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南楠
(北京交通大學體育部 北京 100044)
淺析離心訓練對網球運動員骨骼肌的影響①
劉南楠
(北京交通大學體育部 北京 100044)
在網球運動的過程中需要網球運動員急起急停,隨時變化方向,這就需要運動員的大肌肉群尤其是大腿骨四頭肌群具有良好的力量,否則在網球運動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傷,這種能夠幫助運動員有效制動和緩沖的肌肉力量稱為離心力量,也是其他任何形式的運動過程中制動緩沖的主要工作形式,因此,提高網球運動員下肢離心力量對于損傷預防有重要的意義。隨著專家學者對離心力量訓練的研究不斷加深,離心力量在改善運動員肌力、幫助運動員恢復體力、促進運動損傷后肌肉的恢復等諸多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
離心訓練 網球 肌力 能源消耗
抗阻訓練過程中,肌肉會通過不同的工作方式克服外部阻力產生張力,例如:離心收縮,肌肉長度增加;向心收縮,肌肉長度縮短;等長收縮,肌肉長度不變。離心收縮具有產生張力的同時肌肉長度增加的特點,離心力量即離心收縮過程中所產生的肌力。研究發現當骨骼肌進行加速離心收縮時肌力急劇升高,當骨骼肌進行加速向心收縮時肌力急劇下降,產生這一現象是由于肌肉在進行離心收縮時會產生5倍于向心收縮的肌力。
隨著專家學者對離心力量訓練的研究不斷加深,離心力量在改善運動員肌力、幫助運動員恢復體力、促進運動損傷后肌肉的恢復等諸多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新的測試儀器運用到體育中,等速測功儀的出現使得在肌肉整個發力過程中的肌力測量變成可能。研究發現在進行等速測試時,離心收縮所產生的肌力最大,其次是等長收縮,最后是向心收縮,其收縮過程中的力矩離心收縮大于向心收縮,無論負重與否,其結果仍然一致。
盡管產生這一現象的機制還不明確,但很可能與肌肉的黏彈性體特性及運動單位的激活有關。對以上研究的解釋應當慎重,練習方式及受試者自身特點的不同可能會影響到相應的結果。
網球運動員的受傷大多是發生在制動緩沖階段,在運動員的康復階段,離心力量訓練必不可少,且相關研究表明,離心力量訓練能夠促使運動員更好更快地恢復,經過大運動量后,采用離心力量訓練的方式來促進運動員的恢復,這是常見的訓練方法,經過對比研究發現,在進行離心力量訓練的過程中,運動員的肌肉力量增加,快速力量也隨之增加,這表明同樣體重運動員經過離心力量訓練后肌肉的激活程度更高,更有利于肌肉力量的提高。但是在治療網球運動員損傷的過程中,對于運動強度的把握比較關鍵,以防離心收縮訓練過程中造成肌肉的二次拉傷,加重傷勢,因此,離心力量訓練更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運動員肌肉運動過程中沒有刺痛的情況下進行,尤其是對于已經恢復的運動員重回賽場時,離心力量的訓練更符合網球運動的實際。
綜上所述,離心力量訓練對網球運動員損傷的康復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們需要注意離心力量訓練的時機,要隨時監控運動員的生理反應,以防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肌肉激活的方式及肌肉動作模式是由運動的類型決定的。通常情況下,運動的類型可以分為大肌群或小肌群的運動,大肌群的運動對訓練后能量代謝及激素分泌的影響更大。但是無論肌肉質量的大小,離心運動所造成的能量消耗要比向心運動小,盡管離心運動能夠產生更大的收縮力。通過對一組年輕健康男性進行研究發現,高強度收縮運動的離心階段對心血管所產生的影響要比向心階段產生的影響小。通過對老年人進行研究也得出相同結論,通過數據分析發現,離心練習過程中ATP的轉化較低,同時能夠減少代謝產物的濃度。離心練習較低的肌肉激活程度及磷酸肌酸/肌酸比能夠解釋相對向心練習產生較低的能量消耗的原因。離心練習能耗較低的另一個原因是肌肉-肌腱彈性復合體在離心收縮階段貢獻的彈性勢能更大,較低的能量消耗通常反映在離心練習所產生的較低的疲勞感。
研究發現,伸膝肌群經過32次等速向心收縮后,肌電圖頻率信號降低了40%,經過32次離心收縮后沒有出現降低,肌肉經過100 s的向心收縮及100 s的等長收縮都會出現力矩及肌電信號頻率的下降,而經過100 s的向心收縮后沒有出現下降。此外,離心訓練后的疲勞感比向心/離心組合訓練后的疲勞感低。
通過對肌電圖的分析研究發現,盡管肌肉在進行離心收縮時產生的肌力更大,但是肌肉的活性要比向心收縮和等長收縮時低,這些數據表明通過離心收縮無法實現肌肉的最大自主激活。一些學者認為,這種肌肉活性的降低是由于所募集肌纖維的激活程度降低,同時也與特定的肌纖維激活模式有關。
通過研究證明進行離心訓練的疲勞會降低,當比較向心收縮與離心收縮力量的峰值時發現,離心收縮力量持續的時間要比向心收縮持續時間長,但這種現象的機制目前還不明確。
離心力量的訓練對于網球運動員雖然具有各種各樣的益處,但這并不是力量訓練的全部,因為其他力量訓練能夠肌肉產生不同形式的刺激,需要不同的力量訓練形式科學搭配。尤其是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最大力量較弱,骨骼肌肉發育不完全的情況下,不科學地進行離心力量的訓練很容易造成骨骼肌肉的變形,伸肌和屈肌力量發育不均衡,這仍然增加運動員運動損傷的概率。
離心力量訓練時要注意適度的原則,網球運動員肌肉耐力、速度等身體素質的訓練有專門的訓練手段,并非只是離心力量的訓練,例如:最大力量的發展可以為離心收縮提供強有力的肌肉發力基礎。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運動員水平、不同性別的網球運動員的離心力量訓練并不相同,需要教練員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的隨時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離心力量訓練的作用。離心力量的訓練并不是每天進行,因為離心力量訓練對人體能量和神經系統的消耗較大,要保證在運動員沒有損傷、精力充沛的情況下進行。
[1]Doss WS,Karpovich PV.A comparison of concentric,eccentric,and isometric strength of elbow flexors[J].J Appl Physiol,1965(20):351-353.
[2]馬明純,孫向東,關朝暉.淺論網球專項力量訓練[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1995(4):38-40,75.
[3]任濤,蔣宏偉.網球發球力量訓練要點探析——基于發球技術的階段劃分[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6):51-58.
[4]周菲,袁娟.力量訓練在高校網球教學與訓練中應用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19):28,30.
[5]甘云婧.網球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方法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8):160-161.
[6]張誠,宋琦.論我國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方法[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198-200.
[7]趙鑫,林偉偉.淺析網球力量訓練應避免的四個誤區[J].當代體育科技,2012(13):15,17.
G845
A
2095-2813(2017)08(b)-005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3.051
劉南楠(1984,6—),女,漢,天津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