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利軍 張振生 鄧 競
游戲中學習站立式起跑的方法
文/賈利軍 張振生 鄧 競
結合小學生喜歡游戲的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游戲化處理,從而讓學生在“玩中學”“賽中練”的氛圍中,愉悅、快速地掌握站立式起跑的方法,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游戲;站立式起跑
站立式起跑是小學生最先接觸的起跑方式,在教學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掌握“異側臂”在前、重心前移、快蹬快擺的動作要領,學生能夠根據動作口令完成相應動作,同時提高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但由于低年級學生左、右辨別能力不強,且對異側的理解不到位,導致學生練習中不自覺地出現手腳“順邊”的現象,影響起跑質量。因此,教學時,結合小學生喜歡游戲的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游戲化處理,借助“找朋友”的游戲,發展學生的快速反應,強化學生左右辨別能力,掌握“異側臂”在前的方法,初步形成動作定型;在此基礎上,逐步增加動作難度,將下肢動作、重心變化等起跑要領與“異側臂”在前的方法相結合,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起跑方法,并提高學生起跑后的“快蹬快擺”意識。從而讓學生在“玩中學”“賽中練”的氛圍中,愉悅、快速地掌握站立式起跑的方法,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熱身之后,可以利用專項的“找朋友”練習,組織學生用右手觸摸不同的身體部位,強化學生左右辨別能力,理解“異側”的含義,并發展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具體方法如下:首先教師快速發出左眼、右腳等口令,學生快速用右手觸摸,正確一次加1分;學生掌握較好之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理解什么是同側、異側,解決教學中的難點概念;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用右手觸摸同側、異側的身體部位,教師發出同側手、腳,異側膝、耳的口令,學生快速觸摸,進一步加深他們對“同、異側”的理解,并提高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
學生理解“同、異側”的含義之后,可以將“找朋友”與站立式起跑的要領相連接,進入到動作技能的學習中,練習異側手腳的“找朋友”。以左腳在前的站立式起跑教學為例:教師發出左腳的口令后,學生左腳自動向前邁出一小步,右臂自然前伸,反之則左臂自然前伸,右腳自動向前一小步,多次練習后,逐步增加左腳的口令次數,初步完成站立式起跑異側臂在前的動作教學,并讓學生明白哪個手臂是左腳的同側臂,哪個手臂是異側臂;接著,增加動作難度,要求學生正確完成“找朋友”游戲的同時,初步做到異側臂在前,同側臂自然后擺;反復練習之后,繼續增加動作難度,要求學生聽到口令后,快速做到異側臂在前,同側臂在后擺,兩膝微屈、重心前移的站立式起跑動作,并快速、強化練習左腳在前的動作,幫助學生形成動作定型。
學生初步掌握站立式起跑的方法后,應繼續組織學生練習原地快速“找朋友”練習。即教師發出“1”的口令,學生做出左腳在前的站立式起跑動作;發出“2”的口令,學生后腳快速蹬地,大腿上抬,做出異側臂配合前抬腿自然快速擺動的原地高抬動作,完成左臂右腿、右臂左腿的快速找朋友練習。幫助學生掌握起跑后“快蹬快擺”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快速反應,強化學生的起跑后的跑動技術,從而完成站立式起跑教學的知識和技能鋪墊。
學生初步掌握站立式起跑的方法后,可以利用“聽口令,做動作”的快速反應游戲,幫助學生掌握規范指揮口令及根據口令做出相應動作的方法。學生兩人一組,練習者在起跑線后站好,不要踩線。當指揮者發出“預備”的口令后,練習者快速做出兩腿前后屈膝站,同側臂后異側臂前,重心前移肩過線的動作。指揮者對練習學生的動作進行檢查和糾正,并作出相應的等級評價。之后,指揮者發出“跑”的口令,練習者快蹬快擺地沖向前方。鞏固、強化學生對預備和跑兩個口令的動作要領理解和掌握,完成站立式起跑的完整動作教學。
學生動作掌握較好之后,可以借助迎面接力的找朋友比賽,幫助學生鞏固動作,發展學生快速起跑能力。方法如下:將學生分成兩組迎面站立,每組各四隊,兩組間隔15米。開始后,1組第一名同學按照口令完成起跑,并快速跑向迎面的伙伴,2組同學做好起跑預備姿勢,1組同學在2組同學右側進行擊掌交接后,2組同學快蹬快擺沖向迎面伙伴。先完成交接的隊伍獲勝。通過游戲幫助學生不斷完善、提高動作質量,發展學生快速奔跑能力,切實提高練習的針對性和教學質量。
G633.96
B
1005-2410(2017)08-0066-01
(北京順義區楊鎮中心小學校 101300)
(北京順義區石園小學 101300)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順義實驗小學 1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