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劉書奇
(1.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第一中學,236600;2.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第一中學,236400)
筆者有幸觀摩了7月5-7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舉辦的第七屆全國中小學優秀體育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其中三節高中同課異構跨欄課給筆者留下很深的印象。跨欄跑是人教版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田徑項目必修教材,是一項技術較復雜的非對稱性、周期性運動項目。
本次跨欄跑展示課作為高中指定教材,由來自天津的王君老師、浙江的姚玉丹老師和福建的陳子霞老師逐一進行展示,三位老師分別代表本地區的集體智慧、教學風格和教學水平,各自詮釋了對跨欄技術的理解。他們在教學過程中都能遵循跨欄跑教學規律,教學內容安排合理借助輔助器材練習到上欄,如利用皮筋、跳箱、彩帶、可升降的趣味欄架等,分別針對學情有效地降低難度,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或分層分組,或適時鼓勵學生克服畏懼心理,或利用多媒體介入教學,三位老師在教學方式、方法、手段上各顯身手、各自精彩,都能較好地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千帆過后,收獲頗豐,然意猶未盡,展示課帶給筆者不成熟的思考于此與大家探討:
現象:在跨欄過程中,何為擺動腿?何為起跨腿?因兩位現場展示課教師對于跨欄擺動腿和起跨腿的慨念講解不一,導致現場發現分歧。
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2010年4月第3版課程教材關于跨欄的擺動腿和起跨腿沒有給出明確的文字慨念,但在過欄技術中有著詳細的描述。
筆者以左腿為擺動腿為例,在一個跨欄周期,第一順序接觸欄的腿稱為擺動腿(左腿),第二順序接觸欄的腿稱為起跨腿(右腿)。
在一個跨欄周期內,起跨攻欄時擺動腿(左腿)積極高抬前伸攻欄,同時異側臂(右手)前伸,上體前壓,起跨腿(右腿)充分蹬伸。換言之,只有擺動腿攻欄的時候才有異側臂(右手)前伸這個動作。如浙江姚玉丹老師讓學生把“紅、黃、藍”等彩色手腕戴在右手腕處,以新異刺激強調異側臂前伸問題。騰空過欄時,擺動腿(左腿)積極下壓,起跨腿(右腿)迅速提拉、外展前擺。下欄時擺動腿(左腿)前腳掌著地、緩沖、蹬伸,起跨腿(右腿)高抬、快擺送髖。
在跨欄技術過程中,擺動腿的作用是控制過欄的高度,起跨腿的作用是控制過欄的速度,教學中又稱擺動腿為“攻欄擺動腿”,起跨腿為“過欄起跨腿”。為了能讓學生充分理解和記憶,筆者引導學生創編、提煉跨欄跑口訣:如“擺動腿抬、伸、壓,異側臂前伸吧;起跨腿提、展、跨,欄間節奏嗒嗒嗒。”復雜的技術,通過24個字的濃縮、提煉、表述,簡單、簡潔、朗朗上口,有效激發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練興趣。
現象:通過課堂觀察,現場上課的三位教師無一不是從排頭出發示范,讓學生看到的示范是教師的背影,忽略了學生的有效觀察面。
分析:示范是教師以具體動作作為范例,使學生明確所要學習的動作形象、技術結構、要領的一種方法。教學時要根據所教內容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示范的位置和方向正確與否,關系到示范的效果。根據示范的方向要注意示范面的選擇,示范面有正面、側面、背面和鏡面四種。顯示身體練習的左右距離,應采用正面示范,如籃球防守中的左右移動。顯示身體練習的前后部位應采用側面示范,如后蹬跑的腿的后蹬姿勢。跨欄跑屬于速度型的競賽項目,它的成績取決于運動員的平跑速度、合理的跨欄步技術和跑跨結合的能力,所以教師在做跨欄跑教學示范的時候應做側面示范,從排尾處出發,讓站于跑道兩側的每位學生都能有利觀察。為了讓站立跑道兩邊的學生更好地觀察擺動腿和起跨腿,建議教師要不辭辛苦,事先擺好兩種不同起跨方向的N個欄架,正反方向多次示范,解決學生站在一個方位只能看到局部示范而不能看到教師的完整示范,從而有利于教學的實施。
示例呈現:
第一幕:第一節課,一位女生在跨欄時摔倒,筆者看到這一幕很是揪心,鑒于是全國觀摩現場課也不敢冒然前去攙扶,就看到這位女生就地一個滾翻,保護了自己,筆者心中松了一口氣,默默地為這個女孩子點贊。如果在這時候上課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不失為一次很好的教育時機,可惜上課教師沒能看到這個突發狀況。
第二幕:第二節課,一位女生跨小體操墊時摔倒,身后的體操墊一一倒伏,欣慰的是這個教師看到了這一幕,失望的是這位教師第一時間跑去扶起倒伏的小體操墊,那位女生自己站起來,拍拍身上默默地走回到起點。
分析:這兩個突發狀況,情況基本相似,如果正好發生在教師視線范圍內看到的話,首先第一時間應該跑去查看學生有沒有傷到,如果不在自己的可視范圍,建議教師上課期間視野要開闊,時時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學練中的表現,尤其是“兩極”學生;其次,就要問自己學生因為什么摔倒?是因為天熱體力不支造成的還是因為技術動作欠缺造成的?如果是第一種原因就應該考慮讓這位女生稍作休息,避免中暑;如果是第二種原因,要考慮是集中糾錯還是個別糾錯。通過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與關愛,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上好體育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