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延春
(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恒大女排退出中國女排聯賽的思索
黃延春
(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作為曾經中國唯一“標準職業化”俱樂部的恒大女排在成立運作不到5年后,最終宣布退出聯賽,究其原因,值得深思。采用文獻資料法,對恒大女排成立至解散的歷程進行梳理和解析,結合我國職業體育改革,及我國體育賽事運作的現狀及困境,進行了探討和分析。研究認為:非完全市場化、權責不清晰是導致我國職業化體育俱樂部難以順暢運作的關鍵原因;體育賽事資源的行政壟斷性,資本追逐利潤短期行為性,主流媒體的控制和排他性,體育賽事的低水平性和間斷性,體育賽事營銷的落后和局限性是造成我國職業體育賽事難以品牌化和盈利的主要阻礙因子。
體育賽事;職業化;阻礙因子
曾經吸引無數關注,取得過1個冠軍2個亞軍輝煌成績的恒大女排,為何低調退出聯賽,不免引人深思。縱觀恒大女排及其發展軌跡,從高調進入聯賽到寂寥退出運作,折射出了中國女排聯賽職業化的尷尬和無奈,同時也印證了中國體育賽事運作的諸多桎梏及局限性。由此,分析和梳理這些制約因素,無疑可為探討我國體育賽事運作職業化引發更多思考。
以“恒大女排”“中國體育賽事”“體育賽事職業化”等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搜索相關文獻共計50余篇,為本論文的撰寫奠定了理論基礎。
1.1 高調成立,萬人矚目 2009年4月24日恒大地產投資2 000萬元,高調注冊成立中國首家真正職業化的女子排球俱樂部,俱樂部下設行政管理部、經營部、競賽部、財務部等組織機構,首創中國排球俱樂部自負盈虧、自主生存、自我發展的“新模式”。同時,俱樂部以500萬的年薪聘請郎平為主教練,負責俱樂部的訓練、管理工作。從俱樂部的投資方面分析,2 000萬的投入等于目前女排甲A聯賽所有球隊的運營和冠名費用的總和[1];在俱樂部的構成和運行模式上,也創造了中國女排俱樂部的先例。恒大女排俱樂部則完全是由母公司投入,由公司自負盈虧;在人員的聘用方面,俱樂部聘請了體育名人郎平,并運用其關系和影響,招入了大批的國內外女排好手。由此,恒大女排高調宣布成立,并通過媒體和政府官方渠道牢牢抓住了大眾的眼球。有專家推算,當時僅郎平為恒大集團所帶來的廣告效應,差不多相當于億元廣告投入[2]。
恒大女排成立后3個月,恒大地產也憑借女排成立帶來的眼球效應,順利在香港掛牌上市,其公開發售部分股權獲得了46倍超額認購,4.7港元的收盤價更是比招股價上漲了35%。恒大以705億港元的市值成為了當時中國市值最大的民營房地產公司,許家印也憑借持股68%,將479.49億港元收入囊中,成功刷新了當時的中國地產首富榜單。
1.2 輝煌成績,鯰魚效應 恒大女排成立后,充分利用雄厚的資本實力、炫目的排球名人效應、靈活的用人機制和良好的團隊運作,打造了一支充滿活力和實力的新球隊,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并對中國女子排球聯賽運作形成了鯰魚效應。恒大女排自成立起,采用高薪打造“國字號”排球精英,包括奧運會冠軍隊長馮坤、周蘇紅、楊昊等老國手與有發展前途的年輕隊員相結合,組織豪華團隊。恒大女排在2009-2010賽季,以12戰全勝的戰績,奪得女排聯賽B組冠軍,獲得新賽季女排聯賽A組參賽資格,這也創造了女排聯賽的奇跡。
一支新組建的球隊,在加入聯賽的第一年,就獲得了B組聯賽的冠軍。進入A組后,恒大女排繼續招兵買馬,利用郎平的影響,在國際女排引進美國女排明星湯姆?羅根,塞爾維亞的主力接應布拉科塞維奇。在當年的聯賽中,恒大女排就以微弱劣勢,取得了聯賽的亞軍;進入A組聯賽第2年,恒大女排就取得聯賽冠軍。恒大女排自成立就獲得了媒體、球迷等的強烈關注,而其所展現的競爭實力和取得的良好成績也著實震撼了沉寂的排壇。伴隨恒大女排的成立及運作,出現了“恒大現象”[3]。既是有恒大女排參加的甲B比賽,球場就會爆滿,媒體就會關注。反觀其他賽事,即使是甲A賽場觀眾也寥寥無幾。恒大女排的取得驕人成績,吸引無限關注的同時,也促使其他女排俱樂部,通過提高球員待遇,加強對外援的引入等手段,不斷提升自我球隊的實力,進而整個中國女子排球聯賽呈現出了少有的繁榮,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現象。
1.3 低調退出,寂寥收場 2014年4月3日,曾經為中國排壇帶來希望和激情的恒大女排職業俱樂部,在經歷了不到5年的歷程之后,帶著些許無奈離開排壇。隨著恒大女排二隊的隊員悄然搬離恒大豪華公寓,讓位于恒大男足隊員,恒大女排與廣東女排的合并重建正式啟動。相對于成立時的“高端大氣上檔次”,這次退出聯賽顯得尤為低調。出于無奈,也出于策略調整,恒大女排的退出,使得曾經發生過漣漪的女排聯賽,又恢復于沉寂。恒大集團全力打造男子足球隊,并把所有的賽事相關資源、攻關、政策都做出了調整和傾斜,原先服務于女排及運作的相關機構都已圍繞足球隊開展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恒大集團整體上做了戰略的調整,在體育領域舍棄恒大女排,轉而投入更大的資本和精力,著力打造恒大男足。
恒大女排退出聯賽,使人不由沉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恒大集團拋棄曾經為自己集團帶來無限聲譽和良好社會評價的恒大女排,尤其是在郎平獲得了國家女排主教練職務,恒大可以在聯賽中國際球員使用上,擁有討價還價資本的時候。對于恒大女排退出聯賽的原因,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筆者以為恒大女排退出聯賽,恒大集團不再運作女子排球,主要應該是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2.1 溢出效應消失,商業價值貶值 資本的本質是追逐剩余價值,當資本的投入不能為其所有者帶來商業價值的同時,資本就會流入其他領域。恒大女排退出聯賽,其最為關鍵的原因就是資本運作的商業價值貶值,而當初形成的溢出效益消失。盡管恒大女排曾給集團帶來巨大的光環效應、社會效益及由此而轉化的商業價值;或者也可以說是在達到恒大集團最初投資女排的目的以后,其就全身而退,這無疑是資本的逐利所使。在恒大女排成立伊始,國際級排球名人郎平的加盟,諸多前國家女排隊員的加入,廣東省政府的高調支持,恒大資本的巨額投入,體育媒體的充分宣傳,使得恒大地產——原本一個地方的房地產公司,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房地產公司。名人效應、眼球經濟、政府關注、媒體的傾斜,使得恒大集團在成立女排隊伍時賺足了媒體、政府、民眾的關切,從而也為其在香港證交所的順利上市,奠定了重要砝碼。在為恒大集團節省了大量的廣告和宣傳費用的同時,也獲得了地方政府在房地產運作上的政策扶持及傾斜。從投入和所得的對比分析,毫無疑問恒大集團的運作投資,最后可謂賺的滿盆滿缽。
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個組織在進行某項活動時,不僅會產生活動所預期的效果,而且會對組織之外的人或社會產生的影響[4]。恒大女排在成立并運作初期,獲得了巨大的溢出效應,在媒體、體育界、政府、普通民眾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為恒大集團帶來巨大的商業、社會價值。而隨著恒大女排的4年2冠,不同國際選手相繼進入中國聯賽,中國官方媒體的關注度降低(恒大女排的比賽以每場5萬元的價格,以邀請中央5套轉播,而后恒大女排減少相關投入,傳播減少)[5]。民眾對恒大女排不穩定陣容的期待減弱,其他球隊對恒大女排的故意絞殺和排斥,使得恒大女排成立之時所產生的溢出效益逐漸減少。賽事吸引度的降低,恒大女排成績的起伏,媒體曝光度的貶值,進而也影響了社會整體的關注度,使得恒大女排成立初期所產的溢出效應逐漸減小,甚而消失。總之,商業價值的貶值是恒大女排退出聯賽的首要原因。
2.2 排球聯賽游戲壁壘限制,長期規劃難以實現 盡管我國排球聯賽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運作,到現在已有將近20年的時間了,但我們的排球聯賽依然未脫離計劃經濟下的體工隊體制。聯賽的游戲壁壘較多,缺乏市場性和長遠規劃性,難以和世界職業體育有效接軌,這是恒大女排退出聯賽的關鍵因素。
目前,我國排球聯賽的各支球隊均隸屬省市體育局(原來的恒大女排除外),運動員的編制屬于體工隊編制,各省市體育局在運動員的使用、流動等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換句話說,運動員的調動、交換基本都由其所在的省市體育局支配。各省市體育局均以全運會為戰略,來進行排球隊的選拔、訓練等相關運作。當各省市體育局與俱樂部的出資者二者之間的矛盾可以調和時,皆大歡喜;難以調和時,往往就形成了游戲的壁壘,產生互相扯皮,甚至相關拆臺,從而影響了整個聯賽的良性發展。恒大女排正是在這種我國特有的賽事制度和體制中,以國際職業體育的模式來進行運作,因而也就遇到了除了國際職業體育所面臨的問題以外的難題。如運動員的引入、梯隊培養、運動員出路等問題。在恒大女排參加聯賽的幾年里,每到聯賽結束,郎平都必須四處奔波,尋找運動員。國際隊員不能引進太多,多了也不讓上場,比賽只允許2名外援上場;國內球員又無法引進,各省隊不會把自己的苗子球員交易到恒大,更不會把主力球員送到恒大,甚而是母隊用不上的球員,也不會輕易交易到恒大,這種狀況在全運會年更是突出。因為交易到恒大女排的球員,到了全運會有可能成了自己的對手,所以各省市球隊基本是不放人的。每年郎平也只好靠著自己的人脈及在排球界的影響,尋求幾位即將退役的一些球員作為恒大女排的內援。
同時,恒大女排的后備人才培養更是難以成為體系,由于體制問題,恒大女排自己培養的年輕球員,也很難進入其他省市球隊,也無法解決編制問題。所以,我國特有的排球聯賽體制,難以形成良好的球員交換和流通體系,聯賽缺乏長遠職業體育(通過體育賽事運作及商業開發達到經濟收益)規劃,進而形成了特有的游戲壁壘,出現了有錢也找不到合適運動員的局面。因此,特有的游戲壁壘,聯賽的鮮有職業體育長遠規劃是恒大女排退出聯賽的關鍵因素。
2.3 中國足球環境大洗牌,逐利空間巨大 當中國排球聯賽拘于行政傳統和市場尷尬的泥濘中時,中國足球在一系列的反腐打假的浪潮中,迎來了新的發展環境和時機,也為新入者提供了機遇和巨大的逐利空間,這無疑是恒大集團舍棄女排而調整體育政策的重要原因。恒大集團以1億元的重金打造足球隊,并以世界第2年薪邀請世界級名帥里皮執教球隊[6],同時在世界范圍內尋求頂級球員(如巴西聯賽的MVP孔卡等國際球員)的發展方式進行球隊的運作。
在金元實力加引入國際大腕的政策下,恒大足球迅速在國內奠定了王者的基礎,取得了亞洲領先的基石,并在國際足壇嶄露頭角,形成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在為中國球迷爭得了少有的“中國足球巔峰”之榮譽的同時,更是獲得了廣泛的社會關注,進而為恒大集團品牌的樹立和推廣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日前,中國的新貴首富馬云更是以持50%的股權入主恒大男足[7],風頭正勁的電商、網絡運營商的加入,為恒大今后的拓展、融資等無疑提供了更為有力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同時,恒大冰泉的成功暢銷也表明了足球為恒大集團帶了巨大了利潤,提升了其融資、運作的空間。這也是恒大集團重金打造,傾力運作足球運動的關鍵原因所在,而恒大女排也是在這種巨大的利益追逐空間下逐漸讓出了原有的位置。
恒大女排退出聯賽,除了恒大集團自身體育政策的調整外,更與我國體育聯賽運作所面臨的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盡管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我國已就體育走向市場方面,進行了諸多的改革和實踐,以三大球為龍頭進行了職業化的改革,實行職業聯賽的形式,以期促進我國體育賽事的市場化和職業化。但從目前我國體育賽事運作的現狀來看,我們距離當初的目標依然有著很大的差距。我國的體育賽事職業化程度遠遠落后于歐美發達的職業聯賽,也落后于和我國幾乎同時開展職業聯賽,并具有相似人文背景的日本、韓國等國家。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國體育賽事在進行了20多年改革后,依然是舉步維艱,困難重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因子。
3.1 體育資源產權不清晰,管理者和經營者定位模糊中國體育賽事改革,尤其是中國“三大球”的職業化改革,均是在其主管行政部門的推動或促使下,進行的被動改革,在改革之初便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盡管在后期的改革中,一度提出“管辦分離”,但部門的分離或細化,依然是在行政化主導下,參照市場化的模式下進行。行政主導或行政壟斷在我國體育賽事的管理和運作中,其主體地位依然保持。如各項目管理中心,依然是體育總局其行政職能的延伸。
在我國特有的體育賽事運作體制中,行政主管部門和投資者(球隊的出資人)在價值目標、訴求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同時各投資者對球隊(項目)的實體運作和經營缺乏應有的權利和參與,甚而存在相互“爭利”的局面。當行政管理和出資人二者的矛盾無法調和的時候,就會出現投資者撤資,球隊更名;或政府部門重新轉讓球隊的贊助商,無論哪種情況都會造成球隊的不穩定,傷害觀眾或支持者,最終導致球隊信譽或影響力的下降,進而為影響到整個聯賽的品牌地位。目前,我國體育賽事運作方面,行政主管部門依然占有較大的支配權,在市場化經濟的條件下,無法完全實現合理的市場配置資源。因此,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主導是阻礙我國體育賽事職業化運作的關鍵因素之一。
3.2 資本逐利的短期性,難以形成長期持續投入 縱觀我國體育聯賽的各支球隊,以最早開始進行職業化運作的足籃排三大球為例,自聯賽成立到現在為止,沒有改過球隊名字的隊伍寥寥無幾。球隊更名的背后是贊助商的更迭,這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企業逐利的短期性,缺乏長期的跟進或投入。反觀我們的鄰居,日本、韓國在體育職業化方面幾乎和我國同步,然而時至今日日韓2國的職業體育賽事運作水平遠遠領先我國。2國國家隊層面成績的提高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三大球方面,這也使得其背后的贊助企業取得了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這源于2國各企業或財團對球隊或體育賽事的長期、大力資助。反觀我國一些企業在體育賽事或球隊運作的支持方面,缺乏長期性、連續性,部分企業往往在獲得一定的短期效益后或地方政策扶持后,不再進行投資;或短期內未取得相應的收益(政府政策、扶持等),就迅速撤資,這種短期的投資行為無疑對體育賽事職業化運作難以產生持久、良性影響。因而,提高我國企業投資體育賽事的長期性、穩定性,也是促使我國體育賽事職業化、市場化的必要因素。
3.3 體育賽事的低水平性和間隔性,導致賽事的吸引力下降 遙想我國職業聯賽伊始,幾乎是全民參與,萬人空巷,尤其是足球聯賽,已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然而好景不長,伴隨著一系列的假球、黑哨,操控比賽等丑惡現在的出現和蔓延,賽事質量每況愈下,民眾對體育賽事的熱情也可謂消失殆盡。同時,由于我國行政部門主導體育聯賽的特殊性,出現各體育聯賽經常為奧運會、世錦賽等國際賽事讓路的現象,為適宜國家隊的比賽,聯賽的賽事會根據洲際賽事的日期,進行壓縮、改變、調整甚而是取消。這種做法,無疑打亂了聯賽的周期性、固定性,進而也使得觀眾喪失了對比賽的關注度和忠誠度,最終也損壞了聯賽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反腐行動的開展,尤其是體育領域打假、打黑的不斷深入,體育賽事日益呈現應有的面貌,但我國職業聯賽賽事水平低下已是不爭的事實。賽事質量低下,各比賽的對抗性不高、不可預知性不強、觀賞性不足,無疑是民眾對比賽關注程度不高的根本原因。因此,賽事質量不高,聯賽間隔較多是影響觀眾流逝的重要原因。
3.4 體育賽事營銷不夠,難以形成品牌效應 縱觀國外一些品牌賽事,如美國4大職業聯賽、歐洲5大足球聯賽、全球4大網球賽事等都十分重視賽事的包裝和營銷,也正是成熟而有效的宣傳使得這些高水平的聯賽享譽世界,同時也為各賽事運作者贏得巨大的經濟利益。良好的經濟效益,又吸引了高水平球員的加盟,從而使聯賽呈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循環模式。
如美國的NBA賽事,1989年, NBA聯盟的總收入為400萬美元,約一半的球隊處于負債經營的被動局面。到2007-2008賽季時,聯盟收入達到了38億美元,平均每支球隊實現了1 060萬美元的利潤,球隊的平均市值達到了創紀錄的3.79億美元。1954年時,NBA球員的平均工資為8 000美元,1958年提高到12 000美元,而到2008-2009賽季時球員的平均工資激漲到530萬美元[8]。賽事聯盟的高收入,球員的高福利,這些都與賽事的營銷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據NBA官方網站報道,2005-2006年賽季NBA比賽通過43種語言,164個不同的電視臺,傳播到215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涉及的觀眾達到31億人次[9]。
而反觀我國的職業聯賽,無論是排球聯賽、籃球聯賽,還是足球聯賽在營銷和運作方面都有著一定的不足,甚而是缺陷,我國的一些聯賽賽事,某些年甚而出現“裸奔”的現象,也就是沒有贊助商。我們國內的一些賽事轉播,甚至需要聯賽的組織者或球隊為電視臺支付一定費用,進行相關賽事轉播,而非國際通行的電視臺或轉播機構給賽事所有者轉播費的奇怪現象。這與我們的比賽質量水平不高有一定的關系,同時也更是體現了我國賽事營銷的不足和落后。賽事營銷不夠,難以形成賽事品牌是我國賽事難以市場化運作,實施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3.5 國際賽事的引入、民眾選擇的多樣性,擠壓了我國賽事的生存空間 隨著我國與世界交流的日益頻繁,尤其是各種傳媒科技的興起,國外不同高水平的賽事逐漸進入我國普通民眾的生活,民眾在選擇體育賽事觀賞方面有著更多的選擇。這種多樣性選擇的存在,無疑對賽事關注產生了分流。國外頂級賽事的引進及推廣,勢必壓縮了國內賽事的生存空間,使得國內相關聯賽的運作與推廣面臨優勢品牌的排斥和擠壓。
如NBA賽事在中國持續增加的直播比重,尤其是近年來NBA把部分季前賽賽事現場搬入中國大陸地區,這些舉動無疑對我國的籃球聯賽CBA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產生巨大的沖擊。又如歐洲足球5大聯賽,歐洲杯足球賽事,對我國足球聯賽推廣和傳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體育賽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使得我國國內賽事在運作和推廣方面,面臨國外同質頂級賽事的擠壓,這也是我國賽事運作面臨的困境之一。
3.6 主流媒體的壟斷性和選擇性,弱化了我國賽事的宣傳與推廣 我國的官方新聞媒體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在追求收視率等利益驅動下,主流媒體如電視、報紙等都傾向轉播世界頂級賽事。高端高質量賽事盡管價格不菲,但卻能夠引來高額的廣告、贊助費,而我國賽事由于起步晚、包裝差等原因往往難以獲得主流媒體長期關注。
甚而,在我國的體育賽事運作方面,往往會出現賽事組織者需要付一定的轉播費給媒體機構,如原恒大女排的比賽以每場5萬元的價格,從而才獲得在中央5套的直播。由于我國主流媒體在賽事轉播上的選擇性,過度追求商業利益,導致國內聯賽很難在主流媒體獲得穩定和持續的播出時段,進而影響了忠實觀眾團體的形成和穩定。媒體傳播的利己心和排他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國內賽事的影響力。
在我國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體育行業也面臨改革的壓力,如何在國內相關行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依據體育賽事運作的特點,借鑒國外先進賽事運作的成功經驗,促進我國體育賽事的良性發展,無疑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依據我國體育賽事運作的現狀及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國外先進體育賽事運作的成功經驗和模式,本文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或推動,從而進一步的推動我國體育賽事運作的良性發展。
4.1 進一步打破體育資源的壟斷性,充分發揮市場的主體性作用 盡管我國自1992年起開始實施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但在整個改革過程并未徹底,因此在各行業中,計劃經濟的烙印還處處體現著支配性作用,很多行業或部門存在行政壟斷,壟斷的存在影響了各種資源的市場化及合理化配置。目前,我國各行業正進行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的主體性作用,在這一契機下,我國的體育主管部門也應充分思考,結合體育的特點,充分下放相關的一些權力,從而使市場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發揮主體性的作用。日前,我國商業賽事舉辦的審批權下放,已經獲得批準。因此,體育行政部門可以結合這一時機,充分實施體育資源的市場化運作,從而為我國體育賽事的運作提供良好的市場氛圍和法律背景。
4.2 加強體育人才的交流,不斷提高聯賽質量 優秀的體育人才是聯賽運行和提高質量的關鍵所在,鑒于目前我國體育賽事運作的環境,有關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應該推動和加強國內外職業球員的交流,尤其是放松對國外高水平運動員引進和使用的限制。在國內球員交流方面,應突破地域、行政的限制,依據各參賽隊伍的競技狀況,加大球員的合理流動,充分發揮球員的主觀能動性,避免體育人才由于流通不暢而造成的浪費。球員的合理流動,勢必能夠為聯賽帶來生機,進而能夠不斷地提高聯賽的競技水平,最終促進聯賽質量的不斷提高。聯賽質量的提高,無疑能夠為推動運動項目的競技水平,提升聯賽的知名度,進而能夠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4.3 提升賽事的營銷能力,注重賽事品牌的建立和維護由 國外知名的賽事品牌如NBA、歐洲5大職業聯賽等成功經驗可知,在不斷提高聯賽的競技對抗水平,觀賞水平的同時,賽事的營銷和品牌維護也尤為重要。如NBA利用其先進的營銷模式和能力,實現了全球賽事推廣的戰略,目前其部分季前賽賽事甚而搬到了地球的另一半中國進行現場的比賽,而全球幾十種語言的直播也彰顯了NBA賽事營銷的能力。2014年,NBA與ESPN、TNT簽訂新的轉播合同為9年240億美元[10],這既是NBA賽事質量及品牌價值的體現,也更是其營銷能力的展示。盡管NBA獲得高額的贊助和廣告,但在賽事轉播或現場中,“NBA”的logo從未讓位與他人,這說明其十分重視品牌的維護。然而,反觀我國的一些聯賽,更換姓名或logo顯得十分頻繁,這顯然不利于品牌的確立和維護。因此,我國的體育聯賽應立足本土市場,不斷提升賽事的營銷能力,加強賽事品牌的建立和維護,進而形成具有自我民族特點的賽事品牌。
恒大女排的成立及解散是資本的逐利行為,也是我國體育賽事改革矛盾的展現。我國企業與體育賽事的融合與發展,需要不斷的嘗試和發展新思路。中國女排聯賽管理、俱樂部運營及球員流動等方面,與國內外職業體育賽事相比有這自己的特殊性和非完全市場化特色,中國女排聯賽的運行及發展需要進一步的改革或創新。我國職業體育賽事的運作受到國內非完全市場化環境、國際高端品牌賽事強勢擠壓、自身賽事質量水平提升不夠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提升體育在全面生活中的作用與地位的大環境中,不斷提升我國自主賽事的質量是我國體育賽事改革的必有之路。
[1]錢升.對“恒大女排現象”的探討[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0,25(5):119-121.
[2]晨曦.恒大女排消失之謎[J].新民周刊,2014(14),86-88.
[3]李國東.從“恒大現象”探討全國排球聯賽的運作模式[J].體育科研,2010,31(3):21-23.
[4]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06374. htm?fr=aladdin,2017-01-22.
[5]21cn.恒大巧用體育營銷,花錢轉播女排比賽[EB/OL]. h t t p://s p o r t s.2 1 c n.c o m/i n t e g r a t e/ other/2010/03/31/7438930.shtml,2017-01-22.
[6]搜狐網.許家印給里皮開出1.47億年薪![EB/OL]. http://www.sohu.com/a/118440039_503589,2017-01-22.
[7]新浪網.阿里12億入股恒大足球[EB/OL].http:// sports.sina.com.cn/z/aliandhengda/,2017-01-22.
[8]蘭自力,王曉東.NBA球隊市場價值評估及影響因素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9,30(1):73-76.
[9]武大洲.NBA的商業化運作策略淺析[J].中國經貿,2008(11):58-61.
[10]天價!NBA明日宣布新轉播合同9年240億[EB/OL]. http://sports.sohu.com/20141006/n404875379. shtml,2017-01-22.
Ref ection on the Reason of Hengda women’s Volleyball Team Withdraw from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League
Huang Yan-chu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Henan China )
As China’s only standard professional club, after Hengda women's volleyball team finally declare its withdrawal from the league after its operation in less than 5years, which worth pondering.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 proc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engda women's volleyball team, and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ilemma of the professional sports reform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sports events in China. It is the key reason for the difficulty of smooth operation of professional sports clubs in China. The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of sports events resources, the short-term behavior of capital chase profits, the control and exclusivity of mainstream media, the activities of sports events. Low level and intermittent, sports game marketing backwardness and limitations of China's professional sports events is diff i cult to brand and prof i tability of the main obstacles.
sports events; professionalism; obstruction factor
G80-051
A
1004 - 7662(2017)04- 0014- 06
2017-02-03
黃延春,講師,博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賽事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