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平張志勇
(1.山東省濟南市北坦小學,250001;2.山東體育學院,250063)
基于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中小學教師資格制度研究
孟曉平1張志勇2
(1.山東省濟南市北坦小學,250001;2.山東體育學院,250063)
1986年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義務教育法》,提出:“國家建立教師資格考核制度,對合格教師頒發資格證書”。由此我國的教師資格制度也開始走向法制化,教師隊伍的建設也開始向專業化邁進。
1993年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條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首次從法律角度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第十條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教師隊伍和教師資格制度的建設走上規范化的道路。
1995年國務院頒布了《教師資格條例》,至此,我國初步確立了教師資格證書制度。2000年教育部召開頒布《〈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教師資格制度在全國開始全面實施,同年我國出版的第一部對職業進行科學分類的權威性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指出教師屬于“專業技術人員”。到2001年我國全面實施教師資格認定工作,教師資格制度化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教師的專業化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2011年首次全國中小學教師資格統一考試在浙江省和湖北省試行。2013年下半年,試點省份達到10個。2015年我國正式推行中小學教師資格全國統考,這一改革對師范類教育和教師的專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促進。
教師專業化發展理論告訴我們,教師專業發展是動態變化的,對教師的專業要求不斷更新。為保障教師專業素質的持續、穩定發展,需要教師教育制度層面的改革與發展。作為教師準入門檻的教師資格制度,就要體現出對教師專業化的要求,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趨勢與方向,遵循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及時更新對教師的要求,完善教師資格制度,促進教師專業的主動發展。隨著體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對教師資格制度在考試門檻、認定標準、管理辦法上又有提升、促進的作用。從歷史發展看,教師資格制度與教師專業發展在這樣的相互促進與制約中共同推進,逐步建立符合教師隊伍專業建設的新模式。
2015年,我國教師資格證政策改革后,全面推行教師資格全國統考(簡稱“國考”),提高教師入職門檻,并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實行定期注冊制度。教師資格制度的改革與實施新規,對我國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一)“國考”的創新性分析
1.從“面向師范”到“面向全體”,推進了體育教師的多元化發展
教師資格制度不再對師范生發放“免費通行證”,而是師范生和非師范生都要接受教師資格考試,對于體育師范生來說,不再享受學業完成就發放教師資格證的先天優勢,需要與非師范生共同應對“國考”,“特權”的取消使體育類的師范生面臨巨大的“領證”挑戰。對于非師范生而言,“國考”則是證明自己能力與知識,獲得進入教師隊伍資格的大好機會。這填補了學校對不同專業、不同內涵的高質量、高標準教師專業人才的需求,實現了體育教師人才選拔機制的科學化,全面推進了體育教師的多元化發展。
2.考試門檻提高,對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學歷水平顯著提高:幼兒園和小學要求專科以上學歷,初中和高中要求本科以上學歷,對申請者的學歷門檻提高。
考試難度增加:筆試在原來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礎上,調整為綜合素質、教育教學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三門考試科目,并且考試中不再指定教材。在考試方式上,打破了原有的紙筆考試方式,調整為紙筆與機考聯合的方式。機考側重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筆試和面試側重考察能力。面試主要采用結構化、情景模擬等方法,通過備課、試講、答辯等方式進行。
證書申領嚴格:筆試各科成績合格,才能參加面試。筆試和面試雙合格方能參加教師資格申報。筆試單科成績保留兩年,兩年未通過全部筆試科目考試,需要重新報考。
“國考”中考試門檻提高對于體育教師資格的“含金量”,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高體育教師社會地位具有重要推動意義。
3.實行教師資格證定期注冊,避免了體育教師職業的永久性
《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暫行辦法》提出:中小學教師資格實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冊,定期注冊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冊的人員,不得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注冊條件主要以師德表現、年度考核及培訓情況為主要依據,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不斷履行好自己的崗位職責,同時還要堅持繼續教育的學習才能獲得繼續任教資格。“國考”扭轉了體育教師職業“只進不出”的“鐵飯碗”局面,將不合格的人員淘汰,促進了教師隊伍的優勝劣汰。同時為加強國家的統一監管,“國考”順應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建立了全國教師資格定期注冊信息管理系統,為教育系統在數據支持和信息保障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提供了有效供給。這樣用發展性評價取代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的注冊制度對于促進體育教師專業成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二)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下教師資格制度存在的問題
1.教師資格考試重視知識技能,忽視教師專業素養評估
(1)缺少對申請者的全面綜合能力測評
在資格考試中不指定教材,但考試內容依然來源于書本,不能對體育教師職業必備的心理素質、現代教育技術技能等綜合能力做出測評,尤其是體育教師具有的運動技術動作講解示范能力、課堂組織能力等,現在的考試環節不能科學測評,這其中還包括非師范生,他們的體育運動能力、體育知識素養等都沒有進行系統地學習與訓練,綜合能力更是無從全面評估。
(2)忽視教育實踐經驗
教師要在課堂中面對學生去實現教育的目的,現行教師資格制度中不管是針對師范生還是非師范生,沒有對教育實踐經驗的要求。擁有非常成熟的教師教育體系的德國,申請者在大學階段的教育后要進入長達18個月的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訓練階段。國外發達國家都將教育實習作為教師資格制度中的重要環節,有著明確的要求。我國“本本族”的制度方式忽視了教育實踐經驗對教師教學能力形成起到的重要作用。
2.教師資格認定流于形式,缺乏對體育教師人文素養關注
(1)資格認證缺乏專業的認定結構和專業標準
教育行政部門是我國唯一合法的教師資格認證機構,通常是縣(市、區)教育局下設的人事科進行認定工作,認定機構中教育行政部門人員所占的比重較大,由于缺乏統一的專業標準和需忙于日常事務,他們對教師資格的認證工作難以嚴格執行,流于形式,對把好“入口關”未起到有效的篩選作用。
(2)忽視對體育教師人文素質的考核
針對教師的思想道德品質考核,《教師資格條例》提出需要考生提供:“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單位、所畢業的學校對其思想品德、方面情況的鑒定及證明材料。”作為具有一定鄰里關系的辦事處與居民、存在師生關系的學校與考生來說,基本都會為考生出具這份證明和鑒定材料,而這一缺少約束性、規范性材料的需要也就成為一種形式。
3.教師資格注冊要求低,缺少專業標準考核
在定期注冊中由教師個人在網上提交注冊申請,學校人事工作人員對申請進行初審,教育局人事科工作人員進行復核提交。此外注冊中,只是對師德、年終考核、培訓情況進行填報,沒有統一的標準,條件要求較低。在這樣的工作流程下,在這樣的條件要求下,以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學校與教師之間這種上下級的管理與被管理、監督與被監督的工作關系,教師的定期注冊成為了形式。
(一)構建合理的教師資格考試制度,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
1.改革教師資格考試制度
(1)增設心理健康測試項目
中小學教師不同于其他職業,工作的對象是活生生的生命個體,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承受多方面的評價與壓力。同時,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課程目標,體育教師是實施、達到這個目標的直接責任人。基于以上兩點,對體育教師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水平就有了一定的要求,教師資格認定中通過專業心理量表測試、情境模擬等方式對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測試,只有測試合格后才能進行面試。
(2)面試中增設運動技能考核
現行體育教師資格考試的形式過于簡單,沒有凸顯體育學科專業性,不能考核申請者的真實能力。體育專業的特殊性對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體育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運動素質、專業技能來示范體育動作,而通過備課、試講、答辯等面試方式對這些是不能全面考評的。因此,在面試中要增加運動技能考核環節,通過田徑、體操、球類等體育項目測試對申請者進行身體素質、專業技能的全面考核。
2.建立科學的教育實習制度
體育教師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職業,其環境開放性特點需要體育教師有一定的實踐基礎。為了把好教師職業的入門關,必須要制定相應的教育實習制度。
(1)師范類
師范學校邀請一線體育骨干教師走進課堂,把從教經驗與在校大學生分享,讓學生在頭腦中對中小學體育教學形成初步印象,提高理論和實踐水平;與此同時,體育專業的學生也要走出校園,走進中小學校的課堂和教室,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深入課堂,增強實踐經驗。這樣的教師教育實習形式應該貫穿在2~3年以上的大學學習過程中。
(2)非師范生
非師范類的體育教師資格證申請者應與教師資格行政機構建立銜接,教師資格行政機構根據申請者的家庭情況將申請者安排到指定的中小學進行體育教育教學實習,實習時間可定為半年到一年。
不管是師范生還是非師范生實習的內容除了體育課之外,還要設計運動訓練、大課間、代理班主任等學校常規工作。實習結束后,學校、指導教師和師范生所在學院要對實習教師進行綜合考核,對考核合格者頒發正式的教師實習證書。
(二)完善教師資格認定制度,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道德
1.建立專業標準,篩選合格的專業體育教師
不分師范專業和非師范專業,應該建立適合不同區域特色、不同水平階段的體育教師專業標準,從基本身心素質、體育教育理念、體育專業知識、體育運動技能等方面進行考量,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門檻,嚴格把守“入口”,篩選合格的準體育教師,引導體育教師專業發展。
2.建立規范、專業的教師資格認定的機構
教師資格認證機構應是經過相關理論、知識的培訓教育專家、教育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和家長組成的教師資格認定主體,以確保準確而專業的評判教師資格申請者。
3.嚴格思想道德品質考核
“教師是個良心活”,要突出人文教育情懷考核。體育教師的事業心與責任感、熱愛學生等人文素質是做好體育工作的基礎,同時這也是很難可以考核與評定的。因此,在思想道德品質的考核中建議由申請者所在的辦事處、居委會或畢業的學校分別出具評價報告,出具報告單位需要對報告的真實性負有連帶責任,以便將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的考察落到實處。
(三)嚴格教師資格定期注冊制度,明確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
1.教師資格注冊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對中小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應特別強調師德表現,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建立“以人為本”師德評價考核機制,通過學校、家長、學生等對教師的師德情況給予綜合評定。對存在“體罰學生、品行不良、不尊重學生人格、生活作風懶散”等問題的體育教師將不予注冊或暫緩注冊。
2.構建定期注冊評價體系
(1)建立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標準
國家、政府或地方教育部門應該出臺統一的各水平階段體育教師考核評價標準,體育教師定期的資格注冊條件要從年度考核、培訓情況、專業知識、體育技能等多個方面的具體標準,為體育教師的終身發展、專業發展指引方向。同時將注冊情況與職稱評定、崗位任用、薪級工資等直接掛鉤,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師資格注冊制度。
(2)建立體育教師資格定期注冊領導機構
機構委員會由教育局教學督學、學校校長、分管校長、同行專家、學生、家長共同組成。嚴格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專業知識、學科專業知識的筆試和試講、說課、技能展示為主的面試,可以對考核不合格者采用脫產培訓和調離等措施,優勝劣汰。
[本文系國家社科規劃項目,體育教師教育改革研究,1 1 B T Y 0 3 2]
[1]朱旭東.論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模型建構[J].教育研究,2014,6.
[2]張志勇.學校體育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9:289.
[3]李冬梅,王海靜.新教師資格考 試制度下體育教 育專業的發 展審思 [J].北 京體育大學 學報,2016,1:96-101.
[4]馮加根.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師資格認定的新要求[J].理論與實踐,2016,4:42-45.
[5]王克春. 現行教師資格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教育,2016,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