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訪清
(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沈陽 110164)
遼寧省“體醫結合”健身模式引導大眾健身機制的研究①
王訪清
(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沈陽 110164)
基于“體醫結合”引導大眾健身的基礎理論,該文從政府、健身俱樂部與醫療機構三方在“體醫結合”健身模式中的作用角度,探討研究建立適合遼寧省經濟發展“三位一體”的“體醫結合”大眾健身機制,有效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科學化、合理化發展,發揮“體醫結合”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體醫結合 健身模式 大眾健身機制
進入21世紀以來,在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進程中,慢性病的發病率也隨之提升,成為我國不得不重視的一個重要問題[1]。慢性病的高負擔,對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而自北京奧運會以來,我國掀起全民健身運動熱潮,隨著基礎城市健身設施的不斷完善,體育人口比率持續上漲。在此背景下,“體醫結合”的健身模式引起了專家與學者的關注。通過構建適合遼寧省發展的“體醫結合”健身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健身俱樂部與醫療機構三方在“體醫結合”健身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對推動全面健身活動的科學合理化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體醫結合”健身模式在引導大眾健身中的實施原則,包括普遍性、針對性、科學性,即要讓大眾普遍體驗“體醫結合”健身模式的真實作用,針對性地改善大眾身體的亞健康狀態,科學化地通過合理的健身方式提高群眾身體健康素質。
“體醫結合”健身模式的構成要素,包括政府、醫療機構、健身俱樂部、大眾人群。在“體醫結合”健身模式中四大要素分別發揮不同的作用,引導大眾健身的健康發展。政府方面,需要在城市社區內,打造基礎健身設施,為大眾人群營造良好的健身環境與氛圍;醫療機構方面,要及時為大眾人群的身體情況進行檢測,全面了解并開出適當的運動處方,以便大眾人群科學健身;健身俱樂部方面,要根據政府的政策以及醫療機構的數據需求,與醫療機構共同合作,為大眾健身提供健身場所,并安排專業的健身教練予以指導。
在“體醫結合”健身模式推廣中,政府的作用機制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統籌醫療和體育部門,完善監管機制。通過明確的劃分體育部門和醫療部門在“體醫結合”健身模式推廣中的責任、權力和利益,從政策支持與財力扶持等方面,帶動全民健身熱潮。政府還可以通過在健身場館審批、用地等方面給予扶持,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健身行業。例如,制定遼寧省“體醫結合”健身方法實施綱要,定期開展部門會議,明確醫療部門與體育部門的相關工作范疇,及健全雙方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將醫保的個人賬戶資金歸類于可支付健身費用的措施,可以提高大眾健身的積極性。現階段我國健身俱樂部與健身會館的準入門檻較低,缺乏相關職能部門的嚴謹監督,導致部分健身機構擾亂了行業的專業性發展。特別是面對缺乏良好管理與運營機制的連鎖健身機構,在不正當的競爭機制下與較低的準入標準下,阻礙了“體醫結合”健身模式的推廣發展。通過建立“體醫結合”健身俱樂部準入標準,聯合金融部門,有助于規范健身俱樂部的經營行為,保持行業的規范性發展。具體操作辦法可以在醫保改革中,將健身費用納入其中,以此來推動大眾加入體醫結合的健身模式當中。
第二,加大推廣宣傳,提高大眾“體醫結合”健身意識,構建現代化的“體醫結合”人才培養機制,培養既能“體”,又能“醫”的專業人才。隨著我國《全民健身綱要》全面推行,在各級政府與社區推進《全民健身計劃》過程中,配套的宣傳政策也要采取與時俱進的方式,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利用新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宣傳體育鍛煉的相關知識,使人們意識到“體醫結合”健身的重要性。在醫體結合的模式下,醫科院校正在積極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與方案。而在“體醫結合”健身模式下,建議政府更多地引導高校培養“體醫結合”復合型人才,基于社會市場需求,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和資格鑒定制度,并加以實施,引導大眾健身的發展。
在“體醫結合”健身模式中,健身俱樂部吸引越多的大眾健身者加入,就越能夠提高俱樂部盈利情況。在此背景下,健身俱樂部的作用機制,主要表現為以下3個方面。
第一,完善經營機制,提升服務水平。自2004年青鳥健身俱樂部提出“身與心的健康”的健身理念,“體醫結合”健身模式在我國已經發展12年。但是健身俱樂部的經營體制與服務水平,還難以滿足發展需求。貫徹落實國家的監管政策,迎合《全面健身計劃》的發展需求,需要健身俱樂部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例如,在經營策略上借助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真實有效地反饋數據信息給社區醫療部門,通過現代化的科學方式,為不同的健身者提供高效的體醫結合健身方案。
第二,采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健康人群或亞健康人群提供有針對性的運動處方。“體醫結合”健身模式的普遍性原則,是每個人都能夠參與其中,但是其針對性的運動處方,是要通過對個人情況的了解,開具針對健康人群(或亞健康人群)的運動處方,主要體現在運動形式、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運動頻率等方面,構建適合個人健康的健身計劃。尤其是對于我國目前的職業病群體,更要采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不同職業人群提供科學化、合理化的職業病預防措施和康復運動形式。例如針對辦公室久坐人群,可提供定期運動康復方式,針對工作時間調整健身時間和計劃。
第三,開展面向健康人群身體常規指標的數據監測。大數據時代,基于現代化的科學技術,體測智能設備層出不窮,包括測試人體運動量的智能手表等[2]。在物聯網的快速發展路徑中,將會有更多體能監測類的智能設備,甚至是智能健身器材出現。健身俱樂部通過智能設備的使用,對大眾進行身體常規指標的數據監測,更有助于提供有針對性的運動處方,并通過大數據的計算,不斷改善俱樂部的運營方式,將數據反饋給政府部門與醫療機構,提高數據的應用效率,強化“體醫結合”健身模式的作用效果。在“體醫結合”健身模式中,健身俱樂部可以將競技體育科研成果轉化為實踐的健身課程,針對目標人群開展課程教學,提高大眾健身的效果。例如在跨欄、籃球與乒乓球等方面,可以將專業類的科研成果形成理論,應用到健身俱樂部的教學中。
作為社區體育服務的關鍵環節,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在“體醫結合”健身模式中,有著重要作用。針對我國目前社區醫療機構的發展現狀,其在“體醫結合”健身模式中的作用機制主要表現為以下3個方面。
第一,強化對社區醫護人員的體育保健知識培訓力度,提升其指導大眾健身的理論水平。目前,我國社區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在衛生服務過程中,普遍采取西醫治療方式,亟需在大眾健身的浪潮中,培養醫護人群的“體醫結合”健身意識,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知識,方便到醫療機構的人群,能夠得到有效的健身引導建議,并積極投身于健身活動中。
第二,社區醫療機構的相關人員,需要定期宣傳和組織社區內居民進行健身活動。在現代化的社會發展路徑中,媒介的渠道不斷被拓寬,網絡、書報、電視以及雜志等傳播方式,在傳播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優勢。這些傳播途徑不僅可以存在著便捷性和有效性,而且還能夠融入人際傳播的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醫療機構可以通過網站和海報等方式,將健身知識進行系列宣傳,同時發布健身活動舉辦信息。例如通過微信公眾號將社區群眾加入其中,定期發布羽毛球比賽信息,并聯合商家一起開展活動,兼具商業性與趣味性,有獎品的比賽更能吸引大眾加入。
第三,在社區醫院建立康復中心,滿足康復人群的健身需求。據中國康復醫學會數據顯示,在老齡化的發展趨勢下,我國每年新增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一千萬,且其中60%~70%老年人需要康復服務。并且城市慢病患者、亞健康人群,都需要康復治療。我國康復醫療科門診診次在2013年高達3 415萬人次。然而時下我國康復醫師的人群比例,卻處于嚴重不足狀態,2013年我國康復醫療科職業醫師及助理醫師,僅占整體執業醫師的0.9%,遠遠落后于日本及歐美等發達國家比例[3]。在此背景下,我國社區醫療機構急需建立康復中心,培訓更多康復醫師人才,為廣大康復人群提供健身指導,提供醫療幫助。
社會的健康發展,需要民眾的身體健康,而健康的身體需要體育、醫學、健康的養生與生活理念。在此背景下,“體醫結合”健身模式成為了遼寧省引導大眾健身機制的必然選擇。“體醫結合”的科學健身模式通過結合體育健身服務與衛生服務,有效地迎合了我國全民健身的發展需求,有利于將醫療服務、健康教育與全民健身高效、順利地在社區推進,使人人享有健身、健康的目標真正得以實現。
[1]黃亞茹,梅濤,郭靜.醫體結合,強化運動促進健康的指導——基于對美國運動促進健康指導服務平臺的考察[J].中國體育科技,2015(6):3-9.
[2]齊琦.醫學院校“醫體結合”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5 (32):124.
[3]崔杰,朱艷艷,張本俊,等. “醫體結合”模式下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研究[J].蚌埠學院學報,2015(3):160-163.
G804
:A
:2095-2813(2017)03(b)-015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154
本文系2015年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課題《遼寧省“體醫結合”健身模式引導大眾健身機制的研究》(課題編號: L15CTY004)。
王訪清(1981—),男,黑龍江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