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翊+左寒松+金文中+安俊超+廖桂華
【摘要】焊接作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主要的專業技術之一,其自動化技術及其應用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學生(焊接方向)必須了解和掌握的焊接專業基礎課程,探究師生課堂教學互動與相關實驗結合的教學模式,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增強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新技能,培養獨立活躍的創新性思維,使學生具備一名專業焊接工程師的基本素質和技能。
【關鍵詞】焊接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教學模式 創新技能 創新性思維
【基金項目】洛陽理工學院教學研究項目15JY-003和15JY-01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220-01
一、引言
焊接是重要的制造工藝及技術之一,焊接技術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機械制造、交通運輸、航空航天、建筑工程、工業工程等工業制造領域[1]。針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學生(焊接方向),認真學習和掌握《焊接自動化技術及其應用》這本書中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也是成為一名合格的焊接工程師所必備的。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雙創一結合”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創新技能的提高,培養獨立活躍的創新性思維,實現師生課堂互動與相關實驗結合,并探究“雙創一結合”教學模式在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二、創新技能
“雙創一結合”的教學課程模式的探索是基于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一方面,通過企校深度合作,激發學生對焊接專業的興趣,豐富學生實際生產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進行創新技能競賽,提高學生實際的動手能力,開拓視野,并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能。
1.企校合作
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焊接方向)的專業性強,需要該專業的學生到企業中去了解實際的生產過程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和理論,企業和學校的緊密結合即企校合作是該專業學生迅速掌握本專業知識的有效途徑。
2.創新技能競賽
雖然在目前教學環節增加了大量的實驗內容和實習科目,但是由于大型實驗設備價格昂貴且操作復雜,不能使學生一一操作,這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對焊接知識的渴求。針對相關教學內容展開創新技能競賽,以提高教學效果。
(一)針對教學和實驗內容開展專項知識講座
首先,按照教學要求做好PPT,反映焊接實際生產過程和生產線的運行狀況;其次,針對焊接教學實例,培養學生實驗技能;最后,針對實驗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開展專項知識講座。
(二)結合實驗要求講解教學內容
結合實驗教學的要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角度、多維度、多方面的反應實驗的教學內容。
(三)基于教學內容開展創新技能競賽
基于教學內容和要求,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分組討論對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的認識和不足之處,開展創新技能競賽。
三、創新思維
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能力[2]。大學不僅要強調保護與發展學生的個性和興趣以及特長,而且也要強調大學本身在不同領域和不同層次以及不同環境形成自身獨特的優勢,集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創新意識以及創新思維。
1.創新思維
結合焊接專業知識的特點,重視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對教學的推動作用,合理設置微課和慕課以及翻轉課堂,積極主動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重視企業實習、教學實驗、教學方法。
2.創新能力
針對焊接理論知識的專業性和科學性,積極鼓勵和引導大學生科研成果參賽,引導學生從創新意識到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大學生提供培育和孵化平臺,實現從創新思維到創新能力的轉化提供空間。
四、課堂教學互動與相關實驗結合
目前,慕課、微課堂、翻轉課堂已成為流行的互動教學模式,采用創造性、多樣性、可視性的現代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此外,也應該注意到教師的角色也應有所轉變,由傳授者逐漸轉化為引導者[3]。
1.現代教學模式
對焊接方向的學生而言,現代教學模式的引進不僅能夠全面的、多層次、多維度地展現現代化的企業焊接工序,而且也能體現工程性、技術性、工藝性的特點。
2.教師角色轉變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因材施教,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查閱實時文獻,拓展專業視野。高校教師角色的轉變也是勢在必行。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4]。
3.課堂知識與實驗相結合
鑒于傳授課堂知識的局限性,實驗可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故而課堂知識與實驗緊密相結合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學習課堂知識的同時應及時穿插相關實驗內容,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生產實踐能力。
五、“雙創一結合”教學模式
“雙創一結合”教學模式在《焊接自動化技術及其應用》的課堂實踐成效表明該教學模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學生(焊接方向)學習興趣,而且也使學生實際的動手能力和專業素養得到提高。
六、結語
在“雙創一結合”教學模式下,《焊接自動化技術及其應用》的課堂實踐教學成效顯著,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促使學生具備一名專業焊接工程師的基本素質和技能。
致謝:感謝洛陽理工學院教學研究項目15JY-003和15JY-014項目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李曉延,武傳松,李午申.國焊接制造領域學科發展研究[J],機械工程學報,2012,48(6):19-31.
[2]呂迎,李俊剛,王軍,莊明輝,李慕勤.焊接專業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中國冶金教育,2014,3:45-47.
[3]胡樂寧.淺談高校教改形勢下對教師能力的培養[J],大學教育,2012,1(2):48-49.
[4]封金鵬.高校教改背景下教師角色轉換研究,課程教育研究,2014,3:185
作者簡介:
柳翊(1981-),男,河南洛陽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面教學和科研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