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鳳
【摘要】識字是音讀的基礎,低年級是識字的關鍵,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給自主發現識字方法與識字規律,拓寬學習空間,養成主動有意識識字的習慣。
【關鍵詞】激趣 方法 生活 識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063-01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提高識字效率,加快識字步伐,讓學生盡早闖過識字關,為較快地提高讀寫能力打好基礎,因此,使學生學會一定量的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中老師要如何培養學生的識安能力呢?我認為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巧妙激趣,輕松識字。
1.以謎激趣,使學生樂學
猜謎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在識字活動中通過編字謎、猜字謎,不僅能活躍氣氛,鍛煉思維,這是一種比較有趣的識字方法。比如說:“一只咬掉牛尾巴”;“三個人同日去郊游”;“六十天”。學生充滿好奇,積極性高,很快地猜出“告、春、朋”字。教學中,巧妙利用字謎,使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樂在其中。
2.游戲識字,使學生好學
低年級學生識字以機械識字為主,學得快,忘得也快,心理學家研究認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充滿童趣。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賴于興趣。尤其對兒童,興趣是他們學習的強大動力。”在教學中,我發現利用游戲識字的妙處,能讓學生學得開心,記得牢固,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始終處于一種愉快的心態,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識字教學步入“學生樂學、好學”的理想境地。
3.競賽識字,讓學生賽中學
小學生好勝心強。一提起比賽,他們就來勁了,在識字時,穿插一些比賽,能提高教學效果。如教了生字,讓學生口頭組詞,看誰組得多;說話比賽,讓學生用當堂學的詞語說話,看誰用得多。這些比賽,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相得益彰。
二、掌握方法,提高識字效率
1.易生為師法
“授之以魚,只供他餐,授之經漁,終生受益。”在教學中,只有逐步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先扶后放,嘗試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讓他們自己想、自己說。一個“小老師”都能獨立發現問題,并提醒其他同不注意生字的寫法,其涉及的方面有很多,諸如多一點、少一點、多一撇、少一撇的筆畫錯誤,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產生的錯誤等。“小老師”們的興趣很高,課堂上小手林立。
2.掌握規律法
漢字是最古老、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識記漢字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在教學形聲字“情、晴、請”時,讓孩子們根據形聲字的特點,利用形旁表義去推測字意——“情”和心理有關,所以是豎心旁;“晴”有太陽天氣是晴天,所以是日字旁;“請”是一種文明語言,所以有言字旁;“睛”,目就是眼睛,所以有目字旁。在識字教學中結合具體的字自然滲透造字法,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大膽地運用這些方法,學生的識字能力在實踐中逐步提高。
3.小組自覺法
教的目地是讓學生掌握方法,運用方法,自己學習知識。在平常的識字課里,我注意滲透一些識字的基本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說一說、演一演、查字典識字法等等。形式上可先讓四人小組自學,要求是讀準字音,記住字形,分析含義。然后小組匯報,說說要注意哪些字的讀——怎樣記住字形,字的意思是什么等等,匯報后再由其他小組補充、糾正等。這樣讓學生自學,學生可以有更多機會自由發揮,興趣較濃,既培養了學生的自覺能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等,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拓寬渠道,生活識字
課外識字,能調動學生識字積累。《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方法,力求誤用結合。”以生活世界作為學生學習的背景和橋梁,是學生學會學習的根本。新課標主張識字也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教科書上安排的識字任務;另一條腿是引導學生把教材的學習向課外延伸,把識字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自主識字,讓學生把生活中接觸到的文字、事物都成為識字的材料。
識字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而且其特點也各有千秋。教學中根據兒童識字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通過各種途徑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給學生自主觀察、發現識字方法與識字規律,引導學生開發身邊的漢字學習資源,拓寬學習空間,養成主動有意識識字的習慣,把識字當成一種樂趣,一種生活之需要,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