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多讀,尚讀是學好語文的傳統方法之一,也是現代語文學習的一個關鍵環節。朗讀能把書面的文字加工成生動活潑的口語,通過聲音這個媒介把名篇佳作立體化、形象化,可以把書面上無法用文字表達的內在的情感變化通過語音、語調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表達得淋漓盡致,以補充文字上的不足和缺憾。正如古人所說的:“讀到有情處,文亦通大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語文基本功。
【關鍵詞】誦讀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091-01
一、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足見朗讀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性。現代研究表明誦讀作用表現在十個方面:(一)誦讀有利于開發大腦,因為大聲讀實質是朗讀者在自我欣賞自己的聲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自我培養。(二)誦讀有利于改變學生的性格,性格內向者往往發出的聲音也很小,如果全體學生都能堅持大聲讀,受其影響潛移默化,膽小內向者也就會隨之而有所改變,越來越愿意大聲說話,敢與人正常交流,也就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陽光。(三)誦讀有利于學生體會到辯論、爭論的價值,激發潛能與智慧,拓展思想深度,這是更好的、高質量地參與未來的事務的一種必備素質。(四)誦讀有利于改變差生,大多數的差生的突出表現就是不會大聲讀課文,大聲讀不好課文,從大聲朗讀開始訓練,許多差生能在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五)誦讀,因為腦神經處于極度興奮狀態,這本身就能刺激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書籍,邊讀邊想,心無旁騖,讓學生養成專心致志的好習慣。(六)大聲朗讀需要集中精力,大腦處于“排空”狀態,有利于記憶材料。(七)大聲朗讀文章是語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這么說,沒有真正的大聲讀文章,就不會有什么真正的語感。(八)大聲讀文章有利于“詩性美”的再現。每篇文章、書籍都有著“詩”的美,都有著作者美的靈感,而大聲讀,可以將這種美還原。
二、誦讀能增強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在我們的平時教學中,誦讀課文的重要性并沒有引起師生的足夠重視。部分學生認為,誦讀就是放開聲音讀書,照本宣科誰不會?不明白誦讀的真正含義。為了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我精選了一篇課文,讓誦讀水平有明顯差異的三個層次的同學讀,全班同學聽,然后,再放課文錄音,同學們做比較,明白課文經過有聲語言的誦讀加工后那強烈的表達、感受效果。我還堅持引導學生注意收聽散文誦讀,播放配樂詩朗誦等,讓學生開闊眼界。由于種種原因,學生現有的朗誦水平還不能令人滿意,不少學生站起來朗讀,不是聲音顫抖,斷斷續續,就是低著頭,彎著腰,結結巴巴,含含糊糊。為此,我在課堂的教學訓練中,實行如下規范和要求:(1)保持正確的朗讀姿勢,身體站直,手捧書本,放松,亮開嗓子,放聲朗讀。(2)按課文的內容,情節,傾注真情實感,讀悟結合,以悟促讀,相輔相成。(3)分階段實現朗讀目標,分析講解之前的朗讀,力求做到讀音正確、清晰、流利;分析講解之后的朗讀,還應做到輕重緩急,節奏和諧,語調流暢,聲情并茂,抑揚頓挫。停頓是語句的間歇、聲音的休止,是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語音的輕重是表現內容和感情的。語調的高低強弱抑揚等變化,表現了朗讀時人物對事物態度的變化,表現出感情的起伏。朗讀的速度是由作品的題材和內容決定的。這些朗誦技巧如果掌握了,誦讀能力就會有所提高。
三、如何提高朗讀能力
然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方法,采取了齊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個人自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四人小組評議讀,開火車輪讀等。記得我們上課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時,就開展朗讀比賽,先創設情境,調動學生興趣,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朗讀中,領會文章意境,增強文學功底,教學效果顯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也隨之大有長進。
四、結語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學意境讀中求,語文教學中,誦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語文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讀貫穿課堂”、“以朗讀為主線”成為我們語文教學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我們的課堂書聲瑯瑯,讓我們的誦讀酣暢淋漓!熱愛誦讀吧!放聲誦讀吧!
作者簡介:
汪耕耘(1970.12-),女,漢族,安徽省安慶市人,小教高級,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