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乾勇 孫勤國 賈炳濤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江蘇泰州 225300)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依照《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要鍛煉達到一小時,近年來,隨著各地應試教育的加重,學生在中小學學習的任務很重,盡管各級管理部門都要求學校開設體育課,課外活動課等,但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實際執行并不到位,導致學生參與鍛煉的時間少,學生體質不斷下降。而到了高校后,學生學習相對中學輕松很多,學生也逐步意識到身體鍛煉的重要性,但學生的體質很差,每年軍訓中,都會有很多學生由于吃不消暈倒,學生在運動中瘁死的例子也在逐年上升。
當前各高校都很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都開設相應的體育課、課外活動課、體育社團、組織各類競賽等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前提條件是必須在安全第一的基礎上執行。所以很多老師在學生進行運動時,不敢過多的加大運動量與強度,主要是怕學生受傷、發生運動猝死,怕自己擔責任而受到處分,所以了解大學生運動猝死的特征及原因,做好大學生運動猝死的防范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近三年本人收集關于大學生運動猝死的信息,分析得出,運動猝死的發生率男生高于女生,大一學生的發生率高于大二、大三學生的發生率。學生運動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臟出現問題,大于其它因素的總和。
根據本人對2014—2017三年來江蘇高校大學生運動猝死的調查,很多學生運動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臟有毛病,有冠心病、心肌梗塞好,而自己未發現。第二大原因是腦源性疾病,很多學生參加了激勵的運動,導致心跳過快,血壓升高,從而導致學生破例而未及時的就診導致死亡。一部分學生是其它原因造成,不吃早飯早上進行運動,低血糖暈倒后而導致的死亡,也有學生晚上不睡覺,過度疲勞后導致心臟出現問題導致猝死。也有學生在高溫訓練過程中,運動量過大,中暑導致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出現紊亂出現猝死,也有學生在身體有病的情況下進行運動,身體不能夠承擔相應負荷引起猝死。
現在國家、學校、家庭都很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出臺了很多促進學生體質相關的文件來提高學生體質,讓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參與體育、參與運動,達到強身健體這一目的,而現在學生的體質因小學、初中、高中重應試教育的原因,加上現在生活條件很好,肥胖率、近視率很高,學生體質下降較明顯,近年來,隨著運動猝死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在運動過程中,做好學生運動猝死的防范與對策也是做好學參與生運動的重要工作。
當前,高校都很重視學生體質健康,但更重視學生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是學校的頭等大事,這就導致學生在運動中,體育教師不敢盲目的增加運動量與運動強度,主要怕學生受傷或發生運動猝死,因為發生運動損傷或猝死,體育老師是直接受害者,很多學生利用老師這一心理,在體育課或課外活動時,只要參與到自己不喜歡的體育項目就說自己身體不舒服,身體受傷了等等,體育教師也不好強制學生參與運動,有的學生更直接到醫院打個病歷,長期不要上體育課、早鍛煉。例如, 體育課耐力素質練習時,部分學生在跑到1000米以后就停下來,跑跑停停,有些就直接走了,堅持不下來。問到原因,就是身體不舒服,學生耐力素質上不去,老師也沒有辦法。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就應制定學生運動傷害處理辦法相關文件。做好運動傷害事故應急處理措施。做好運動傷害事故的宣傳工作,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定期的體檢等工作。
很多運動傷害事故發生了,未能夠及時的進行搶救導致了猝死。一般體育教師在大學時代都學過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健康教育學等課程,剛畢業時一般的急救常識都了解,都會操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操作的少,很多老師已經不熟練或忘記的差不多了,例如:一學生在發生激勵籃球運動后,躺在地上,已無意識,打球的同伴立即喊來一旁的指導教師,老師來了之后,發現學生心跳驟停,這時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操作。在心跳停止的2分鐘內是進行搶救的黃金時間,結果該老師因緊張未能夠及時的進行搶救失去了最佳搶救機會而導致了該學生猝死。所以國家、教育廳、體育局、學校等單位應積極加強資運動急救知識的培訓。
學生在進入高校時,都進行相應的體檢工作,但那時的體檢范圍小,尤其是心臟方面的檢查不夠全面,有的學校只是做個形式,填個表,根本不體檢,有的只在學校醫務室象征性的檢查下,從學生入校后,學校應加大學生的體檢范圍,每年定期進行體檢,排查身體是否存在隱形疾病,并根據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有針對性的選擇鍛煉項目參與鍛煉,做好每一位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工作。
每一位的學生體質都不一樣,興趣愛好都不相同,學生應根據自身的體質健康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運動,鍛煉身體,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在鍛煉時應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進行運動。在運動前一定要穿便于運動的服裝、鞋等運動裝備。運動前一定要做準備活動,而且準備活動一定要充分,運動的量與強度一定要循序漸進,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機能適時調整,千萬不可在自身身體不能承受的情況下,進行大運動量的鍛煉。學生應定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目的的進行鍛煉,有的放矢進行運動,這樣就不容受傷,不容易發生運動猝死。
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要學會自我調節與保護,防止意外傷害事故,在運動過程中,如有身體不適,一定要停止運動,在運動前身體狀況不佳時,可向老師說明原因,可適當降低運動量或不運動,大運動量之后,千萬不能立即就趴在跑道上或草坪上,這樣,在心跳很快的情況下,心臟的血液不能夠及時的輸出,容易頭昏,產生心肌梗塞,而導致猝死。運動完后,大運動量后,一定要做好放松運動,防止肌肉疲勞,便于下一次運動。做好自我調節與保護,防止運動損傷與猝死。
[1]潘怡雯,劉成,李亞楠,等.我國高校大學生課內外運動意外死亡事件風險控制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6,8(3):63-64.
[2]詹海玲,袁雷鳴.高校運動猝死特征與預防措施[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2(14):114-115.
[3]耿勤.運動猝死原因及預防[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3):95-96.
[4]梁莉,石丹青.運動猝死的影響因素、產生原因及其預防措施[J].體育世界:學術,2009(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