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俠+孟品超+尹偉石
【摘要】現代信息背景下,信息化教學已經是高校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勢,應該重視信息化的教學改革。分析討論了如何轉變傳統教學的意識,如何理解信息化教學對高校教師的要求,如何把信息化教學與課堂教學合理結合,以有效提高授課效率,提高學生知識獲取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技術 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133-02
在現代的信息社會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的數字化學習環境[1]。越來越多的學生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等設備帶到課堂上,作為高校教師,必須適應當今迅速發展的教學信息化環境,積極學習網絡空間下的混合式教學,重視教學法的改革,開展信息化教學。
1.轉變認識
2016年3月9-15日,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與阿爾法(AlphaGo)的“人機大戰”,結果1:4;2016年3月底,物理教師王羽時薪高達18842元,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和爭論。隨著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教學必須開展,要合理使用信息技術,大力開展混合式教學法、PBL教學法等方式的教學改革。混合式課堂是指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在線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的教學模式。按照華中師范大學的張屹教授所說即線上加線下的混合,與MOOC相似。云計算、大數據、移動終端、虛擬現實等技術給教育帶來機遇和挑戰。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教育資源通過網絡得以存儲和傳播,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尋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開展自主性學習。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板書、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體展示的信息,被加工成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資料,以更直觀精準的面貌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的多媒體信息和材料活躍課堂氛圍。
2.信息化教學的要求
要做信息化課堂必須了解教學模式的類型及內涵,要清楚對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要不要開展,起了什么作用等問題。信息化環境要求“學校搭舞臺,教師當演員”,信息化教學不是任課教師一個人的事情,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團隊設計與討論,要花成倍的投入時間。教師要有責任心,面臨著對知識理解、能力、技術的各種挑戰。學校對課程及教師的評價,也從一堂課轉變為一門課的考核。學校要明確范圍,制定混合式教學資源規范,推進混合式教學的進行,穩步推進數字化課程資源建設。對教師信息技術運用的程度,創新程度,也有考核的具體標準。
學校也要提供一個相互聯結與相互交流的平臺,如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成長。學校、教師從平臺上對各項指標得分進行數據分析,完成對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過程的考核。
3.信息化教學深入課堂
科學合理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學資源整合和優化,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將有助于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改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2]。在華中師范大學代晉軍老師的課堂上,手機不再是課堂教學的干擾因素,反而成了輔助學習的移動終端。網上說“國內現有的教材中,要么是長達幾頁的推理過程,要么就是不加證明的結論,代晉軍則會要求同學們通過手機中的圖形計算器,來演算傅里葉級數收斂定理”。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和教學需要,代晉軍和他團隊的成員開始綜合國內各種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同時編寫了用于研討型習題課的講義和《數學分析若干專題》,形成了自己的教學和評價體系。除了教學內容的創新外,《數學分析》課題組最大的特色就是全方位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上課內容制成電子課件,課下放到網絡公共平臺方便同學們學習。代晉軍創辦數學考研公眾號,已免費指導上萬學子備考。同時,他還自費拍攝了百堂視頻課程,他對教學的熱愛與投入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教師要開展網絡空間支持下的各種信息化教學,必須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與專業知識,掌握各種教學模式的側重點與實現過程,合理運用教學模式,“沒有最好的只有更適合的”,要不斷學習各種可用于教學的軟件。思考使用QQ,微信,問卷星等手段用于教學的方法與技術有效完成教學資料制作。教師要在了解本校教學環境的基礎上,作為主要引導者,實現學生學習內容的教學目標,并充分使用大數據平臺分析學生學習的過程結果。
參考文獻:
[1]孟桂芝,趙輝,王樹忠.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工科數學教學質量提升策略,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第6期:8-9。
[2]董海茵,趙銀善,張弟.高等數學課程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遼寧師專學報,2016,18(3):9—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