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領先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焦作 454000)
高校體育課成績評價改革①
閆領先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焦作 454000)
評價是體育開展的出發點也是體育教學的落腳點,通過評價內容的設計引導體育課程和體育教學的開展,通過對體育教學結果的評價,促進體育教學的改進,促進學生的進步。該文在分析體育教學評價現狀的基礎上,探究高校體育課成績評價改革的有效策略。
體育教學 學生主體 能力發展
1.1 體育評價內容集中在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兩個方面
在目前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中,評價內容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運動技能。在教學中教師將傳統體育項目的技能要求進行分解,如跳遠活動中,分為立定跳遠、跑步跳遠、三步跳遠等,教師將動作分解向學生進行示范,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機械的訓練,以學生跳遠的距離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另一方面,體育評價內容更加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例如,在體育課程開展前教師大都會組織學生通過跑步進行熱身活動,在身體素質上注重學生肺活量、跑步速度、跑步耐力、學生的彈跳力、學生的臂力等,并通過傳統的體育項目進行訓練。但是,對于大多數的大學生來說,在畢業后并不會從事體育行業,不會進行體育競賽,體育只是豐富學生課余興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這就需要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體育技能,而且要關注學生的體育興趣,注重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引導學生確立自己感興趣的體育活動,能夠在課余時間和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進行實踐。
1.2 評價內容注重共性忽視個性,忽視學生個體的終身發展
素質教育不是面向少數學生的教學,而是要促進所有學生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能夠在自己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更加自主地探索,實現自我的最優化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經歷都是不同的,所喜歡的體育活動和體育形式都是不一樣的,體育評價活動的單一性使得高校體育課程上主要以傳統的體育活動為主,包括球類運動、跑步運動和跳高跳遠等項目,這些體育活動更加關注的是力量和速度,而對于在力量和速度方面比較弱的學生來說,并不能滿足運動需求。素質教育提出教育是面向全體的發展,不僅指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教育的機會,而且指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切合自我需求的教學過程,能夠得到個性化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體育評價直接影響著體育課程和體育方式的選擇,只有改變體育評價的形式,突出靈活化和全面化,才能夠從根本上引導體育教學的改革。
1.3 評價關注結果忽視過程,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
體育評價單一注重學生體育的考核成績,而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是很難在課堂有限的教學中得到突破性發展的,這就使很多高校教師在對待體育課程上存在散漫心理,在高校體育課程上常見到一些學生在熱身活動結束后,便到小賣鋪吃零食,到廁所消磨時間,或者做其他活動,在采訪中這些學生表示自己很期待每周一次的室外教學活動,但是在課堂中找不到自己能夠參與的體育活動。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關注體育教學過程,關注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參與性和情感體驗。體育活動絕不僅僅是培養幾個體育特長生,達到高校生身體素質的目標就夠了,而是要為學生每周的學習生活提供一次戶外運動的機會,實現腦力思考和身體運動的結合,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放松,釋放壓力,從而為更加積極和健康的生活奠定基礎。體育評價要關注體育教學過程,包括體育教學前學生的自主學習、體育教學設計、體育活動的多樣性、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性、體育活動后的延伸活動、學生體育興趣和身體素質的發展等。
2.1 改革評價內容,促進課程設置的改革
目前,高校體育課程的評價內容主要集中在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上,使得體育課程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傳統體育項目上,而這種集中與力量和速度的體育項目并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造成課堂教學的散漫性和形式化,也使得課程改革舉步維艱。素質教育背景下,評價內容需要以體育核心素養為基礎,從體育知識、體育行為、體育技能、體育品德和體育個性5個方面進行考查,在體育知識上考查近一年中有關體育活動的時事新聞,既包括我國的大型比賽也包括民間的趣味體育活動,在體育技能上考查學生在自選體育活動項目中的參與次數和取得的成就,在體育品德方面采用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的方式對學生的體育品德進行測定;同時,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后體育活動情況,了解學生的體育興趣發展情況。通過評價內容的改革,引導教師進行體育課程的改革,一方面教師要根據當地的文化和高校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建立校本課程,吸引傳統文化和當下新型的體育活動項目,豐富體育活動內容,增加學生的樂趣。例如,采用不同專業學生交叉上課,設計不同的體育活動項目,如啦啦操、華爾茲、足球、排球、武術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促進學生體育興趣和體育素質的發展。
2.2 改革評價方式,促進體育教學改革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中,主要采用的是期末成績測定的方式,通常由體育教師自行組織。這種考查方式注重考查體育訓練的結果,而忽視了對體育教學過程的關注。改變評價方式,一方面要由結果評價向過程性評價轉變。建立學生評價檔案,記錄學生在每一節課堂上的表現和參與度以及在每一節課堂上取得的成績;另一方面要由單一性評價向多元化評價轉變。不僅考查學生的速度、力量、韌性等身體技能,而且要考查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合作精神、正當競爭精神、學生在課后體育活動的延伸性和學生的體育習慣等,通過這樣引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項目,并積極地參與其中,通過同伴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學習到更多的體育技能,在提高自身體育技能的同時,活躍學生的身心,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
2.3 增加評價主體的多樣性,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素質教育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主體由教師中心向學生主體轉變,這不僅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增加,而且指的是學生不能只是評價的客體,而且要成為評價的主體。在學生體育評價中,不僅通過期末的成績進行評價,而要對學生在每一節課堂中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同伴互動過程中的評價內容進行檔案處理,對體育品德的評價要結合學生在其他課程內容上的表現,形成一個學生一學期的道德綜合評價,在其他體育的表現上,結合過程性的檔案搜集,形成多主體評價,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在本學期取得的進步和應該繼續努力的方面,為下學期學生的體育學習提供方向,逐漸淡化學生體育成績的橫向比較,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注重對學生個性的關注。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是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主要分為體育文化水平、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等。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改革評價內容,促進課程設置的改革;改革評價方式,促進體育教學改革;增加評價主體的多樣性,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提高教學效率。
[1]陸根秀,王新福.高校體育課成績評價的調查結果與評價體系[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2):85-88.
[2]萬來紅,陳治華,謝彬.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12):74-81.
[3]孫宇航.高校素質教育下大學生體育課成績評價的思考[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3):86-88.
G807.02
:A
:2095-2813(2017)03(b)-013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136
閆領先(1975—),女,河南平頂山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