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祿高 任煉紅 唐曉勇 秦珞原
(1.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鄉公共文化中心;2.太極鄉公共文化中心;3.黎水鎮公共文化中心 重慶 409000)
中塘向氏武術保護現狀和反思①
簡祿高1任煉紅2唐曉勇1秦珞原3
(1.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鄉公共文化中心;2.太極鄉公共文化中心;3.黎水鎮公共文化中心 重慶 409000)
本文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對中塘向氏武術的保護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發現中塘向氏武術在政府和社會共同保護下,近年來有了新的發展勢頭,如:成為非遺項目、進入學校、建立武術培訓中心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等。但武術發展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家族內部人員去思考,讓向氏武術更好地發揚光大。
向氏武術 保護 反思
中塘向氏祖籍江西。為后晉時武安軍節度使衙前兵馬使向宗彥的后代,其后向氏先輩的一支又曾遷四川、河南、湖南、貴州、重慶、湖北等地。明清之際,中塘向氏的先祖輾轉于遵義、重慶、濕州、經恩施一帶,在清康熙年間落戶于黔江中塘。在前人的研究中發現主要是針對中塘向氏武術的生存困境來進行研究,發現向氏武術發展存在著技術流失嚴重、資金缺乏、發展意識淡薄和家族內部矛盾等問題。本文以保護現狀和政府、社會、家族內部人的對現存在問題的反思為主線,在未來如何更好地保護和發展。提供一些理論基礎。
2011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明確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將保護、保存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沒有得到政府資助而無法傳承下的例子很多很多,傳承人想傳承下去真是有心無力。政府是向氏武術傳承的基石和領路人,引領傳承人突破荊棘,走向光明道路。鄉政府組織人員對中塘向氏武術進行資料搜集,視頻制作等成功申請為重慶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定向向傳承人發放一定的補貼。
2011年中塘向氏武術被成功引入中塘鄉中心小學,聘請向國珍師傅為總教練,中心小學被授予“中塘向氏武術傳承基地”稱號。中塘向氏武術作為學校大課間的活動,現已成為中塘鄉的亮點。中塘向氏武術成為學校的校本課程,列入學生的課程表內,成為體育課上每個學生必修項目,讓更多的孩子接觸到向氏武術,體驗到其中的樂趣與教育意義,逐漸培養他們的興趣,以達到了傳承和保護中塘向氏武術的目的。
2014年向國勝師傅,在黔江區城南建立向氏武術培訓中心,招收學生傳承向氏武術,現由其兒子向開吉接手。向開吉師傅作為中塘向氏武術的傳承人,拿自己幾十萬的收入,租車隊在全黔江城進行循環宣傳。向師傅打破原有傳承舊規矩,開始面對社會招收學生弟子。到現在學生已達到數百人,起到了保護中塘向氏武術的目的。
參與由黔江區中塘鄉人民政府主承辦,以中國夢巴渝風為主題的黔江區首屆脆紅李節,中塘向氏武術隊登上舞臺,展現出了向氏武術的魅力。第二屆脆紅李節則以傳承中塘向氏武術為主題,開展了向氏武術擂臺賽。還參加黔江區全民健身日、美食街開街表演等活動,這些活動都在向社會宣傳和展示中塘向氏武術的魅力,讓更多的人知道、深入了解和去學習中塘向氏武術,為保護做了貢獻。電視臺采訪錄像制作了視頻,上傳到網絡,網絡信息化這么發達,定會引起人對中塘向氏武術的認識和興趣。
通過前人的研究發現向氏武術的發展存在著一些困境,之所以中塘向氏武術出現這樣那樣的困難,傳承無法持續下去,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傳承人家族內部的因素、社會因素和政府因素等,我們應該從各個方面去討論去反思。
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人的思想認知得到改變,法律法規的健全,安全物質層面都得到了滿足,已經不在需要習武來防身,武術已經到了可有可無的境地,家族內部人員是否樂于參與到武術傳承中來,是傳承下去的重要因素。政府在提供一些資金,本來是幫助傳承和發展的,但家族內部很多時候就因為這一點資金會出現內部矛盾。家族內部人員對于這部分錢怎么分配和利用,是需要值得考慮也是最不好解決的問題。
任何傳統民間武術都是人民日常生活的文化體現,都有其價值和意義,政府不能只看重經濟利益,文化軟實力也是能體現當地發展綜合水平的一部分。雖然政府制定了一些對于非物質文化保護的策略,但是很多沒有落實到基層,落實不到位就導致各族人民有心無力,直到親手創造的武術文化消失匿跡。政府人員應該認識到現在傳統文化丟失嚴重的狀況,思考導致丟失的原因,找到原因才能從根本中拯救民間武術及傳統技藝的生命。由于現在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滿足,人民在滿足得同時不再重視傳統的東西,現在孩子也對先輩留下的東西沒有興趣,甚至一部分人就不知道它的存在。傳統的技藝文化相對于現代先進文化屬于落后,難道傳統文化就沒有一點價值,值得我們去利用,這些值得我們去思考。
首先要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愛好,是學生自身主觀的意識,別人想要去改變很困難。需要從小培養熱愛傳統武術文化的意識,讓其了解傳統武術文化的精神及其重要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要以身作則,學校要加大對學生們的傳統家族技藝認識教育;然后增加資金投入:眾人拾柴火焰高,個人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渺小的,集體的力量無窮大。政府的作為能給傳統家族武術的傳承和發展起到導向作用,學校能為傳統家族武術的發展提供更為有效地途徑。政府方面。政府不僅要給政策上的支持,最重要的是落到實處,給于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為家族武術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奠定物質基礎;其次要加強歷史資料的發掘:傳統武術的挖掘與傳承是一樁系統工程,要常抓不懈。當今傳統武術丟失現象嚴重,要盡量組織人員進行武術歷史材料的進一步挖掘,彌補武術的缺失,使其完整性盡量貼近于歷史;接著要保護現存的武術空間:武術賴以生存的空間被侵占,生活習慣發生改變,要保護僅存的生存空間的同時還要在新環境下去適應去創新,尋求新的發展道路;傳承人要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質,踏實地投入到家族傳承和發展的事業上,合理分配政府提供的發展資金,做到錢用到刀印兒上。政府和傳承人要密切配合,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傳承人的扎實態度,是家族武術和其他家族內部傳承技藝能繼續傳承的核心內容。
[1]范燕薇,高河永.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角度思考武術發展的困境與出路[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1):10-12.
[2]杜舒書,郭志禹.教育人類學視野中的當代武術文化傳承困境與路徑選擇[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7-60.
[3]王可.社會變遷對于傳統體育發展的影響研究——以重慶黔江中塘向氏武術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5):67-70.
[4]韓同春.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中塘向氏武術傳承及保護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社會科學版,2013,32(4):26-29.
G80-32
A
2095-2813(2017)09(b)-018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6.181
簡祿高(1976—),男,土家族,重慶潛江人,本科,群眾文化助理館員初級、中報中級,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
任煉紅(1981—),女,土家族,重慶潛江人,本科,群眾文化助理館員初級、中報中級,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
唐曉勇(1978—),男,土家族,重慶潛江人,大專,工勤技能四級,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
秦珞原(1981—),男,土家族,重慶黔江人,本科,九級職員,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