題。通過《創新教育視野下體育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全體教師的潛心研究,形成創新教學技能與創新實踐學習模式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實現人才培養與就業匹配,達到體育本科教育專業高素質人才培養的目標。
高校通過教育與培養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社會的快速發展造成人才競爭愈來愈激烈,這對高校教育及人才培養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人才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發展能力、個人專業能力等也成為人才在社會發展中能有立足之地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不能只重視個人專業能力的培養,也要注重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發展能力的培養。社會適應能力與社會發展能力包含的內容很多,例如個人修養、品格、意志、為人處世、交流能力等,這些都會成為人才社會發展中的制約因素。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才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要注重人才的綜合素質及專業技能的全面培養。因此,高校對社會發展的變化及對人才的需求的研究十分必要。廣西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每年對廣西地區體育教育人才的需求及體育本科教育專業畢業生進行調查分析,及時更新社會人才需求信息,掌握地區人才發展方向,從而制定適合本地區人才發展的課程及人才培養目標。這也是廣西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提出的人才培養與就業匹配的教學體系構建。
例如廣西師范科技學院體育學院15年開設體育本科教育專業,并提出“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目標,是適應社會對體育本科教育專業人才需求的。其培養方案也體現在課程中,自開設體育本科教育專業以來,課程包含教育學、心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育心理學、學校體育學、健康教育學、田徑與戶外運動、籃球、排球、足球等專業課程,既強調專業課程的設置,也加強選修課程的合理安排。以體育教育核心課程,輔以體育保健和社會體育課程。既加強體育人才的體育技能技巧,也提升體育人才的綜合能力及綜合素養。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不是專業從事教育事業的人才,而是一專多能的技能型人才,既能從事體育教育工作,也能具備其它體育技能,拓寬體育就業口徑,達到人才培養與就業相匹配的教學體系的構建。
體育教學專業是技巧性與理論性相結合的一門學科。學生既要掌握扎實的體育理論知識,還需要掌握過硬的運動技能。體育理論知識與運動技能相匹配,才能夠決定是否達到體育教師的標準。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本科專業教學過程中,體育理論知識及運動技能仍然通過傳統的口授傳習的教學模式教育學生。這種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所學的知識禁錮在教師的思維及技能上,難以獲得較大的改進及發展。目前,高校體育教學缺乏完善的體育技能分解資料及相關評估體系。體育不僅是一門技能性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體育逐漸成為一門科學性較強的學科。通過國外體育教學的研究發現,國外很多國家的體育訓練、體育評估都通過計算機精細化分解、測算,對體育發展推動作用極大。因此,我國體育本科教育專業也要以新媒體為導入,創新教學技能,促進體育教育科學化發展。
通過廣西師范科技學院體育學院體育本科教育專業兩年的教學實踐,廣西師范科技學院體育學院要盡快推動創新教學技能實驗室的建立,實現體育教學技能的創新研究及學生學習的效果評價,實現教育視野的拓寬,加強學生學習的實踐性。新媒體作為目前教學創新教育的重要工具,實驗室要以新媒體為導入,為體育教學與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服務。目前,廣西師范科技學院秉承“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目標,這要求學生既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的綜合能力及技能能力,還需要學生具備思考及創新的能力。創新教學技能實驗室以學生為核心,教師為輔導,促進學生對體育技能的分析、研究、改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根據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發現,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強調的是學生的素質培養,但是其核心是教學改革,例如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改革等,但是學生的學習模式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革卻少有涉及。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社會人才的培養,學生是最終的受益者。目前,我國體育本科教育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習接受能力較差、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習缺乏興趣等問題,使得學生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創新。體育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的是培養具有學習主動性、具有創新能力及創造能力的人才。因此,體育教育本科專業教師要遵循教育學、心理學規律,充分利用學生的個性愛好,以科學教育理念實現創新實踐學習模式,提高體育人才質量。
廣西師范科技學院體育學院根據兩年體育本科教育專業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學生愛好為專長、以學生優勢為專能發展學生多想技能的教學思路。也就是說當學生進入學校第一學期,根據學生的學習考核情況、學生的愛好和特長,教師實現分組分層,實現分類分層教學。根據不同的小組設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達到人才培養目標。其次,注重學生的技能學習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裁判能力的培養,積極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學生在分組分層及學習領域拓寬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興趣愛好及設定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同時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體育本科教育專業成為我國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新形式下體育本科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創新值得各個體育院校的深入研究。為體育事業發展培養卓著的體育專業人才,不斷地擴大體育的社會影響力,提升我國體育國際競爭力。廣西師范科技學院在體育本科教育專業短暫的發展過程中要集思廣益,積極進取,不斷地挖掘教師潛力,創新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科學化管理促進專業人才的培養。
[1]李先雄,霍贊東,楊芳,等. 我國體育表演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構建[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26(1):105-110.
[2]肖威,肖博文.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研究[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自然科學版,2016,29(3):83-86.
[3]陳捷,郭劍華,陳艷.高等師范院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學前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9):21-22.
[4]胡馨.探究體育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黃淮學院為例[J].體育時空,2017(12).
[5]劉洋.體育教育專業“一專多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發展方案述評——基于南昌師范學院體育系應用型人才培養[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7,38(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