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東體育學院, 山東 濟南 250102;2.樂陵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山東 樂陵 253600)
體育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思考
李文濤1,公海娜1,孫化玉1,孫婧2
(1.山東體育學院, 山東 濟南 250102;2.樂陵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山東 樂陵 253600)
基于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對人文關懷、心理疏導在體育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進行深層次剖析。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蘊含學生管理人本主義工作理念,契合學生管理工作需求,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管理效果。具體原則與方法:堅持“三貼近”,注重人文關懷;加強心理疏導,促進心理和諧;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文化體育生活;緊密結合德育工作。
立德樹人; 人文關懷; 心理疏導;學生管理;體育院校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這是黨在新形勢下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的方向,其中蘊含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體育院校也應該在把握體育專業特點的基礎上遵循并踐行這一指導思想。
所謂人文關懷,指的是人文精神的關懷或人道主義的關懷,它所體現的以人為本理念契合立德樹人工作的本質需求。心理疏導既是一種心理問題和精神障礙的治療方法,同時也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精神理念。體育生具有專項技能突出、性格直爽的特點,易于溝通交流,但也存在易沖動,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的情況。因此平時的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學會科學地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通過同情、理解、贊同、說明等來引導學生的心理狀態,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認知、信念、情感、態度和行為。人文關懷側重于滿足學生多層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心理疏導則側重于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問題,但二者所體現出來的帶有共同屬性的以人為本理念正是我們學生管理工作所要遵循并恪守的原則。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核心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其根本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當前,我國已經步入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期,社會矛盾、價值觀問題比較凸顯,種種問題都在大學生群體當中顯現出來,而體育院校學生因其專業特點更易受到沖擊。因此,當前體育院校學生管理與思想政治工作既面臨著良好機遇,又面臨著一系列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
一方面,貧富差距擴大導致學生心理失衡問題凸顯。一個班級中,既有“家資萬貫”的企業家、“拆二代”的孩子,也有來自貧苦農村的孩子;既有出手闊綽的孩子,也有生活拮據的同學。這種社會發展、資源分布不均造成的貧富差距導致很多學生心理失衡,尤其是來自農村的孩子無形中他們把自己當成了弱者,把條件好的孩子當成了對立面,“仇富”心理慢慢滋生。在工作中,我們要特別注意這類問題,在集體活動、評優、獎助學金評定、組織發展等環節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如果我們不能及時給予他們人文關懷,不能及時跟他們交流溝通疏導,不能公平處理一些事情,那這種不平等感會逐漸積累,久而久之心理失衡就會發展為心理問題。因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貧富問題,正確樹立人生觀是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
另一方面,學生的價值觀受到沖擊導致信仰缺失。現如今,社會的整體價值取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物質利益在人們心中占據了相對重要的位置。這些問題在年輕一代的大學生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平時工作觀察發現學生中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的苗頭愈演愈烈,如一些同學為了面子四處借錢買“蘋果”、網上貸款買名牌、卻無力償還貸款被催債者找上校門;作為體育生努力訓練的目的更多的是功利性,更關注體育明星的收入,將民族情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束之高閣等等。雖然近些年來學校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風學風建設,但顯然效果不明顯。各種校園貸的張貼廣告、各種可辦分期的產品廣告肆無忌憚地充斥在餐廳、宿舍、宣傳欄甚至QQ群、微信群等實體和網絡平臺,種種現象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尤其是這些正處理心理發育定型期的大學生,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比較模糊,更容易受到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利用早操、主題班會、技能比賽、晚自習、第二課堂等各種機會傳達正確的價值理念,通過關懷、交流、解釋等來引導他們形成正確價值觀。
另外,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校園中幾乎無處不網,無時不網,無人不網,大學生已經成為我國互聯網的最大用戶群。以我們專業體育院校為例,課堂教學之余,網絡是體育生獲取信息、觀看賽事等的最重要渠道。而當下存在的現象是學生聚在一起談論專業知識的越來越少,而談論各種網絡熱點、突發事件的越來越多;坐在電腦前學習研究的越來越少,玩游戲的越來越多。應該說網絡媒體的出現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便利,可在開拓了他們視野的同時,其負面影響也給德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信息傳播媒介,其內容都是經過層層過濾,不良的信息已經被刪除,而網絡則使信息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政府、學校等權威的控制,尤其是各種網絡輿情的多種視角的飛速傳播,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網絡輿情對政治生活秩序和社會穩定的影響與日俱增,如互聯網上“興奮劑”“體育種族歧視”“足球流氓”以及各種“黑哨、賭球”“自殺”“直播”等字眼比比皆是、泛濫成災,這些不健康的東西很容易沖擊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和文化觀;西方國家利用網絡傳播的“和平演變”思想,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網上傳播的反黨、反社會主義思想,這對大學生堅定社會主義信仰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面對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大學生容易陷入無從選擇的困境,從而使個人的理性分析和道德判斷能力下降,以及道德人格的缺失。以上種種都需要我們更多地貼近學生,關心幫助引導他們抵制不良因素,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心理疏導使他們避免扭曲心理的形成。
筆者管理的班級中有一名學生,來自農村,性格中透著典型的體育生特點,活潑、積極主動,入學后對班級工作非常積極,各科成績名列前茅,大一學年成為一名班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當一切順風順水、前途無量的時候,大二下學期該生禁不住別人勸說和金錢誘惑,借錢跟別人做起了“玉石”生意,干事開始拖拖拉拉,成績直線下降,在班里的威信也不斷降低,很多人都替他惋惜。 好景不長,生意上產生分歧,血本無歸,那段時間他自暴自棄。可禍不單行,假期在家打球時,又遭遇了嚴重的車禍,被一輛酒后駕駛、未開車燈、逆向行駛的面包車撞飛,全身多處骨折。 生意的失敗、身體的傷害,轉化成嚴重的心理創傷,經過一連串打擊,他徹底自我放棄、自我封閉了。 傷好返校后,每每只見到的是他落寞又略帶跛腳的身影。面對這一切,筆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盡量多去找他談心,讓同學們去多接觸他,以幫忙收拾辦公室的名義,給他安排事情做。半學期后,又鼓勵他重新擔任學生干部,帶他參觀省體育科研中心,講述自己求學和身邊一些同事、朋友成長的事,這些讓他燃起了希望,也促使他下定決心考研。于是他參加各種輔導班起早貪黑地學習,我們也幫他找老師輔導,交流學習經驗。經過一年的努力,該生成功考取了研究生。 回首往事,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沒有老師和同學的關愛,他真就放棄了。
通過這件事我們體會到關注、關愛是多么的重要,哪怕就一句 “同學們都盼望你早日康復”“都等著你回來”這么簡單的話語,都能體現出對他的希望、尊重和鼓勵。正是這種人文關懷和心理溝通使他舒緩壓力、重拾信心,最終獲得成功。
其一,堅持“三貼近”,注重人文關懷。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就是要把學生的家庭情況、個性特點、自由、尊嚴、價值觀聯系起來,立體地根據每名學生具體情況滿足不同層次需求。即不僅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技能提高,更應關注學生人格的完善、價值觀的形成。在工作中要公平公正,關注弱勢群體,照顧到不同層面的學生,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校園氛圍。要多鼓勵、多支持、多表揚,最大限度地釋放學生的潛能。在工作中注重人文關懷,必須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利用好宿舍、教室、食堂、操場等陣地,打造好班會、第二課堂、宣傳欄、班級QQ群等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
其二,加強心理疏導,促進心理和諧。注重心理疏導,促進心理和諧,應積極倡導愛國、誠信、友善的責任意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向深入。大力營造積極進取、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的道德風尚,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促進班級凝聚、同學團結、學風向上的良好氛圍。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好心理健康課、講座、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等引導學生學會心理調節,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完善心理疏導機制,加強學生心理心態的預測和預警,暢通交流渠道,防止不良心態演變,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其三,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文化體育生活。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夠幫助人們舒緩心情、調整心態、滋養心靈。學習之余,應積極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動載體,廣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社會公益活動。作為體育院校要充分加大體育競賽比例,充分利用體育文化藝術節、技能實踐周、“三下鄉”社會實踐、微信、軍訓、勤工助學等平臺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華、交流情感、鍛煉能力的機會和空間,使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放松心情,發揮才能,陶冶情操,增強積極情感體驗。
第四,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要和德育工作結合。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這對學生管理尤其是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就體育院校學生而言,專業性強、文化基礎差、就業面窄、就業形勢嚴峻,造成了學生學習、就業壓力相應增大。作為學生管理工作者更要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融入德育工作,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訴求,重在解決大學生精神困惑和心理問題,幫助學生開拓就業渠道,要將傳統的灌輸式教育轉變為啟發引導式教育,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學生著想,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以誠相見,尊重和關心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展現輔導員的人文關懷,并針對青年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啟發引導學生,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1]葛見珠,嚴海平,王雁,殷懷剛,王猛.體育院校輔導員工作理念及方法創新[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126-128.
[2]朱建平.從失范到和諧:當代大學生道德重構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研,2007(5):80 -81.
[3]孫化玉,李文濤,顏廷.立德樹人目標下體育院校輔導員工作的重新審視[J].山東體育科技,2015,37(6):104-106.
[4]陳思坤.論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的理論淵源及實踐價值[J].學術論壇, 2009(4).
[5]楊林.基于人文關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尋[J].山東省青年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10(3).
Reflectiononhumanisticcareandpsychologicalcounselinginstudentmanagementfromtheperspectiveofenhancingmoralityandcultivatingtalents
LI Wen-tao,GONG Hai-na,SUN Hua-yu,SUN Jing
(ShandongSportUniversity,Jinan250102,Shandong,China)
The paper,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comes first", made a deep analysis on the exertion of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student management in sport universities. It is found that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ntains humanistic management concept, adapts to student management demand and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 of student management. In practice, we can integrate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to insist on "three close" practice, value humanistic care;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promote psychological harmony; innovate activity carrier, and enrich cultural and sports life.
enhance morality and foster talents; humanistic car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2017-11-08
李文濤(1983- ),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能訓練和思政教育。
G807
A
1009-9840(2017)06-0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