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欽 (廣東省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518055)
在“全員運動會”中如何有效落實“立德樹人”
宋文欽 (廣東省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518055)
正確認識“全員運動會”,區分其與競技運動會的不同,是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前提。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由于面向的群體不同,參與對象也就各異。“全員運動會”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其目標是通過體育(包含學校內的一切體育行為),培養身心健康的人,其顯著特點之一就是面向全體學生,它強調運動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全員參與是學校運動會的顯著特點。沒有師生廣泛參與,“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就不能得到充分實現。
“全員運動會”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全體師生進行體育教育、道德熏陶的有效手段,應充分發揮其全員參與的獨特優勢,挖掘其德育資源,發揮其育人優勢,把“立德樹人”的指導思想切實貫穿于各個方面。“全員運動會”具有參與面廣、實踐性強、感性與理性兼具的特點,它為學生“立德”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育情境,成為學生立德的良好平臺。
1.“全員運動會”特有的“真”是立德的基礎。“全員運動會”的參與者在運動會情境中遵守運動會的規則,對目標的追求具有真實性和直接性,它不太受外在的功利的約束,更多地關注個體內在的真實需要和感受。
2.“全員運動會”特有的“情”是立德的紐帶。“全員運動會”是師生共同的生活體驗,道德規范要內化為品格必須有情感的認同,道德情感的建立需要在運動會中升華。沒有情感的投入就沒有道德的成長,情感是道德成長的紐帶,沒有真實的道德情感作基礎,立德將舉步維艱。
3.“全員運動會”特定的“度”是立德的法則。“全員運動會”中的體育項目有一定競技性,學生時常在感性與理性中難以把握,在保守與進取中難以割舍,對尺度的合理把握是對規則的尊重,遷移到現實社會生活中就是道德建立的基礎。
4.“全員運動會”特有的“美”是道德的升華。體育中的美除了力量美、形體美之外,還有項目獨具優勢的道德塑造之美,即在公德基礎上升華的美德。在高強度沖撞、大強度競爭中習得的禮貌、節制、勇氣、頑強、堅韌、不屈、正義、謙虛、寬容、真誠品質將會遷移到現實生活中,促進學生美德成長,讓美在實踐中升華。
參與不僅是行動靠近,更是情感投入,有情感投入,才有道德成長,才有實現“立德樹人”的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參與就沒有教育,更談不上“立德樹人”。
1.在目標設計上,要構建層次分明的目標體系。立德樹人、德育為首是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是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任務。“全員運動會”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指導思想,首先應回答要立什么樣的德,這是由“全員運動會”特有的內涵決定。落實“立德”這個大目標需要設置層次分明、操作性強的子目標體系。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關于“全員運動會”德育目標設定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還沒有形成層級分明、體系完整的目標體系。正如有的學校將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高中階段的主要德育目標來抓,沒有注意到小學、初中、高中的遞進德育目標要求。目標的設置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括目標達成度、內容、評價體系。沒有層次遞進清晰的德育目標體系的設定,“全員運動會”的德育目標就難于真正有效落實。目標不清則方向不明,目標過高則容易走空,目標過低則高耗低效。
2.在操作實施上,要弱化競技運動會的痕跡。“全員運動會”不同于競技運動會,它是所有學生接受教育的一種手段,應讓所有的人都參與到運動會中來,由此在項目設置上要注意體育原本就有的競爭性,還要注意趣味性,要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運動會中。在內容選擇上,要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運動項目,不要用對待專業運動員的項目、難度、規則來對待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普通學生。操作中,應降低項目難度,降低規則要求,只有是大多數學生身體能承受的難度的項目,學生才愿意參與,才可能實現人人參與;在參與的形式上,要注意形式多樣,要體現教育性,如,參與組織培養綜合能力,參與醫療救護培養拳拳仁愛,參與服務培養社會責任,只有對參與的每一項活動都賦予不同意義,每次參與都有具體目標,“立德樹人”才能落到實處。在評價上,要注重最后結果,更要注重個體在運動會中的過程表現,獎項的設定要圍繞目標進行,要全面反映教育的效果。
3.在內容設計上,要把體育課教學與“全員運動會”項目結合起來。“全員運動會”不僅是學生特長展示的平臺,更應該成為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成果的一次檢閱,它是體育課堂教學的延展和升華。“全員運動會”,在比賽項目設置上,要充分考慮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用于比賽的項目應該是平常教學涉及到的內容;在時間安排上,應充分考慮學期、單元教學的完整性,舉辦“全員運動會”的時間節點最好是一個完整的教學周期,做到教學與運動會時間上的連貫性;充分考慮學校教學單元和季節特點,學校運動會不必所有項目集中統一安排,可以是分項目設置,延長運動會周期,如,游泳課結束安排游泳運動會,田徑單元教學結束后舉辦田徑運動會,這樣做到 “教”“學”“練”“賽”的連貫統一,在教育上形成合力,整體發揮育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