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濤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山西臨汾 041000)
我國有許多法規中提到公共體育資源要進行適當的開放,促進資源的整合,以這些法規結合當前的形式,高校體育資源對社會進行共享就需要被研究,高校是一個特殊的場所,它肩負著未來人才培養的使命,因此現在高校教育已經不僅將關注的重點放在知識方面,對學生的體育鍛煉也較為關注,國家也同樣如此,因此國家也在大力進行體育資源建設,大多高校都有體育資源共享的能力,其共享對國家、高校、人民都有助益。
體育鍛煉在當前社會被人們重視的程度較高,高校體育資源在國家的扶持下建設的比較完善,因而將其進行共享對各方面的需求都是有利的,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它的必要性進行分析。
現在國家高度重視體育鍛煉,人們對體育鍛煉也同樣重視,有調查顯示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已經超過了我國總人口數量的1/3,而且一直呈上升趨勢,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急劇增長,使我國社會上的體育資源變得緊缺。那么國家就需要增加體育資源數量,同時還要將其質量進行提升。我國注重體育資源建設,尤其注重高校體育資源建設,因而高校體育資源在國家體育資源中占有的比例是比較大的。那么就有必要將其體育資源進行社會共享,這樣既減少了國家再次進行體育資源建設的投資成本,同時還使得高校體育資源利用率提升,使其發揮更大價值。
體育鍛煉除了能讓人的體能得到鍛煉,對精神層面也有一定影響,進行體育鍛煉能豐富精神生活,還可以使人們形成較好的生活方式,體育鍛煉在這一點上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高校將其體育資源進行共享已經不是簡單的將體育器材供給人們應用那么簡單,其實質已經上升到了全民健身教育的延伸。以其來進行共享人們的健康水平提升,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人們還能將其生活方式逐漸轉化,人們的身體素質提升了,精神層面也得到了改善,從長遠來看也為健康文明發展提供了方向。
高校體育館開放在許多地方都有相應的法規政策在推動,高校體育資源也應該順應這個政策對外共享,大多高校體育資源不是學校自己出資興建的,多是國家以及一些福利機構或是一些企業家出資建造的,這樣的體育資源是具有公益性的。既然興建具有公共性,那么資源的使用也應具備公共性,在資源共享的同時,該需要進行體育精神的傳播。另外高校還可以對一些較為特殊的體育資源進行有償共享,這樣高校還可以減少對體育資源的維護資金,使其發揮循環使用性。
生活壓力大,生活方式不合理,這在當前社會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也因此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威脅,從疾病發生的年齡變小,老年病發病多就可以看出,因此健身也被大眾所認可,健身場所、健身器材的不足制約了大眾健身,許多人選擇在廣場、住宅等場地進行健身,殊不知有一些健身方式是不正確的,會給健康帶來副作用,那么大眾需要較好的場所和體院資源,高校環境、體育資源正是大眾健身所缺少的,所以需要將其資源進行共享。
將其資源進行共享有較強的可行性,對國家、高校、大眾都有利,同時國家還提供支持,使其可行性大大增加。對于其可行性筆者從3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國家的政策、資金的支持是其體育資源共享最重要的可行性因素。我國有許多關于體育資源共享的法規政策,其中還有一些法規中對資源共享有明確指出。而隨著國家對全民健身的看重,推出的法規政策也越來越多,例如《全民健身》條例等等,這些法律法規中對公共體育資源有明確的規定和方向上的指引,因此其也為高校體育資源的共享提供了方向。
高校共享體育資源的可行性保障條件較多,既不會與高校學生的使用發生沖突,還能有效滿足大眾的需求。
我國現在高校較多,高校間的競爭力越來越大,高校將體育資源進行共享,不是單向的付出那么簡單,其對高校也有積極的影響,如高校在對體育資源共享過程中,會有更多的人了解到高校的內涵,其競爭力就會得到提升,也有利于高校知名度的提升。另外高校體育資源大多是對附近的居民、社區,這樣也有助于建立學校和社區民眾間的良好關系。學校對一些比較特殊的體育資源,如游泳館等可以進行適當的有償開放,這樣既可以對體育資源進行維護,同時還能為高校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另外以這種有償的方式進行開放,就需要有人員來進行管理,那么還能為一些需要的人提供一些就業機會。
大多高校都有體育場館,其規模大小不一,但功能都比較健全,有數據統計在2014年時我國高校體育場數量就以達到了4.97萬個,從這個數據中不難發現,我國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的豐富,體育場一般有較大規模,并且體育專業場地少,可供人們進行體育鍛煉的場地較多,這樣的場地以及健身的器材可以滿足高校師生的使用,那么必然也具備共享條件。所有高校體育資源對社會共享的可行性體有明顯的體現。
高等學校全部都開設公共體育課,部分高校還有體育專業,因而高校具備大量專業的體育教師隊伍,他們一般都有先進的體育專業知識、扎實的體育技術技能、充沛的體力和精力,對于人們來說,這些專業人士的體育指導非常必要。參加體育鍛煉的健身人群如果沒有專業的指導,健身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造成身體傷害;另外,隨著肥胖兒童越來越多,家長們越來越意識到孩子體育鍛煉習慣的重要價值,社會上各種體育特長班非常火爆。因而,實現高校體育人力資源的社會共享,不但充分發揮了體育教師的能量,也為社會體育健康發展做出了貢獻。
高校體育場館資源、人力資源,余暇時間比較豐富,尤其是在節假日,可以利用的空間非常巨大,只要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完全可以在不影響學校正常體育教學和訓練的情況下實現資源共享。高校體育場地的使用一般在白天,而在早晨、傍晚和節假日時則相對空閑,而這些時間段正好是社會群眾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所以高校體育資源實現社會共享在時間上與高校的正常教育教學活動是完全可以協調的。
目前,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較多,而且其呈現出持續增加的趨勢。可以預見,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將會更加注重精神層次的放松和生活品質的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將會越來越多,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高校體育資源社會共享能夠滿足人們對體育資源的多方面要求,是社會的迫切需求。
高校體育資源的豐富是國家對學生能有良好的體魄打造的條件,其也是為了學生在未來生活中也有終身體育的意識,那么這一意識也應該延伸到大眾身上去,所以高校體育資源對社會的共享就十分重要,其共享的必要性也得到了體現,高校將體育資源進行社會共享其可行性體現的也比較明顯,同時高校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是單向的付出,收到的匯報在一定程度上是呈正比的。因此高校體育資源對社會共享亟需實行,為人們健身提供場所和資源,最終促進國、校、民三方受益。
[1]田云平,李春月.高校體育資源社會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論析[J].高教學刊,2015(15):48-49.
[2]鄭小鳳,張朋.普通高校體育資源社會共享機制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