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黨委宣傳部 劉春水
淺析政治社會化與新形勢下高校政治理論學習
文/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黨委宣傳部 劉春水
堅定的政治信念來自清醒的政治理論認知。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是提高政治覺悟、筑牢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徑。本文以政治社會化相關理論為基礎,分析當前高校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的改進途徑和方法,提高政治理論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政治社會化;高校教職工政治學習;實效性
政治社會化作為客觀政治現象,可追溯到古希臘時代。到1958年,著名的美國政治學家戴維·伊斯頓和羅伯特·海斯發表了《政治社會化研究中的若干問題》一文,對政治社會化問題進行了專門的研究,最早提出了“政治社會化”的概念。在論文中他指出:“政治社會化是人們獲得其政治傾向和行為模式的發展過程,是社會將關于政治的知識、態度、規范、價值取向等從一代傳到下一代的方式。”通俗意義上說,政治社會化主要是指一個社會中的政治文化通過某種方式而得以傳播、普及和延續的過程。它是社會對社會成員的政治教化和社會成員接受這種政治教化的雙向互動過程。因此,在現代社會,政治社會化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只有通過政治社會化,提升公民政治素質,形成有利于社會穩定的政治態度和政治信念,才能保證國家政治體制的有效運作,維持政治秩序的長期穩定。
例2.Maybe she is born with it,maybe its Maybelline.(Maybelline)
高校教職工政治學習,是高等學校教職工接受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以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理想信念教育,進而提高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素質,堅定政治信念和形成健全政治人格的重要途徑,是實現政治社會化的有效手段。高校教職工作為參與學校教學、管理、服務工作的主體,堅持高校教職工制度與否,關系到教職工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和職業道德品質的高低,也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教育教學改革能否順利推進,更是關系到學校能否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高等學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堅持高校教職工政治學習制度,也是增強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政治認同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強和改進高校教職工政治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當遇到鉆桿被卡住時,使用液壓絞車起拔鉆桿會有斷繩的危險,由于鋼絲繩是一個彈性體,一旦出現斷繩,會對旁邊的操作者帶來極大的危險。使用鋼球夾緊液壓起拔器時,鋼球只是鉆進鉆桿,起拔力由液壓油缸提供,不存在危及操作者的危險。
高校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制度,可追溯至解放戰爭時期。1953年7月,中共中央頒布了《關于全國高等學校教師政治理論學習的指示》,標志著高校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制度的形成。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的發展需求,高校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制度的內容與要求也不斷變化。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要求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教師頭腦,進一步健全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制度。高校教職工政治學習制度作為社會主義高等學校最具特色的制度之一,在提高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素質、凝聚人心、鼓舞干勁、維護高校穩定、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政治社會化作為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可以貫穿多種途徑。高校教職工的政治學習可以利用好校園生活中的各種載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無形中影響教職工的思想和價值觀,實現政治社會化。加強校風建設,培育良好的教風,形成良好的學風,形成凝聚教職工的教育理念和行為規范,促進教職工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充分利用校園宣傳欄、電子屏等載體,營造良好的政治學習氛圍,使校園環境呈現人文色彩。當然,高校利用多途徑開展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時,應樹立正確的觀念。既要防止輕視政治理論學習的觀念蔓延,又要防止把政治學習過度拔高,從而影響日常的教學、管理和科研等工作。
從大數據的上述特征可以得出結論,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就大數據,只有將大數據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才能有效提高高等教育發展水平,促進高等教育持續平穩發展。
政治社會化是社會成員主動學習或被動接受某種政治知識和政治技能,不斷內化為自我政治文化,最終從“自然人”成長為“政治人”的過程。教職工只有加強理論學習,才能讓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在心中閃亮。
(二)政治理論學習內容安排不合理。高校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具有學習內容政策性、政治性強;學習安排具有非常規性等特點。要求高校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的組織者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和較強的組織學習能力。目前,高校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存在著年度學習計劃內容不全面、可行性不高、安排不合理等問題。第一,學習內容缺乏時代性和豐富性。高校教職工加強理論學習能夠保持思想的敏銳性、開放性,能夠做到與時俱進。部分高校存在著理論學習常態化的頂層設計不合理,一些負責政治理論學習安排的人沒有根據國家形勢和政策要求以及學校工作需要,及時對理論學習的內容作適當的安排。政治理論學習沒有及時正確引導教職工的思想認識,不利于政治觀念的內化。理論學習沒有與黨的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相結合、沒有同學校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相結合、沒有與教職工最關注的實際問題相結合,政治理論學習不能解決教職工的思想疑慮,不利于提高教職工學習的積極性和實效性。第二,學習安排缺乏針對性。高校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包含形勢政策教育、普法教育、廉政教育等多方面內容,十分廣泛,大體可以概括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日常生活的思想學習三類。高校的政治學習沒有根據具體內容和教職工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習。另外,一些主持政治理論學習的人,理論水平不高,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習,只知道照本宣科,空談理論,這些都會影響政治理論學習的實效性。
(一)利用多種途徑創造良好的政治社會化學習氛圍。
(一)思想上不重視政治理論學習。高校教職工作為教育工作者群體,思想覺悟和職業素質整體較高。絕大多數高校教職工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較好的職業認同感。愿意在高等教育戰線上努力工作,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和科學技術發展奉獻青春和力量。在政治態度上,絕大多數也能夠表現出較強的政治認同感,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充滿信心。但是,高校教職工由于受經濟收入、住房問題、職務晉升等方面的影響,部分高校教職工焦慮感較強,工作生活壓力大,認為政治理論學習與業務工作無關,無法解決職務晉升等種種現實問題,因此,對政治理論學習不重視,理論學習不深,學習“走過場”,流于形式。受市場本位思想的影響、多元文化的沖擊、錯誤思潮的攻擊,高校教職工存在著“重業務學習,輕政治學習”的心理。另外,由于高校政治理論學習制度不健全,沒有建立相應的考評和激勵懲罰機制,學習成效與教職工沒有直接的利益相關關系,因此,也不能引起教職工的重視。
(三)政治理論學習形式單一化。當前一些高校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的形式較單一,仍沿用傳統的政治理論學習模式,如開大會、讀書讀報、念文件、寫心得等。教職工學習較為被動,沒有很好地引導思想的碰撞和平等的對話交流,使得學習沒有很好地理解、消化、吸收和運用,不利于教職工進行政治理論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感染力、吸引力不強,因而學習效果不明顯,不利于政治觀念的內化。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傳播媒體都在政治社會化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新形勢下,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傳統的學習形式已經無法滿足高校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要求。網絡虛擬空間中“爆炸式”的信息傳播,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教職工政治社會化的復雜性和不穩定性。如果高校不主動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學習形式,將不利于政治觀念內化。
在新形勢下,隨著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面臨新的問題。高校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怎么抓?如何卓有成效地組織好政治學習?怎樣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是擺在高校黨委宣傳部門面前的難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問題。“互聯網+”新形勢下,信息技術和傳播媒介日益融合,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日趨成熟,高校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如何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增強學習實效性,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引理2若φj(z)(j=1,2,…,k)為區域D內k個亞純函數,且φ1,φ2,…,φk線性無關,那么φ1,…,φk的Wronskian行列式〔9〕
(二)創新學習內容,加強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的實效性。第一,將政治理論學習與教學、科研結合起來。要抓好政治理論學習的頂層設計,從整體上謀劃與推進。政治理論學習與教學、科研是三位一體的關系。學習內容可以創造性地與各處室、院系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開設如“校史上的今日學院”“教師的信念”等專題研討,讓每一位教職工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以主人翁的身份,通過回顧、交流、思考與展望,增加學習的實效性。通過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研究成果,舉辦專門的政治學習科研論文研討會,推動學校科研的發展。第二,豐富學習內容,加強法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增強法律意識,形成人人自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因此,學習法律法規,是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高校教職工作為教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主體,更要注重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立足本職崗位,樂于奉獻。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增強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的主動性。第一,創新政治學習形式,將政治學習寓于活動之中。政治學習形式除了集體學習、自主學習、定期開展形勢報告會、舉辦專題講座、工作研討會、欣賞影音資料、開展主題講演等,還可以根據處室、院系的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是實現教育觀念轉變這一目的的有效形式之一。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先后開展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評選活動、“傳遞友愛隨手拍”手機攝影大賽、“如何做一名合格黨員”征文活動等,政治學習形式生動、活潑,內容充實,實際效果好。第二,創新政治學習形式,應重視教代會作用。每年一次,三至五年一屆的教代會制度可以將教職工普遍關心的問題,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全部公開,這是教職工進行利益表達和民主監督的重要渠道,能夠較好地增強教職工的政治參與意識,增強教職工政治學習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第三,將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政治學習相結合。積極運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占領網絡新陣地,網絡政治社會化是社會成員在網絡社會接受政治文化教化、學習政治知識、形成政治態度的過程。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積極開發運用新媒體平臺,進行虛擬空間的政治學習,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四)建立健全政治理論學習的考評機制。完善的、操作性強的學習制度,是增強政治理論學習實效性的重要保證。如果沒有準確的考評指標,理論學習將始終處于低層次的循環之中。從獎懲角度建立政治理論學習的考評機制。首先,要及時檢查教職工參加政治理論學習的情況,各二級單位要做好組織、考勤、記錄、總結及反饋工作。其次,要做好學習效果的考評。主要包括將檢查結果與各種評優活動相掛鉤,增強學習的剛性。
[1]閻占定,涂淑珍.新時期要加強和改進高校的政治理論學習[J].當代教育論壇,2004(11):66-67.
[2]黨登峰.加強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實效性研究[J].黨建思政德育,2014(08):211-212.
[3]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67.
[4]王洪秀,高玉梅.政治社會化程度與農民政治行為[J].人民論壇,2009(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