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 郭鴻運 高昊 花啟文 吳夢迪
(鄭州大學 河南鄭州 450001)
新常態視域下河南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析①
吳健 郭鴻運 高昊 花啟文 吳夢迪
(鄭州大學 河南鄭州 450001)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高等教育發展也進入了以規模增速放緩、提升質量為特征的新常態階段。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歸納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鄭州大學普通本科生進行分析,發現體育教學不但要順應經濟新常態,其自身也要進入新常態。了解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堅強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大學生適應新環境、新常態所必備的基本條件,學校只有創新機制,完善體育教學體系,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才能讓學生真正意識到體育對健康的重要性,該文期望能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有效參考。
新常態 高校 體育教育 改革創新
在“新常態”的經濟發展體制下,中國各行各業百家爭鳴,出現了一片繁榮景象,而開放式、創新式以及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模式成為高校體育教育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當前,我國普通高校在體育教學這方面已逐漸成熟,體育教學模式趨向于教師先講解、演示,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這種模式的長久實行在潛移默化中否認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過度宣傳了應試項目和金牌項目,脫離了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忽視了應用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重要性。為順應21世紀我國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增強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全民健身積極健康開展首先就要審視當前體育教育的現行體制,注重學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以此促進學生實現終身學習、終身健康。
文章以鄭州大學非體育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
查閱有關體育教學的文獻及書籍報刊,并且在相關網站上查閱、搜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為該論文提供了理論依據。
對河南省普通高校體育學院教授、學生進行綜合訪談,為該論文確定了理論基礎。
在研究過程中,該論文還采用了歸納、演繹、分析等方法,對現有的理論和所獲得的實際資料進行了邏輯分析。
伴隨經濟全球化的加速推動,我國體育教學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由于當前不少大學體育教學仍然局限于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因此,他們無法真正滿足新時期的發展要求,當前國家對國民的總體素質和健康生活水平作為社會進步目標,為跟上時代的腳步,達到新目標的要求,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應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將課程資源有效整合,在學生進入社會之后,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形成健康的行為習慣。為推動我國高校體育的素質教育進程,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迅速轉型,培養出擁有高素質的綜合型現代化建設人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必須盡快實行改革,以實現我國當前社會的總體轉型目標。中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改革的穩步推進,當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多地區教育理念都在發生著變化,結合我國國情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我國急需復合型人才來適應多元化社會。同樣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除了需要加強體育專業課程的教學,還應加強對高校大學生多項綜合素質的培養,進而為滿足國民總體素質添磚加瓦。經過對該省多所高校的專家和學者訪談并實際參與課堂教學,以教師、教學內容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觀念,深刻感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和價值觀依舊影響著該省高校的體育教學質量。
現代化社會中,高校體育教學目標逐漸趨向健康化、個性化、終身化,該省高校體育教學應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將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并使學生掌握體育技能和體育鍛煉落到實處。然而實際教學狀況仍然以完成基本教育為主,完成測試為輔,沒有結合學生實際狀況和社會需求進行教學指導。現階段該省高校體育教學仍沿用“教師講解—動作展示—學生練習—特例分析—總結點評”的結構模式進行教學,未能結合該省大學生實際體育參與需求和個體之間的特異性來進行教學。
結合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在指導思想上的定位,全面分析當前該省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師資建設等方面問題,并實地走訪多所高校發現:現階段該省高校在體育教學評價重心上依然在學生身體素質和單項技能結果等方面上,缺乏一套科學的、合理的對教師和學生的綜合評價以及對整個體育教學過程的反饋評價體系。
當前的體育教育理念過于強調完成教學任務,結合現代教育改革理念,認識當代體育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應在體育教育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對學生體育意識、體育情感、體育多元性的培養,從而鞏固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同時還需要加強“以人為本”和“健康第一”結合發展的觀念,并注重多元化教學。體育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體育技能和體育鍛煉的方式,更是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手段。
體育教師直接影響著學生體育觀念的形成,現實中多數體育教師往往意味著“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專項運動人群。現階段應全面加強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技巧并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各高校可適當增加時令戶外體育項目的普及,室內戶外項目協調統一發展更有利于學生對體育的全面認識,讓學生可以處處進行體育鍛煉,時刻可以進行體育鍛煉。
當下,我國正處于體育強國建設和全民健身升級時期,高校大學生作為下個階段的有效生力軍,該省高校體育教學考評內容可適當以學生為主,對學生進行由內而外的深度評測。一方面充分利用該省高校現階段積極建設的體育心理實驗室,對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進行全面測試;另一方面可酌情對學生的表現積極、成績優異等情況加分。同時也要對體育教師進行學生、專家、學校三位一體的全面考評,體育教師是學生接受體育教學的主要影響者,教師隊伍缺乏監管評測就意味著評價體系有缺陷。
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道路注定泥濘坎坷,堅定素質教育、健康中國的同時,敢于否定、大膽創新,要積極主動順利地完成改革。在教學內容中,應盡快與社會接軌,順應當前時期主流趨勢,增設戶外健身項目的同時,對傳統項目的社會價值重新挖掘,并通過各種方式途徑增加課程有效時間。在教學效果考評時,需兼顧學生、教師、學校顯隱性指標,促進學生快樂健康順利成長的同時,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1]汪博.新形勢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與建議[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12):57,59.
[2]馮倫.新常態下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的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15(35):11-12.
[3]肖新橋.新形勢下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對策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15):7-8.
[4]張婧.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研究[J].體育世界,2016(8):98-99.
G807
A
2095-2813(2017)08(a)-010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102
河南省教育廳教改研究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6—JSJYYZD—021)。
吳健(1963,8—),男,河南鄭州人,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等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