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強,齊書春
基于PPP模式的英國社區體育發展研究
周 強,齊書春
采用文獻資料等方法,對英國PPP模式發展社區體育的原因、效果和不足以及啟示進行分析,旨在為我國發展社區體育提供參考。結果發現英國模式對充實資金、完善設施、強化關系和打造典范的效果顯著。指出搭建平臺、完善制度、培育主體和提升質量是我國促進社區體育發展的路徑。
PPP模式;地方伙伴關系;社區體育;公共體育資源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城鄉協調發展和共享發展的戰略[1]。具體到公共體育服務來說,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同時注重機會平等,實現人民共享公共體育服務。但我國多年來形成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城鄉二元格局在短時期內難以改變。這意味著,在財政撥款有限的條件下,怎樣實現公共體育服務協調和共享發展成為當前我國一個重要的課題。
在發達國家中,英國也發生了社區體育服務供給的區域差異和分享的群體差異問題。英國政府試圖通過提高貧困社區居民體育活動參與率來推進社會協調發展,通過公私合營(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以下簡稱PPP模式)來實現社區體育服務均衡發展,讓國民共享公共體育服務[2]。也就是說,加強政府部門與地方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第三部門、地方團體和企業部門等的合作,構建地方伙伴關系,形成戰略共享、資金眾籌、服務協同、共同管理,促進社區體育資源優化配置。本研究分析英國基于PPP模式發展社區體育的原因、效果、問題和啟示,旨在為我國社區體育的協調和共享發展提供參考。
第一,促進地域發展的需要。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英國出現了貧富差距擴大、地方不穩定和國民醫療費上升等問題[3]。這些問題倒逼英國政府必須重視發展地方經濟,關注社區體育發展。1997年布萊爾政府在落后地區推進了地方再生政策,試圖通過社會融合政策解決地方貧困和國民運動不足等問題[2]。到2010年止,在英格蘭49個郡確立了多層次的社區體育發展的伙伴關系[4],確立了社區體育發展的PPP模式,有效地推進了地方社會包容性發展。
第二,提高國民體育參與率的需要。一是國民體育活動參與率低。16歲以上英國人的21.8%參與了每周3次、每次30min以上的中等強度的休閑或體育活動,但在過去4周內沒有參與過體育活動的占57.5%[4]。二是種族差異。在南亞后裔和非洲后裔的社區居民的體育活動參與率比一般英國人要低很多[5]。三是區域差異。農村社區居民的體育參與率也要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貧困讓許多人遠離了體育[6]。
第三,完善社區體育資源配置的需要。一是每年體育預算過少。2004-2010年的體育預算與文化傳媒體育部(以下簡稱DCMS)全體支出的比例較低,最小為3.45%,最大也只有15.90%[4]。二是人均體育預算偏少。以2005年為例,英國人均為21英鎊,與同期法國的110英鎊和澳大利亞的51英鎊相比,差距較大[7]。三是公共體育服務質量低下。英國多數的公共體育設施的運營由自治體與運營方直接簽約,由于運營方優先考慮經營成本,服務質量難以保證[4]。
第四,促進社會融合的需要。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夫人政府對大眾體育漠不關心[8],梅杰政府關注的依然是精英體育。1997年布萊爾政府在對精英體育重點給予財政支援的同時,也給予大眾體育以關注[9]。布萊爾政府的社區體育發展思路是一方面在貧窮地區重點提高國民體育參與率;另一方面采用PPP模式,節省社區體育財政預算。2010年以后卡梅倫政府進一步削減了社區體育預算,強調私人投資,鼓勵地方當局發展社區體育。
2.1 英國基于PPP模式發展社區體育的效果
第一,充實了公共體育資金。在確立了PPP模式之后,財源渠道得以擴展[4]:一是國營彩票的公益金。1994年開始發行國營彩票,公益金的1/6分配給英國體育理事會,然后再分配給各體育協會。2004年DCMS獲得17億684萬英鎊,到2010年獲得17億9954萬英磅[4]。二是足球財團的支援資金。足球財團每年會獲得英格蘭足球協會、英超和政府部門提供的1500萬英鎊的資金,援助地方足球場和俱樂部的施設建設。三是足球場改善基金。該基金在2007年設立,每年資助3600萬英鎊發展草根體育,其中設施建設費為3000萬英鎊,體育設施安全維護費用為600萬英鎊。四是民間企業贊助。英國有2000家以上的企業每年贊助費超過2億英鎊,資助優秀運動員和推廣草根體育。
第二,完善了體育設施。一是英國政府通過“Places People Play”的實施,改建1000個地方體育俱樂部;二是足球財團自2000年成立以來,資助設施建設超1500個,資助地方體育活動超2400次,建設足球更衣室690個以上、更換人造草坪350塊以上,為超過30萬的青少年提供足球運動服裝;三是民間資金發展草根體育。到現在為止,一共實施了總額在4800萬英鎊以上的6000個以上的計劃[4];四是針對體育公共服務質量低下問題,2000年布萊爾政府實施了“最佳價值”制度,政府開始重視設施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7]。
第三,強化了伙伴關系。英國體育行政的特征是DCMS通過與英國體育理事會和英格蘭體育理事會等公共機關合作,連接各種部門執行體育政策[9]。DCMS圍繞國營彩票公益金的分配、構筑了與上述公共機構的合作關系。英國體育理事會和英格蘭體育理事會,利用國庫和國營彩票公益金作為公共財源,與DCMS締結協定,全權將這些財源分配給各單項體育協會、各體育團體、地方體育俱樂部和相關社會組織,并督促、檢查各團體和組織計劃目標的履行情況。在此過程中,這些部門、機構或團體之間相互合作、利益共享的伙伴關系得到了進一步強化[4]。
第四,打造了地方伙伴關系典范。通過PPP模式配置公共體育資源,出現了較多成功的案例[7]。譬如,為了推廣草根體育而創造性地建立了街頭聯盟。該聯盟主要是通過足球改變草根的生活的慈善活動,它吸引了包括英格蘭體育理事會、足球基金會在內的超過50個的合作伙伴。還譬如,英國利茲的“活躍的利茲,健康城市:身體活動戰略2008-2012”,創建了通過合作伙伴關系推進一系列不同的體育發展規劃,并在規劃中確定了利茲的各種社會團體的責任。
2.2 英國基于PPP模式發展社區體育的問題
第一,提升體育參與率效果有限。2010年調查結果顯示,英國體育俱樂部會員為1004萬人,占成年人口的23.9%,而2008年和2009年的調查結果分別為1024萬人和1007萬人,分別占成年人總人口的24.7%和24.1%[4]。也就是說,體育俱樂部會員有逐年減少的趨勢。
第二,政府發展大眾體育的態度搖擺不定。一是英國政府歷來重視精英體育,用于發展大眾體育的資金有限。二是不同政黨執政理念不同。布萊爾政府使用彩票公益金,鼓勵地方政府運用地方伙伴關系發展大眾體育;但卡梅倫政府反對利用公共支出發展大眾體育,只是通過彩票公益金進行援助。但近年彩票公益金已有減少的傾向,民間資本也同樣在減少,大眾體育資金難以為繼[8]。三是DCMS部長不斷更替。不同的部長上任后提出不同的政策,各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難以跟上政策的變化,政策的可持續性缺乏,產生“政策過剩”[7]。
第三,管理機構組織失靈。地方伙伴關系本身由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組成,政府臨時性的或不一致的政策,有可能導致政府部門與民間組織之間相互指責,組織失靈現象時有發生[10]。可能會出現了以下問題:一是相關組織和機構已經不能反映出國民對體育的需求,人浮于事。二是負責社區體育事務的機構服務質量水平低下,有關彩票公益金的使用過于官僚化和復雜化。三是隨著政權的更替,部分相關組織或被重新組建或被政府解散。組織機構的無端更迭,較大地影響了相關工作的開展。
首先,搭建利用PPP模式發展社區體育的平臺。英國各屆政府都強調公私部門通過合作、創造和創新等功能機制構建合作伙伴關系[10]。其中,合作在這3者之中占主導地位。也就是說,英國模式利用制度創新,創造性地構建各組織間的伙伴關系,加強合作,實現協調和共享發展。這與我國當下的五大發展理念[1]一致。因此在構建我國的社區體育服務合作平臺時,也應做到齊心協力,加強合作,實現創新驅動,促進我國社區體育資源配置優化升級。
其次,完善社區體育資源配置的制度體系。迄今我國PPP模式的相關立法不完善[11]。當務之急要著力解決以下問題:一是公私合作的運作機制與現行法律之間的協調,政府出資和出資性質的法律依據問題;二是明確政府部門的監管責任,明確各合作伙伴的責權利關系;三是確定合作伙伴的加入或退出機制,讓合作伙伴享有加入或退出的法律自由。
再次,加強PPP模式的主體培育。第一,培育風清氣正的競爭環境生態。確保投招標制度的公開、公正、公平和透明;健全產權保護制度,保護合作主體的權益。第二,建設配套體制。如完善科學決策機制,吸取英國自上而下的決策機制[7]的教訓,建設自下而上的決策機制,以此減少政府部門隨意決策的概率;統籌城鄉政策體系,突破現有的城鄉二元的制度設計。第三,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形成政府部門、企業和相關機構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
最后,提升社區體育服務的質量。2000年英國布萊爾政府加強了對社區體育服務質量的關注,繼而在2002年實施了“綜合績效評價”制度[4]。我國也應參考英國模式,構建社區體育服務監管和績效評價體系,提升服務質量。為此,第一,構建合作監督體系。如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合作伙伴的監督,確保合作伙伴的行為符合公共利益[3];對社區體育服務提供方是否按質按量履約進行監督和考核,并把考核結果與援助資金的分配掛鉤[8]。第二,構建科學的公共體育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如確定科學的服務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探索第三方評價機制,確保服務質量評價客觀、公正;考慮到公眾是社區體育服務的消費者,因此要把公眾的評價作為一個重要指標納入服務質量考核體系。
英國通過PPP模式發展社區體育,對資金的籌集、體育設施的修繕和各相關部門間的伙伴關系的強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發展社區體育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借鑒英國經驗,我國應進一步轉換政府角色,構建PPP模式發展社區體育。為此,構建公私合作平臺、完善相關制度、培育資源配置主體和提高社區體育服務質量等是推動社區體育的發展的重要措施。
[1] 中共中央宣傳部.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 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
[2] 今井良広. 地域パートナーシップとコミュニティ·ガバナンスー英國の地域·近隣再生政策を事例として一[J]. 社會·経済システム,2008, (29), 43-52.
[3] 日本文部科學省. スポーツ政策調査研究(ガバナンスに関する調査研究)[EB/OL].[2012-05-16].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sports/detail/_icsFiles/afieldfile/2012/05/16/1319876_3.pdf.
[4] 日本文部科學省. 諸外國および國內におけるスポーツ振興施策等に関する調査研究[EB/OL]. [2011-08-03].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 sports/detail/_icsFiles/afieldfile/2011/08/03/1309352_007.pdf.
[5] Snape R. & Binks P. Re-thinking sport: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y living in British South Asian Muslim communities[J]. Managing Leisure, 2008,13: 23-35.
[6] Collins M. & Kay T. Sport and Social Exclusion[M]. London :Routledge,2003.
[7] Huggins M. Sport policy and community sport in England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hanges, challenges and key themes[J]. Japanese Society of Lifelong Sports, 2013,9(1-2):1-10.
[8] Jefferys K. Sport and Politics in Modern Britain, the Road to 2012[M]. London : Palgrave Macmillan,2012.
[9] Houlihan B. & White A. The Politics of Sport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Sport or Development through Sport[M]. London : Rooutledge,2002.
[10] Houlihan B. & Green M. The Modernization of Sport: The Reform of Sport England and UK Sport[M]. London: PSA, 2009.
[11] 查向麗. PPP模式在城鄉公共服各均等化中的應用[D]. 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in UK Based on PPP Mode
Zhou Qiang,Qi Shuchu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effec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in UK PPP mode,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in China by using literature and other methods. It is founded that the UK model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funding, facilities, relationships and model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building a platform, perfecting the system, cultivating the main bod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re the path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in our country.
PPP model, local partnership, community sports, public sports resources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TY1423);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項目(項目編號:14TY10)
周強(1970-),男,湖南綏寧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南昌大學體育系,江西 南昌 330031 Sport Department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 Jiangxi, China.
G80
A
1005-0256(2017)01-0013-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