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娜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健身氣功五禽戲競賽功法鹿奔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研究①
程娜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近年來,國家對體育事業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民眾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也日益增強。健身氣功作為當前非常流行的體育鍛煉項目,氣功健身功法在普通的功法上逐漸加大難度,對于練習者也有很大的要求。健身氣功競賽法中鹿奔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套非常難以完成的動作,該文將針對鹿奔健身進行科研探討,解決練習者對于健身氣功鹿奔動作認識問題,為提升鍛煉著練習水平提供支持。
五禽戲 競賽功法 鹿奔 運動生物力學
隨著人們的運動鍛煉時間日益減少,很多年輕人、老人等均嚴重缺乏鍛煉,因此缺乏鍛煉的人群健康問題非常嚴重。尤其是老年人群缺乏鍛煉,其在臨床上會表現出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癥狀,這些對于老年患者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1]。健身氣功作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鍛煉的一種非常常見的項目,尤其是在對人體的經絡和穴位等會造成很好的刺激,通過舒經活絡來實現內臟調節,實現預防疾病。健身氣功練習法主要是針對老年患者和中年患者,隨著人們對身體健康日益重視,有必要將健身氣功推廣到青年人群之中。目前,國家已經開展了相關的工作,將健身氣功鍛煉納入到競技比賽,其中鹿奔作為競技比賽的一種相當重要的項目,學習鹿奔動作,掌握其基本要領必須實現對鹿奔動作運動生物力學分析。
五禽戲相傳是我國東漢的醫學家華佗所創,其主要是模仿五種動作:虎、熊、鹿、猿以及鳥。五禽戲鍛煉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強身健體,到目前為止五禽戲仍然是我國民間一種非常廣泛和流傳時間較長的鍛煉方法。歷代的生物學家稱贊五禽戲的健身、養生效果非常好[2]。
五禽戲和我國的太極拳比較相似,其要求操練者動作必須靜結合,同時還要體現剛中帶柔、動靜兼備、剛柔相濟和內外兼修等。五禽戲要以廣大群眾作為價值趨向,必須堅持強身健體的理念,以達到廣大鍛煉群眾的運動目的。我國將健身氣功五禽戲納入競賽項目,其中鹿奔運動項目屬于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但是很多人對于鹿奔運動卻不甚了解,更是對五禽戲鹿奔運動的生物力學理解有很大的不足。五禽戲對于人體各項功能系統產生著不同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專家試著從生物角度出發對五禽戲進行練習研究,討論了五禽戲練習的時候對人身不同生理指標的影響。
鹿奔練習動作中肩關節帶領手臂繞身呈矢狀軸動作屈伸,肩關節的此時運動角度變化可以讓上肢放松,要求整個動作要完整且美觀。一套鹿奔動作練習時,練習者的右肩動作出現兩次較為大的波動,向前跨步階段動作開始時從15°逐漸上升,直到97°左右,然后再由肩關節逐漸趨于平穩角度。右肩關節在整個鹿奔運動中帶領兩臂實現向前、向上伸展。鍛煉中人體重心后移,肩關節角度超出100°,并維持一段時間之后,兩手臂內旋向前延伸到最前點,動作使得練習者背部呈橫弓狀[3]。
鹿奔動作要達到理想的運動效果,對于肩關節周圍的三角肌、胸大肌、背闊肌、小圓肌、岡上肌、大圓肌以及肩甲肌。日常訓練時應加強對上述肌肉力度和韌性訓練。具體訓練方法可以負重擴胸、臥推杠鈴、上舉杠鈴、負重臂外伸展等力量訓練。
肘關節組成主要由肱骨、橈骨和尺骨等組成,人體上肢和肘關節相連,肩關節與肘關節運動相互影響,因此在肘關節運動時應把握肘關節運動角度。肘關節同肩關節運動角度相關,右手肘關節會出現較大的低谷和波峰差異。右肘關節動作開始角度從145°逐漸下降到37°,此時動作將右腿提升至最高點,兩臂下落到體前和肩齊平。肘關節在整個運動中主要向上、向前運動,呈弧形方式運動到體前,右肘關節則由伸到屈再運動完成整個過程。
訓練過程中肘關節在鹿奔動作必須要注意向前落步階段必須要注意肘關節的屈伸,肘關節運動中是否向上或者向前劃弧到兩臂和肩關節平。訓練者在重心后移時應注意肘關節應由曲到伸兩臂內旋前伸之前肘關節不宜超過146°。左腿起跳階段,兩臂內旋向后提高到臀部,此時肘關節屈伸角度達到157°。
髖關節主要有髖臼和股骨組成,髖關節比較堅固和靈活,屬于人體的最大關節,關節窩最深的杵臼關節。髖關節主要承擔負重能力,將軀體的重量向下肢傳達,同時在一定的范圍內完成內收、后伸、前屈、外展、外旋、內旋以及環轉運動。鹿奔訓練中髖關節帶領下肢進行運動,髖關節的角度體現出整個運動的重心變化,因此必須要把握髖關節的運動角度。鹿奔階段髖關節有兩次的上下屈伸,右腿向前跨階段將提步到最高點,髖關節的角度約70°,髖關節動作初始160°快速將至70°[4]。右腿向前跨步完成,整個動作階段髖關節角度會達到162°。鹿奔動作髖關節完成了兩個屈伸,大幅度的反復屈伸可以刺激足沖門穴位,一松一弛刺激穴位,可有效改善訓練者髀部氣機,以此實現舒靜通脾。
鹿奔訓練時,向前落步階段和左腿起跳階段,左髖關節的角度變化相對比較平穩,雖然在訓練過程中一些起伏。重心后移階段右腿下落動作最開始髖關節有細微曲動作,微曲的時候髖關節達到132°,右腿下落。左腳跳動的時候左髖骨關節沒有較大的變化,關節角度應維持在160°~180°之間。
膝關節作為人體比較大且結構相對較復雜的關節,其主要由股骨內、外側、脛骨內外和髕骨構成。右膝關節出現伸展幅度的最大值是左腳跳起向上擺動高于臀部,左膝關節出現伸展幅度最大值為右腿向前跨步時期。膝關節在鹿奔運動狀態,右膝關節動作開始從140°快速下降到96°,相對應的右腿向前跨步提高到最高點,而后上升到整個動作最高位置。右膝關節保持一定高度時間后,右腿下落到右膝關節微微屈膝,使得全身重心得到緩沖,左腿起跳階段,右膝關節保持平直。
鹿奔訓練時,可以采取平時負重墩地訓練,加強對肱四頭肌的力量訓練,另外還要不斷加強訓練者的伸膝關節的力量訓練。
踝關節主要有腓骨、脛骨下端的關節面和距骨滑車組成。踝關節的節囊前后薄、兩側厚,踝關節在鹿奔過程中必須要支持全身的重量,同時還要不斷做動作,不斷運動過程中踝關節的角度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踝關節的承受能力通過關節角度的變化來體現,同時各個角度變化的時候會反映出踝關節的柔韌性。踝關節在鹿奔運動中會出現兩次較高的峰值,跨步階段右腿向前跨向最高點,而后下落到最低點,右腿向前跨伸直而后踝關節向下前方下落至結束[5]。
平時鹿奔訓練時,向前落步階段右腿向前了跨步的時候,踝關節動作軌跡由曲逐漸到伸展,右腿向前跨步和下落完成右踝關節角度變化,切記在訓練中注意控制幅度。
隨著人們對于健身氣功的認識不斷增多,競技功法鹿奔動作也逐漸被越來越多人所學習,但是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要注意訓練的幅度,以保證在訓練中不會受傷。鹿奔訓練必須要掌握其運動的機理,在訓練中注意各個要領,從根本上保證訓練人員安全。該文主要從五禽戲的基本概況進行討論,然后細致分析了肩、肘、髖、膝以及踝等五個關節力學變化和角度變化,為廣大從事鹿奔功法研究者提供一些參考。
[1]賈玲俐.易筋經競賽功法第七式動作技術診斷[D].武漢體育學院,2016.
[2]楊洪杰,丁權權.健身氣功競賽功法與太極推手的力學對比[J].運動,2015(18):31-33.
[3]房輝.健身氣功競賽功法易筋經臥虎撲食的動作特征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14.
[4]寧雙雙.健身氣功·八段錦競技功法第三式技術特征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13.
[5]姜倩.健身氣功五禽戲熊晃動作的運動學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10.
G852
A
2095-2813(2017)05(c)-001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5.014
程娜(1982,12—),漢,女,遼寧撫順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