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雙
(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20)
所謂職業能力,我們通俗的理解就是,學生在畢業后從事某項工作所具有的能力,一般是必須具備的能力。職業導向下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構建主要針對學習體育專業的學生而進行的,以學生將要步入社會開始生活而從事工作對自身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通過對專門體育課程的合理化安排,培養學生今后從事相關工作能力而開展。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是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高職教育發展也應該積極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把職業導向作為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重要目標。本文通過對高職教育發展現狀了解的基礎上,明確新時期高職體育課程構建的目標,根據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并結合新時期高職教育發展需要,把提高高職體育學生職業能力作為準則,提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安排的新模式,在保證學生牢固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加強學生的實際訓練,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由于受我國傳統教學模式的深刻影響,不論何時何地任何形式的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過多地關注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重視也不關心,而且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我國最普遍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不注重學生思維的養成,學生好像收割知識的機器一樣被動地接收大量的理論知識,至于它們的使用并不清楚也不關注,只為應付考試;不僅如此,對于原本應該室外上的項目全都安排在室內講解進行,缺乏實際操練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就無法把它們靈活運用,這使他們未來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大部分教師沒能充分地貫徹高職體育課程發展需要的教學目標,對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缺乏,導致他們在畢業后步入社會生活開展工作造成一定的壓力。
我國歷來把學而優則仕作為學習的重要目的,認為通過學習這條出路可以幫助孩子在他們未來的發展中贏得一席之地,起碼有個穩定的工作,不至于每天奔波。雖然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只是在打發時間,但家長擔心他們年齡小而且認識社會的能力也缺乏,就為他們選擇了高職。這樣特殊化學習的學校,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安全度過活潑亂動時期,還可以幫助他們培養一項生活技能。理想是美好的,但由于對孩子的溺愛,他們擔心孩子吃不了那份苦,對于缺乏實踐操練課的體育教學安排也不認真對待,教師也應付家長,校領導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樣觀念的存在就導致高職體育課程安排出現了巨大的紕漏。
雖然我國引進高職體育教學的理念比較早,但是在后期的發展過程中它并沒有獲得充分的發展條件。由于體育一直被認為是不重要的課程,受到教師、家長乃至學生的漠視,即使在高職體育教學階段也沒有得到學校領導的重視,只是以應付的口吻在對待這件事,對于學生體育成績也不關心,只要文化課成績高就可以。不僅沒受到應有的關注,后期的宣傳也沒有跟上節奏,這就導致各類體育項目在體育教學中的缺失,學校進而只把這一運動當作學生課余時間放松的課余活動,沒有劃歸到正常的體育教學中,學生也只是把體育發展看作繁重學習之余的一種不同形式的放松。
體育運動是學生方便接觸到的比較廣泛的一種運動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身體,所以我們應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積極地開展。根據我們的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體育運動主要是圍繞跳躍、投擲等活動展開,具體的表現形式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跑步、跳高、跳遠、扔鉛球等。傳統的體育教學只在應付國家號召的體育考查,對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漠不關心,體育課的形式也比較單一,沒有絲毫趣味性,學生只是簡單地圍著操場打轉,對于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不重視,這樣就導致高職體育課程安排欠佳,體育教學效果不佳。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接收外來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對于一些新觀念的接受能力也逐漸提升。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以及素質教育的推廣,多種教育形式出現在大眾視眼中,高職教育作為學校常規化教育與社會教育的中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高職教育。體育作為我們常見的一門學習課程,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歡和選擇。新時期對高職體育課程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也越來越重視,對所謂的職業實用性體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實用性體育教學的行列中來,學習態度不僅發生改變,而且也把課程安排放在學生學習的重中之重。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去授人以漁”,它在告訴我們幫別人一時之忙不如教會他生存的能力。對于高職體育課程安排,我們要本著這一原則,不僅加強對學生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對于他們體育運動技能、身體機能以及身體素質的培養也要重視,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課程,通過實踐加強理論知識的鞏固,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在教學中注意根據學生自身條件差異培養他們各自的體育長項,要做到因材施教,保證他們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體能測試的完成,這樣才可以為他們今后的工作培養良好的素質能力。
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豐富我們高職體育教學模式提供了條件,教師可以通過學校購買的多種體育器材來為學生開展實地教學,這樣形象的教學手段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真實地記憶知識點,而且也滿足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欲望。對于高職體育教師的構成也要隨著時代變化而及時更新,幫助教師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業務能力,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在觀摩其他學校教學特點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學校特點開展教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或者允許教師考取更高的學歷,加強專業技能和提高業務能力。
既然高職體育發展要以職業導向為目標,這樣就需要高職院校的領導重視學生體育實習地點的選擇,對體育器材也應該投入更多的經濟和資金,并且適當增加戶外運動的器材,加強與實習部門的聯系,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后來的學習中重點學習。
綜上所述,現行的高職體育教學多是沿用普通高等學校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并未反映高職教育應有的教育特點。新時期,通過職業能力導向下高職實用性體育課程的實施,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未來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職業體能,提高職業身體素質,從而更好地服務高職教育的發展。
[1]胡靖平,于可紅.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9):102-107.
[2]張溪.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體育教學信息平臺的構建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2):94-98.
[3]陳青.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實用性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D].吉首大學,2012.
[4]曾永忠,董倫紅,趙蘇.高職體育課程內容體系設計與實施構想[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24(4):331-334.
[5]李海,陶李軍.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4(9):76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