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山東曲阜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山東曲阜 273165)
濟寧市城鄉體育公共服務非均等化現狀與優化措施①
李彬
(山東曲阜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山東曲阜 273165)
在新農村建設以及統籌城鄉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實現城鄉體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時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本文對濟寧市城鄉公共體育服務非均等化的成因和現狀以及發展對策進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推進民生建設工程,旨在完善政府財力分配機制,加快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完善公共體育服務的績效評價與監管機制等實現途徑。
城鄉體育 現狀 非均等化 濟寧市
城鄉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論意義。均等化是促進我國城鄉大眾體育事業協調發展,是對社會公平公正的重要體現,是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措施。現階段,需要以政府為主導,將農村地區作為重要扶持對象,公正地對城鄉體育公共資源進行重新分配。城鄉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踐意義。首先,現階段工作重心在農村,照顧廣大農民的利益,保護他們的享有的權利,共享國家的發展成果。其次,均等化是積極響應城鄉共同發展的治國方針的重要體現。它是我國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的核心內容,將在一定程度上為農村居民也能夠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待遇起到維權作用,是對社會公共治理的積極探索,對和諧社會的實現進程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文章以濟寧市城鄉體育公共服務非均等化現狀為研究對象。
通過學校圖書館、院期刊閱覽室、中國知識網等,同時查閱《體育科學》《中國體育科技》及全國體育院校學報等期刊發表的相關論文多篇,對城鄉體育均等化相關的政策法規及統計資料,進行分析、比較。
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設計了調查問卷,對濟寧市城鄉體育公共服務非均等化現狀進行調查,對紅星小區、明珠小區、舜泰園小區居民委員會各自發放問卷50份,對金鄉、嘉祥縣農村發放問卷200份并收集、統計、分析和研究,其中城市有效問卷143份,農村問卷185份。
對問卷用Excel 2003進行數據統計并針對結果進行分析研究。
專項經費投入不足,仍然是影響濟寧市體育事業整體發展進度的障礙。“十二五”期間,為減輕經濟水平較低區縣的財政壓力,對各區縣經費投入重新規劃,制定指標。當前,經費渠道有3個方面:一是區縣各級政府的經費投入;二是由企業事業單位的贊助;三是由個人自助籌資。
在對濟寧市城鄉居民滿意程度的實地調查中發現。城市居民滿意水平明顯高出農村地區,有26.6%的城市居民對現有的體育公共服務認為滿意,有52.3%的居民認為基本滿意,有21.1%的居民認為不滿意;在農村有5.2%的居民認為滿意,19.2%的居民認為基本滿意,有75.6%的居民認為不滿意。由于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面處于嚴重缺失狀態,當地居民在意識之中對城鄉體育公共服務十分陌生,甚至并不知道自己有權利享受政府提供這項福利,所以而有絕大部分的表示不滿意。通過分析可以得出,濟寧市城市和鄉村的居民對體育公共服務的體驗與認可存在比較大的差距,與農村相比,城市的認可度更高一些,這與目前實際情況一致。
由于今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加速,城市人口的不斷擴張,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城市規劃設計不合理,多方利益群體的分割,使得用于公共活動的場地資源被擠占。所以,在調查中,公共體育場館成為城市居民普遍關注的需求,城市居民的經濟條件不斷改善,多數居民表示自己有能力并愿意購買如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甚至網球等最基本的體育器材,所以對體育器材的需求不是很高;而農村居民的需求恰好相反。由于受生存環境的限制,大多數農村居民居住相對分散,特別是偏遠的農村地區,距離城鎮中心比較遠,多數人認為,興建的體育場館對他們來講享受不到,甚至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去使用。多數農村居民表示,自己也有體育健身的需求,又羞于自己不會使用體育健身器材或開展相關活動,自身學習科學的健身方法和技術缺乏機會和資源,更希望相關部門為他們定期提供相應的健身指導。從上述分析能夠得出,濟寧市城鄉居民對體育公共服務都有著較強烈的要求,需求提供的相關內容與其自身生活具有較高的相關度,與農村相比城市居民對體育需求達到一個較高層次,更加注重體育帶來生活品質的提高和精神層面的提升,較落后農村地區依然停留在一般性的體育需求上。
與城市相比,政府對農村投入相對較少,發展水平較落后,城鄉落差大。第一,表現在質量較低,結構失衡,農村居民的體育需求沒有實現。第二,農村人口基數較大,投入偏少,工作開展舉步維艱。
由于各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一致性,用于其發展的相關法規政策必然要求與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相一致,但濟寧市城鄉體育公共服務工作的具體落實中統一依照省市級的政策規劃執行,各級政府部門指標沒有細化,使具體工作開展中無章可循,缺乏詳細規劃,必然會導致政策落實的不確定性和實施的結果與預期目標存在很大差異。
當前經費投入不足,直接制約本地區均等化的實現。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改變當前濟寧市育公共服務缺乏專項經費支持的局面,積極調整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是實現均等化的前提條件,特別是對農村偏遠地區的扶持力度,需要進一步合理規劃和重點安排,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體育公共場地缺乏、器材種類不全、活動開展和組織無經費、指導人員缺乏培養的局面。
濟寧市城鄉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尚不完善,無章可循,缺乏合理規劃和科學提供標準,必然導致現實結果與預期目標的背離。缺乏完善的體育公共服務法律法規體系,使體育公共服務在城鄉上具體落實無法可依,缺乏有效的評估和監管體系,必然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和腐敗現象的滋生,給社會管理造成巨大的公共危機。
與城市相比,農村更加缺乏利益訴求表達的道,一直是被動的接受者。加強體育公共管理部門為人服務的公仆服務意識,建立和完善體育公共服務決策機制,拓寬民眾表達體育公共訴求的表達通道,具體決策上積極采納城鄉居民意見,兼顧二者利益訴求,是改變當前不均等現狀的基礎。
加強監督管理和規范,積極加強普法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城鄉體育公共服務社會發展環境,使濟寧市體育事業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要切實考察濟寧市城鄉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現狀和體育事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的全面推廣,農村居民對體育的意識不斷加強,農村居民受到環境及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響,仍然存在從事農活勞作即是體育鍛煉的觀念,與城鎮居民相比,對體育的認識和觀念都比較薄弱和落后,沒有融入到他們實際生活當中。此外,由于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農村相對信息封閉、思想觀念陳舊,偏遠地區還存在對從事體育活動鍛煉的不理解,認為是不務正業、貪圖玩樂的表現,這種意識與觀念尤其在中老年人身上根深蒂固。
[1]馮國有.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及其財政政策選擇[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31(6):26-31.
[2]劉慶山.我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研究述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3):24-26.
[3]郇昌店,肖林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初探[J].體育文化導刊,2008(2):29-31.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128
G80-32
A
2095-2813(2017)11(b)-0128-02
李彬(1971,10—),男,漢族,山東金鄉人,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