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 嵐 邵偉德 陳云富
職前卓越體育教師多元化培養路徑探索
文/薛 嵐 邵偉德 陳云富
卓越體育教師是近年來教育部倡導的一項旨在利用高校外部優質資源,提高高校體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舉措,它的主要機制在于構建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培養模式,發揮地方政府與中小學資源為高校服務的最大作用。職前卓越體育教師的培養途徑主要有:校內專家輔導路徑、校外優質資源指導路徑、校內外資源共建平臺培養路徑。其中校內外資源共建平臺主要有:校內教學技能競賽、考核與展示平臺;校外體育教研員培訓與指導;校內職后教師培訓平臺;校外中小學實習實踐基地。
職前;卓越體育教師;培養路徑;資源;平臺
2014年教育部倡導并實施了高校職前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教師〔2014〕5號),職前卓越體育教師培養自然也成為該項計劃之列。該計劃的創新點在于“高校與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培養新機制”。我校于2014年率先實施了職前卓越體育教師培養計劃,并以省級教改項目的形式立項探索,三年來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高校體育專業教育所暴露出的最大問題之一是高校體育師資長期堅守于高校校園,很少接觸中小學體育教學,從而導致了高校體育專業教育游離于中小學體育教學實際狀況,這種現象的背后是當下缺乏高校與中小學的溝通機制,但這并不能歸責于哪個行政部門,因為上至教育部,下至省市教育廳局,其分管的邊界是不清晰的,從而導致高校與中小學各自為政的現狀。由于體育師范院校培養的學生基本是從事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師資,而高校體育專業教師又不是十分了解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因此,高校教師-大學生-中小學教師這三個群體間就形成了相互脫節現象,這也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短期內難以適應中小學教學的根本原因。要改變這種現狀,其有效舉措之一就是吸引中小學優質資源參與職前體育教師的培養過程,利用他們的教學經驗、實踐經歷幫助大學生形成教學技能,培養卓越潛質,從而更好地適應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
從一個只是喜歡體育的學生要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學四年的科班教育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階段,然而,高校體育專業教育的傳統模式在鼓勵大學生走出校園、走進中小學體育課堂方面做得并不好,高校體育專業的教學也基本與中小學體育教學相脫節,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多樣化的運動技能,學習方法基本是運動訓練式的,因此,除了次數不多的見習、為期三個月的實習,四年內走進中小學體育課堂的機會很少,缺乏對中小學體育教學實際的了解。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開展職前卓越體育教師活動有助于更多的大學生走進中小學,讓他們提前了解中小學體育教學實際,這對于本科學生明確今后的學習方向、重新調整學習計劃、規劃人生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培養職前卓越體育教師的主要任務需要高校體育專業教師完成,如果高校體育專業教師本身缺乏對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的了解,那么,其指導與培養的力度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作為職前卓越體育教師的高校指導者,應十分熟悉中小學體育現狀。通過安排職前體育教師參與中小學體育教學各項活動,高校體育專業教師有了更多的機會了解與體驗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實際狀況,這對于拓展高校體育專業教師視野有較大的幫助,同時對于高校體育教師之后的教學也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素材,使得高校體育教學與中小學體育教學有了更好的銜接渠道,有助于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在開展系列職前卓越體育教師培養過程中,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師需要預先策劃與設計各類走進中小學的活動方案,聯絡省市教研員、特級教師、基層優秀教師等參與活動,因此,高校體育專業教師勢必要與基礎教育一線的教研員、特級教師、基層優秀教師構建一個聯絡平臺,加強高校與中小學的銜接,這對于高校與中小學師資資源的溝通與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助于建立高校體育教師與中小學體育教師共同培養職前卓越體育教師的網絡體系,從而促進職前卓越體育教師的快速成長。
何為“卓越”?“卓越”并非全部,而是指“高超出眾”的部分群體,這部分群體可以起到帶頭、示范與榜樣作用,從而由卓越帶動全體,實現全體發展的目標。因此,我們從全體學生入手,從中刷選出具有卓越潛質的相對優秀的學生作為培養對象。并實行“淘汰與增補“的開放體系,對于一些表現較差的學生進行淘汰,對于一些具有實力、又有愿望的優秀學生,可經測試后加入團隊。
由于職前學生分布于不同的年紀,因此,我們從各個年級體育專業110人左右的學生選撥20人并最終組成80人的卓越體育教師培養梯隊(每個年級20人)。其選拔的依據:(1)術科水平測試(占錄用成績的60%):1-4年級術科測試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抽題測試,內容為已學項目:田徑、排球、足球、籃球中的幾個技術;第二部分為術科展示,可選自己擅長的兩個技術動作進行展示。(2)面試(占錄用成績的40%):由學院教學委員會組織專家進行面試。
課程教學是高校職前教育的一種常態化方式,但卓越體育教師的培養僅僅依賴于課程教學是遠遠不足的,因此,需要深挖校內資源為培育卓越教師提供有效幫助。每一個學校都會擁有較深厚的校內專家,如我校擁有全國高校、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培計劃專家;全國體育教師資格考試命題專家;浙江省名師導師;浙江省職后培訓優秀教師等。另一方面,校內還擁有各個運動項目的術科專家與資深教師,他們也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與人生經歷。通過定期專題式的講座與培訓,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優秀學生成長與發展,為走向卓越提供幫助。
校內專家輔導主題主要根據專家的特長擬定,實踐證明,以下專題講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小學體育教學設計;中學體育教學模式;體育課題微格教學、微課教學、慕課教學;體育教研選題與方法;運動技能學習原理等。通過分階段、有計劃進行輔導,幫助不同年級的卓越體育教師拓展了視野、增長了知識。
(1)校外特級教師講座與指導
特級教師是一種榮譽稱號,體育特級教師是指在教學、科研、訓練、管理等方面具有特長的體育教師,他們既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又有人生的閱歷,因此,邀請他們為職前體育教師傳授教學經驗與人生奮斗經歷,有助于本科學生激發學習熱情、樹立人生目標、建立自信、快速成長。
(2)校外體育教研員培訓與指導
體育教研員主要的工作責任是組織本區域的體育教師開展各類教研活動、展示活動、評比活動等,因此,體育教研員對基層體育教學工作、體育教師的教學現狀是最了解的。邀請他們為職前體育教師宣講體育教學一線現狀、困惑、前景等論題,有助于本科學生了解體育教學時局,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查漏補缺,走向卓越。
根據校外特級教師與教研員的特長,我院邀請校外特級教師與體育教研員講學與培訓的主題主要有: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體育教師、如何成為優秀教師、如何成為體育特級教師、如何應對體育招考、如何成為體育教學能手、如何成為業余訓練專家、如何搞好課外活動、如何成為體育校長、如何拓展體育游戲、如何進行學生的體能訓練等。以上這些內容是高校體育教師所欠缺的領域,通過大學生與校外優質資源面對面的交流,可拓展職前體育教師的知識面、前沿現狀,為培養體育卓越教師打好堅實基礎。
(1)校內教學技能競賽、考核與展示平臺
通過各類術科教學,可培養職前體育教師的“多能一專”的運動技能,但僅僅“會演示運動技能”是不夠的,中小學體育教師更需要體育教學技能,高校體育教學技能的培養途徑主要有:通過術科教學培養相關的教學技能;通過理論課教學培養教學技能有關知識(如學校體育學課程、體育教學論課程、體育教學法課程、微格課程教學等),但這些依然停留于理論層面,缺乏實訓鍛煉。
本學院在全面調研省內外體育教學技能競賽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師范院校的各級師范技能大賽(校級、省級、國家級),構建了教學技能“學、訓、賽、考、習、研”六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創立了“四年一貫制”教學技能實訓課程與“全員參與”的競賽和考核機制,該體制已堅持了20余年,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其間邀請省內部分特級教師、教研員、優秀體育教師進行賽前輔導、賽中評價、賽后總結,以上形式可與各縣市體育教師招聘接軌,為本科生今后就業打下基礎。
體育教學基本功競賽對象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體育教學基本功考核對象是三年級學生,體育教學基本功展示對象是大學四年級實習后的學生,通過構建不同學段的體育教學基本功比賽機制,幫助學生提高體育教學技能的重要性認識,并通過課外輔導、實踐實訓、比賽驗證的方式培養卓越體育教師過硬的體育教學技能。
(2)校內特種體育技能培訓平臺
就業需要核心競爭力,其核心競爭力是多方面的,就體育生而言,掌握多能一專的運動技能、掌握體育課堂教學基本功、掌握裁判技能等都是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我院擁有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體育行業特有職業國家級培訓單位”稱號,其運動項目涉及游泳技能、攀巖技能、各類運動項目裁判技能等,近五年來為部分本科學生各類運動技能、裁判技能進行了培訓,其中412人次獲教練員資格證書,學生獲國際級裁判2名(1位為全省第一位女子國際裁判)、國家級裁判3名、一級裁判99名、二級裁判447名。從而為豐富卓越體育教師運動技能、教學技能做出了重要貢獻。
(3)校內職后教師培訓平臺
我校自2012起承擔了“國培計劃”高端培訓項目,并連續四年在教育部組織的訓后學員匿名評價中獲得體育學科第一的好成績。該項目主要針對的培訓學員為全國各省市的高中體育教師,他們基本具有高級職稱、豐富的教學經驗,利用他們的知識、技能、經驗幫助職前體育教師的成長是一個特殊的渠道,幾年來的具體做法:部分卓越體育教師參與國培計劃的理論與實踐培訓;邀請部分國培學員為卓越體育教師講課;構建職前職后教師互動模式,請職后教師為卓越體育教師課堂教學把脈等,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4)校外中小學實習實踐基地
校外中小學實踐基地對于培養職前教師教學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連接高校與中小學不可或缺的平臺,職前體育教師需要走出高校,走進中小學課堂,才能將理論結合實踐,發現自己所缺、領悟體育教師責任與要求。校外中小學實踐基地主要的作用在于三個方面:一是定期安排部分卓越體育教師走向中小學課堂進行觀摩聽課,其間高校體育教師全程負責觀摩、聽課、總結、反思等活動;二是組織實習生進行教育實習,其間校外中小學實踐基地教師全面負責學生備課、聽課、指導、反饋、提高等教學活動,還要負責培訓業余訓練能力、組織大課間活動能力、課外體育鍛煉能力、運動會編排與裁判能力等;三是與當地教研室共同構建職前職后體育課堂教學互動機制,鼓勵職前卓越教師參與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評比、體育課堂教學規范觀摩活動,邀請本地優秀體育教師參與卓越體育教師體育課評定活動等。
注:本文為浙江省2013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走向卓越——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成果。
G633.96
A
1005-2410(2017)08-0046-03
(浙江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3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