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蕊
【摘要】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說話和寫話教學的訓練現狀堪憂。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先說后寫;注意指導學生整體感知,分清主次地敘述;應注意適時鼓勵學生合理想象,激活思維;應注意把握契機,引領學生 “用筆說話”,提高寫話能力,以達到有效指導的目的。
【關鍵詞】有效指導 說話和寫話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099-02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上,學生說話和寫話教學費時低效的現狀
多數農村小學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小,缺乏生活經驗,在說話和寫話時,詞匯貧乏、措辭不當、邏輯混亂、語句不通等毛病俯拾皆是,嚴重影響了口筆頭表達效果。學生普遍認為說話和寫話是“苦差事”,懼怕說話,厭惡寫話,甚至談寫色變,不知從何入手。
小學低年級說話和寫話教學指導得是否扎實有效,對學生高年級的寫作水平影響極大。
二、從師生兩反面分析存在的不足體現之處
教師作為說話和寫話的指導者,評價標準主要體現在:
(1)是否重視了課前的熱身訓練;(2)指導是否做到了有計劃、有步驟、有方法;(3)能否對學生的說話、寫話水平做到心中有數;(4)對于潛能生,是否運用了正確的扶助方法;(5)是否對教學行為進行反思。
學生作為訓練的主體,存在的不足體現在:
(1)缺乏興趣,對訓練課心存畏懼;(2)缺乏話題素材,無米下鍋;(3)缺乏細致觀察,對生活熟視無睹;(4)缺乏語言組織能力,描述支離破碎;(5)缺乏合作交流能力,互動交流少。
三、有鑒于此的幾點嘗試
1.字詞句章,由淺入深;先說后寫,循序漸進。
讓一年級的學生試著用自己組的詞造句。學生在說話時,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久而久之,學生就知道了說話要說一句完整的話。到了二年級,學生的認識、思維能力提高了,語言表達的訓練也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由原來的說寫一句話擴展為說寫一段話。在引導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到先說后寫。每周一節的寫話課,我都是先幫助學生,找到說話寫話的素材,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訓練時,注意培養學生表達要有序、用詞要恰當、語句要通順。長期堅持,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得到了強化,為高年級練寫作文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整體感知,分清主次;指導觀察,言之有序。
看圖寫話,看圖是基礎,更是前提。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指導看圖上,狠下功夫。教師要使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讓他們通過仔細看圖,判斷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了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容。我在引導學生觀察圖時,分以下幾步進行:
(1)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圖畫的主要內容,即這幅圖的內容是什么,是誰,又在干什么。這樣做的目的,旨在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能力。
(2)細致觀察,理清順序;敘述圖意,完整連貫。看圖和觀察事物一樣,要有一定的順序,使學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間觀察,是由上而下,由近及遠,由內到外;觀察后引導學生敘述圖意。再根據畫面,引導學生聯想它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使整幅圖或多幅圖畫變成一個有機的、連貫的整體。
3.合理想象,適時鼓勵;激活思維,開拓創新。
(1)就圖論圖想象,啟發學生發散性思維。
看圖時,先看懂圖意,再圍繞整幅圖展開合理的想象。在這段想象的過程中,只要符合圖意,教師就要給與鼓勵,更重要的還要給與足夠的、到位的指導,使學生的想象即簡潔合理,又得到了提升。
(2)看圖想象編故事,鼓勵新思維新創意。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是現代教育的主旋律。看圖編故事要從“異”字著手,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指導學生說話時,要力避“鸚鵡學舌”,要鼓勵學生與他人想得不同,說得不同。
4.把握契機,訓練口語;用筆說話,層樓更上。
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機會,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再把握契機,有步驟地進行指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此過程中培養了他們想說、敢說的心理素質和能說善道的語言表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為今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結束語
說話是寫話的基礎。說得好,才能寫得好。寫話就是“用筆說話”,變“口語”為“筆語”。在仔細觀察、合理想象的基礎上,把觀察和想象的內容梳理一下,理清寫作順序,確定內容的詳略,或惜墨如金,或潑墨如水。這樣寫出的文章,章法上脈絡分明,詳略得當,文字上行云流水,文從字順。
訓練學生說話、寫話的過程漫長而又艱辛。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只有和學生一起去體驗、去感悟,才能在指導說話寫話的話題上有發言權。學生才會在每一步的訓練中豐富情感、積累經驗、掌握方法,才會在說話寫話中說的精彩、寫的瀟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