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昊
(太原工業學院體育系 山西太原 030008)
高校體育選項課中開展體能訓練探究①
劉昊
(太原工業學院體育系 山西太原 030008)
我國高校選項課經歷過3次較大的改革,分別是1957年、1961年、1979年,每個時代的體育選項課的改革都是基于當時的時代特點,反映了當時的教育背景,隨著社會的發展,原來已有的教學大綱已經不適合現階段的發展,現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電子科技迅速發展,學生活動減少,學生的身體素質開始有所下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低于日本、韓國同齡段的學生身體素質,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體育選項課主要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教學中從課的類型、結構到形式,每個階段的側重點不同,通過體育選項課使學生掌握某一項技能,進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對這個項目產生興趣,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增強整個國民的身體素質。該文通過對高校選項課中體能的探究,以期為我國高校選項課體能的開展提供借鑒性的意見和建議。
高校 體育選項課 體能
體能是運動員機體的基本運動能力,是運動員在運動訓練或運動比賽的過程中通過運用身體進行技術動作的形式,良好的體能是保障訓練和比賽的重要基礎,體育技能的掌握是在大量、重復、正確的訓練動作的基礎之上形成的,只有當運動員或者學生具有良好的體能才能進行訓練,當運動員或者學生在訓練中體能出現下降時進行技能訓練,體能滿足不了技術動作的需要,此時技能很容易發生變形,所以,體能是基礎,技能是提高,在訓練中要特別注重體能的訓練。
良好的體能是運動員承受大負荷訓練和高強度比賽的基礎,在訓練中當運動員的技術達到一定程度之后要想進一步的提高運動員的技術,只有加大負荷量和負荷強度,訓練才能取得效果。在高強度的比賽中如果運動員沒有良好的體能,在比賽中很容易陷入被動狀態,在籃球比賽中我們經常發現很多隊員平時的訓練命中率較高,一旦與體能好的球隊進行比賽,常常在比賽中段以后隨著體能的下降,運動技術水平開始下降,命中率也隨之下降。因此,在訓練中要充分地認識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高校學生年齡較大,接受能力較強,選項課學生屬于普通專業學生,在體育選項課中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手段是依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的,體能訓練的手段分為一般體能訓練手段和專項體能訓練手段,高校教師在體育選項課體能訓練中要結合實際,根據不同對象、不同的專項進行不同的體能訓練。一般體能訓練內容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
力量訓練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組織學生進行力量訓練,力量訓練的目的是通過增大肌肉的橫斷面積,增加肌肉力量。高校選項課由于學生的數量較多,在訓練中要盡量選擇無器械的訓練或者小器械訓練,比較常見的俯臥撐能夠增加學生的上肢力量,無負重深蹲增加學生的下肢力量,仰臥起坐增加學生腰腹部的核心力量訓練。
速度素質的訓練包括反應速度的訓練和動作速度的訓練,反應速度主要是由神經系統反應快慢程度決定的,反應速度的訓練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一方面增加上課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是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動作速度的訓練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主要是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運動技術的掌握程度高,學生的動作能夠更經濟、協調,完成動作的時候動作的效果更好,能夠有效地提高動作速度。
影響高校學生體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專項耐力的訓練,以籃球選項課為例,在籃球選項課中耐力是非常重要的,籃球運動比賽的強度較大, 全攻全守,只要比賽計時鐘走表,運動員在場上幾乎一直處于運動狀態,在比賽的最后時刻往往是至關重要的,這時候運動員的耐力素質在比賽中顯得尤為重要,在籃球選項課中通過折返跑訓練增強運動員的一般耐力水平,反復的啟動、急停、擺脫訓練增強學生專項的耐力素質水平。
靈敏性是體育運動中非常關鍵的因素,尤其是對于對抗性的項群訓練,靈敏性能夠準確地預測對手的戰術意圖,并及時做出自己的反應,在球類項目中搶斷球技術需要具有良好的靈敏素質,因此,在訓練中要注意加強靈敏素質的訓練。
柔韌性與人體的關節構造面有關系,柔韌性好就能夠很好地預防運動損傷,在訓練中柔韌性的訓練主要分為主動訓練和被動訓練,主動訓練是指學生通過自己的力量克服關節軟骨的摩擦力,主動地進行肌肉的拉伸;被動拉伸是指通過他人或者器械的幫助,在訓練中要注意主動拉伸和被動拉伸相結合,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拉伸練習。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引進體能教學訓練的時間較晚,這就導致了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和學生對體能認識的不足,隨著高校體育選項課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很多高校教師和學生只重視選項課程的教學,忽視了體能的教學,因而導致學生體能素質下降。
3.1 沒有明確的體能訓練目標
近年來,隨著高校體育課堂的改革,很多教師開始注重課堂的活躍氣氛,對技能和技巧的研究較多,在高校體育選項課中體能訓練占比很小,幾乎很少有教師涉及到體能的訓練。目標是指引成功方向的航海燈,只有確定明確的目標才能在體育教學中更好地組織和實施體能訓練,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生的體能素質。
3.2 選項課側重運動量較小的體育項目
高校體育教學采用選項課的模式,這種選項課的模式就形成了這樣的現象,學生在進行選項課的選擇過程中往往選擇技術難度和體能消耗較少的項目。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也是會降低選項課的難度,尤其是在體能的消耗,考核的方式大多以技評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體能訓練降低了要求。
3.3 體育教師在體育選項課的教學中沒有將體能與專項相結合
高校教師在進行體育選項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有限,在進行體育選項課的教學時主要以選項課的技術教學為主,忽視了體能的訓練,由于選項課的教學考核方式以技術為主,沒有時間上的要求,學生在課下的訓練中也是以專項技術為主,沒有進行體能的專項訓練,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體能訓練的缺失。
4.1 依據學生心理特點,優化體能訓練方式
高校學生年齡較大,在上課的過程中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體能訓練方法,體能訓練的方式是多樣的,在選擇體能訓練手段的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進行訓練,有效地激發課堂氣氛,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體能訓練的效果。
4.2 提高高校教師體能訓練的能力
高校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地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始終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在訓練體能的手段上不斷地變換方式,促進教學能力的提升。
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但深入,高校教師必須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與時俱進,將教學放在第一位,促進高校選項課體能訓練的不斷完善,使高校真正成為學生喜愛和促進全民健身的重要場所。
[1]田麥久.運動訓練過程[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65.
[2]趙志英,鄭曉鴻.對“體能”的探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1999 (1):46-48.
[3]柳伯力.體育院校函授教材《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88.
[4]熊斗寅.淺析“體能”概念[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0(1):1-3.
[5]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84.
G807.4
A
2095-2813(2017)01(a)-004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1.044
劉昊(1988—),男,漢,山西太原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