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毅平李福良蔡其幟
(1.長江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2.重慶市涪陵區文化局委員會 重慶 408100)
市運會城市體育場地建設發展效應與新常態發展模式研究①
胡毅平1李福良1蔡其幟2
(1.長江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2.重慶市涪陵區文化局委員會 重慶 408100)
該文以重慶市第五屆運動會為例,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實地調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市運會城市體育場地建設為城市發展帶來的影響。研究表明,市運會城市體育場地建設在極大地促進了城市發展的同時,也為市民生活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在新常態下,城市體育場地建設應立足“為民惠民,以人為本”。建議發展模式有:對外開放,與城市生活接軌;加快配套設施規劃與建設;承接更多體育賽事等。
重慶市運動會 城市體育場地建設 新常態發展模式
體育建筑和體育設施以物質載體的形象綜合反映出體育活動的文化內涵和社會文化心理,同時也以一種意義獨特的文化形式存在于社會生活之中。因此,舉辦市運會這類大型體育賽事勢必需要興建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成功舉辦市運會是對承辦地區綜合實力的一種認可,同時也推動著該地區的進步和發展。文章將以重慶市第五屆運動會的成功舉辦為例,調查承辦地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情況,分析市運會如何促進城市體育場地建設,進而分析其對城市發展有何影響。另外,文章還研究了新常態下市運會體育場地建設在城市發展中應如何定位,并根據此定位給出了新常態下城市體育場地建設發展模式的幾點建議。
1.1 市運會促進城市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發展
重慶市五運會所涉及的場地包括涪陵奧體中心、涪陵體育場、涪陵體育館、長江師范學院體育場(館)、長江師范學院網球場、涪陵錦繡廣場、慶隆高爾夫球場、萬州區跳水館、涪陵五中體育場、涪陵高級中學體育場、市射擊校、涪陵銘雨大酒店、涪陵飯店。除跳水、射擊、高爾夫項目外,五運會的其他項目均在涪陵舉行。
體育場館的數量和分布是衡量一座城市環境條件、基礎設施水平的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整個經濟與社會水平的基礎設施、基礎結構和環境的狀況。重慶市五運會的舉辦加速了涪陵區體育場地的建設,以涪陵區體育場、涪陵體育館、涪陵奧林匹克中心為典型。
涪陵區體育場位于涪陵主城區三環路中心地段,毗鄰涪陵體育館、涪陵飯店。共占地面積33 000 m2,總建筑面積42 000 m2,是一座能滿足國際田徑比賽、洲際足球比賽標準的現代化綜合性體育場。涪陵體育館位于涪陵城體育北路與三環路的交叉口,占地面積13.5畝,總建筑面積22 756 m2。涪陵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位于重慶市涪陵李渡新區太白大道是涪陵新城區城市建設區中心,西靠長江師范學院,北鄰重慶醫藥衛生學校和職教中心。周邊有新區CBD商務中心、重報時代中央四星級商務酒店、新區中央公園和朱家溝濕地生態公園。占地面積132 159 m2(198.1畝),建筑面積89 117.2m2,綠地率20%,停車泊位850個,為國家乙級標準體育場館,在重慶市范圍內繼重慶奧體中心后第二大綜合性體育場館。據悉為滿足廣大市民健身需求,進一步推動市民健身活動,涪陵區奧體中心定免費對市民開放部分場館。涪陵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修建豐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對涪陵舉行大型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設施基礎。
1.2 市運會促進城市體育場地建設相關資源優化配置
重慶市五運會賽前的系列全民運動會以及賽中的群眾體驗賽段,都讓市民體會到了體育賽事的樂趣,從而推進了全民健身的發展。在此之前市民的體育鍛煉時間投入少,對體育消費意識淡薄。市民通過觀看和參與五運會,更加了解城市體育,從而促進城市體育發展,通過體育發展推動城市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此次賽事加大大眾體育活動宣傳力度,讓大眾參與到其中,并了解相關知識然后熱愛體育運動。
以五運會為契機,真正提高大眾體育資源配資。此次賽事得到各界大力支持,對原有的場地進行了維修以及興建了新的場地,豐富和完善了城市體育設施以及體育鍛煉設施。通過此次賽事完善健身指導的咨詢服務體系,使大眾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全民健身中。涪陵場地分布在舊城區和新城區這樣擴大了影響力,不僅在城區的市民可以看到精彩紛呈的五運會賽事,在新區的市民也可以一睹五運會風采。據了解,此次體育賽事全程免費觀看,調動了大眾對此次賽事的關注熱情。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為大眾體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加上五運會的成功舉行也極大地刺激了市民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
體育場館的建設和發展也擴大了市場的人力、物力需求,從而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體育場館的建設和后期維護需要大量人力,從而使得人力資源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不僅是體育場館建設,體育設施也有大量投入。如涪陵濱江路建設的休閑廣場、濱江公園。
為舉辦此次盛會也給城市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場館的設施、維修及道路的整改,賽前的宣傳工作,小到城市環境綠化都需要資金。不僅有經濟上的影響,并且比賽期間大量的游客、運動員的涌入,導致部分街道、道路擁擠,市民出行不便,給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此次體育場地在比賽期間的交通管制,也給部分道路帶來了影響,給居民的出行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如在涪陵錦繡廣場舉行的鐵人三項(市運會首次引入的項目),9月3號凌晨3點至下午3點,濱江大道長江段涪陵五中至烏江大橋、江東濱江路全段實行交通管制。
在賽事舉辦期間需要大量人員來管理和維護場館的正常機能,即使是在賽事結束后也需要人員來對場館進行管理和維護。有一些設施僅是為了五運會的舉辦而修建的,例如在長江師范學院弘毅體育館修建的電子顯示屏,在賽事結束后基本沒有使用。
據調查五運會期間,部分場館周邊的住宿并不能滿足參賽人員的需求。若是體育場館選擇在城市中心,雖然能夠滿足餐飲、住宿,但是市中心人流量大,容易造成交通擁堵、噪聲、污染等負面影響。綜上所述這就是體育場館選址問題,大型運動會體育設施選址方向問題是一個戰略層面上的問題,要考慮能否帶動城市發展,往往涉及政治、經濟、體育、文化、城市規劃、工程建設等各方面的因素,錯綜復雜,難以抉擇。
據不完全統計,重慶市第五屆運動會期間,涪陵相關住宿、餐飲行業及榨菜、龍眼等土特產品外來消費新增近4.2億元。市運會是一次全民盛會,城市體育的新常態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增進鄰里感情,和諧人際關系和促成社會蓬勃發展等都有重大意義。
立足為民惠民,就是讓市民感受得到運動會場館給他們帶來的利好,就是要滿足市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讓群眾性健身成為常態,使市運場館成為全民健身的大平臺,成為全市群眾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的大舞臺。立足“以人為本”,“以人為本”辦賽理念推動了體育競技的大幅提升,就是要發揮市運會場館的積極作用,要相信民間力量、發動民間力量,善于將民間力量轉化為體育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讓體育事業贏得更多機遇,讓體育產業獲得更多助力。
4.1 對外開放,與城市生活接軌
體育中心類似于體育公園,豐富的場館資源、廣闊的空間、優美的綠化等無疑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閑和鍛煉的良好去處。但是體育中心周邊的鐵柵欄,卻隔斷了城市居民的這層念想。雖然日常的對外開放可能會對中心內的綠化和相關配套設施造成一定的損壞,但是體育中心歸根結底都屬于政府投資的公共體育設施。
4.2 加快配套設施規劃與建設
體育中心的良好運營,同樣離不開周邊完善的配套設施,如交通、生態環境等。市運會舉辦期間,體育中心周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進度并未達到預期,仍有部分設施依舊處于施工之中。政府部門應當按照當初的設計規劃方案,加快落實體育中心周邊的后續配套設施。
4.3 承接更多體育賽事
大型體育場館各場館的建設標準,基本都能滿足承辦國內外相關體育賽事的要求。然而市運會結束之后,大型體育場館的主體育場除了承辦幾場明星演唱會之外,幾乎沒有什么其他的大型活動,但場館應該以“體”為主,并且充分發揮其多元化和多功能的綜合利用能力。積極申辦國內外相關的體育賽事,或打造在全市范圍乃至全省范圍內具有高度參與性并且可延續的業余體育賽事,都有助于提高體育中心的人氣,帶來經濟效益。
[1]重慶市體育局官網[EB/OL].http://jty.cq.gov.cn/.
[2]重慶市第五屆運動會官網[EB/OL].http://cqsydh.gov. cn/.
[3]王德煒.體育場地設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0.
[4]尹玲.關于我國社區體育場地設施存在問題的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9):28-31.
[5]張帥,高楊.體育場館建設對提升城市軟實力的影響[J].理論觀察,2015(8):126,127.
[6]繆建奇,丁健.大型運動會體育設施建設與城市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9(1):58-61.
[7]林顯鵬.體育場館建設在促進城市更新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J].城市觀察,2010(6):5-23.
[8]王治君,陳元欣.歐洲職業足球俱樂部場館建設、運營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12):28-33.
[9]魏倩,羅普磷.我國大型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現狀與趨勢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2(11):92-94.
[10]陳元欣,王健.后奧運時期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現狀、問題及其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8):26-30,35.
G80
:A
:2095-2813(2017)02(c)-016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167
2016年重慶市體育科研重點項目(項目編號:A201601)。
胡毅平(1994,11—),女,漢,重慶涪陵人,本科,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