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 王長權
(1.北京中醫藥大學體育部 北京 100029;2.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 北京 100875)
2015年教育部重新修訂了校園足球發展方案,我國校園足球活動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機,校園足球改革方案在學校、家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較理想的開展成效。校園足球四級聯賽主要分為四個等級(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并在五個層次(校級、市級、省級、大區和全國聯賽)中進行比賽。雖然校園足球的開展成效有顯著的進步,但是隨著校園足球運動的不斷推進,也發現校園足球在四級聯賽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校園足球全面開展難度大、覆蓋面狹窄;聯賽經費和場地設施的不足;聯賽管理和運行機制不夠完善等,由此可見,針對校園足球四級聯賽的可持續發展需求深入探索聯賽發展模式的應對策略,從而將足球文化不斷地深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
目前,校園足球的組織部門主要由我國教育廳體衛藝處和學生體育運動中心,在省、市、縣單位還缺乏負責校園足球聯賽的專業機構,由此可見,校園足球聯賽的組織力量有限。另外,教育廳每年都有各種類型的運動會和項目比賽等需要組織和管理,因此在校園足球聯賽的組織能力上十分有限,且規范和專業性也會大打折扣,可見,校園足球聯賽的組織力量不足是影響聯賽開展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校園足球四級聯賽的推廣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和運行體制的基礎上,需要得到各級政府和學校的高度重視,即校園足球四級聯賽的發展需要有一個專業的、高效的科學的管理團隊來保障其正常運行。反之,管理和運行體制上的不合理會導致校園足球出現各種失控和突發現象,影響到政府和學校的開展積極性,嚴重阻礙學生對校園足球的參與性。調查分析顯示,承辦校園足球主要管理力量的教育部門缺乏足球技術資源和管理體制,致使很多校園足球的開展政策難以實施,且校園足球的管理機構由體育部過渡為教育部還處于轉型階段,許多管理體制和運行體制整合不到位。
(1)校園足球四級聯賽開展硬件設施未達標。2009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以來,各地學校增設了室內五人制場館,室外五人和七人操場,但是建設推廣力度不夠,許多地區場地數量、質量未達到標準要求。(2)師資力量依然不足。調查顯示我國有90萬中小學體育教師,但是擔任專業足球教師的人數和質量卻相差甚遠,雖然各地學校也在拓展師資引進渠道,但是在培訓時間、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能方面還不夠理想,而教練員又不能隨時跟進學生文化課,影響學生的科學系統訓練。(3)資金投入力度不夠,自2015年起,每年用于小學和初中的聯賽投資金額為5600萬元,但是我國經費投入差距較大,給聯賽保障系統帶來一定的阻礙。(4)聯賽注冊與保險不完善。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實施方案》的實行為校園足球四級聯賽的發展機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促進校園足球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方案》的引導下,各級學校管理人員和學生應提高對校園足球開展的重視程度,宣傳校園足球聯賽的價值和功能對于聯賽開展十分必要。相關教育和政府部門可加強對學校聯賽開展的監督力度,支持和鼓勵學校扎實地開展相關聯賽工作。一些學校領導認為校園足球聯賽會影響學生的學業,尤其是高年級學生面臨考研和就業等嚴峻問題,因此開展積極性并不高。實則相反,學校管理部門應緊密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校園足球聯賽活動,將文化課學習與體育運動協調結合,學生在校園足球聯賽開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對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減少學生在學習壓力中所帶來的負面情緒,享受快樂運動,這對于青少年健康發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科學合理的校園足球四級聯賽評估體系對于校園足球的開展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完善的評估體系可以客觀公正地評價校園足球四級聯賽的開展質量,從中找出發展問題和不足,及時糾正和改革,這對于校園足球四級聯賽發展水平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至關重要。目前,由于我國各地區的校園足球發展水平差異性較大,因此很難在短時間收效顯著,這就需要構建完善的校園足球評估體系,可組建校園足球聯賽領域的專家評估小組,結合本地區的發展情況對校園足球聯賽開展進行評估。評估的內容要具備系統全面性,例如聯賽管理水平、參賽場次、學校的開展場地和設施、學校內部參與聯賽人數比例、參賽運動員的參賽資格、聯賽市場開發情況、聯賽新聞報道情況等12項指標。指標達9個合格則認為聯賽開展達到標準,反之則認為不合格。
校園足球四級聯賽的開展要注重科學性和公正性,我國城市眾多,每個地區在受到經濟和教育水平發展制約下,校園足球聯賽隊伍水平也差別較大,因此在聯賽中要綜合考慮每個地區隊伍水平的層次,增加開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聯賽管理與組織團隊可參考上屆聯賽成績和不同學校的足球發展水平來進行公平分組,將層次相當的作為一組,對比賽成績進行有效地評估。另外,根據參賽學校的實際發展情況設定舉辦形式和規模,避免由于差距過大而降低比賽的參與質量,保障四級聯賽開展的科學性。
校園足球四級聯賽在以教育部門為主導管理前提下,體育部門加以輔導和支持,二者的相互合作有利于進一步規范校園足球四級聯賽的運行水平。針對每一屆參賽運動員的訓練、比賽進行詳細記錄,并整理歸納到學生的綜合評價體系檔案中,完善運動員的區域電子注冊系統。為了更好地帶動校園足球四級聯賽的發展,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在密切配合的前提下,發動家庭、社會等各界的力量,拓展多渠道的融資渠道,為聯賽的開展建立良性的循環保障系統,實現多元化的共贏目標。
在青少年足球運動發展方案和校園足球改革的發展大環境下,積極開展校園足球四級聯賽活動對于青少年健康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是為我國培養足球后備力量的重要舉措。四級聯賽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對開展模式不斷地完善和革新,應從開展重視程度、管理和組織體系、評估體系和科學化組織等方面著手改善,從而保障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1]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通知[EB/OL].ht t p://w w w.gov.c n/z he n g c e/content/2015-03/16/content_9537.htm.
[2]楊獻南,左娜,趙善欽,等.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環境的結構模式構建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5(1):95-100.
[3]董眾鳴,龔波,顏中杰.開展校園足球活動若干問題的探討[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2):91-94.
[4]陳輝.我國校園足球四級聯賽運行方式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4(9):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