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翠 章啟忠
(長慶未央湖學校 陜西西安 710016)
基于羊群效應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王天翠 章啟忠
(長慶未央湖學校 陜西西安 710016)
因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堂學習中存在顯著的羊群效應,嘗試運用羊群思維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進行探索研究,以獲得對課堂教學的全面把握,獲取新的認識和進展,以便利用積極的羊群效應,規避或疏導消極的羊群效應,進而有效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
羊群效應 小學 體育課堂教學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鍛煉習慣及品質,是提高小學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整個終身體育教育事業的基石。在體育課程改革和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雙重挑戰下,不少小學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感覺到困難重重,如何有效調控和優化課堂教學迫在眉睫。
羊群行為源于生物學的聚群行為研究:羊是成群結隊的行動,一般情況下群羊是較為散亂的,若有一只領頭行動,其他羊就會緊隨其后,全然不考慮行動的原因和后果。而后在經濟學中將投資個體類似于“羊群行為”的跟風心理稱之為“羊群效應”,特指對他人行為方式和觀念的跟隨[1]。
小學生一方面自我意識處于獲取社會自我的客觀化階段,此階段是學習角色的關鍵時期,個體受周邊環境影響顯著;另一方面,小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受知識經驗和生理發展程度的限制還處于較低水平,其課堂態度和課堂行為易受他人影響[2]。從這兩方面分析,小學生的課堂學習中定然存在很大的羊群效應。借助羊群效應分析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對其課堂行為表現的實際影響,并進行積極引導能有效優化小學體育課堂教學。
2.1 思維跟隨
思維跟隨在體育課堂中更多地反映在課堂教學信息的交流與反饋中。例如:體育課上老師針對某一技術方法提出問題后,一名學習好或體育技術好或班級威信高的同學率先給出了答案后,接著就會有很多學生不假思索地附和。一方面,這種情況下,無論學生給出的答案是對是錯,教師得到的這種反饋信息都不是學生對這一技術理論知識的真實理解程度或技術動作方法掌握程度的真實反映,那在接下來的技術講授和教學練習中,教師依據這不真實的反饋信息做出相應評價并采用相應教學策略,就會使得整個課堂的教學偏離實際軌道。另一方面,久而久之,部分學生也會產生思維依賴,懶于動腦,極其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自我意識甚至獨立人格的培養。
2.2 問題行為輻射
體育課堂教學相對文化課受外界環境的干擾較多:場地器材、天氣及開闊性環境所帶來的其他干擾。研究表明,課上除去其他學科課堂中普遍存在的開小差、小動作、交頭接耳、吃東西等課堂問題行為,還存在爭搶器材、注意力受外界干擾大、不愿意做示范、不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擅自換隊或離開活動場區、組與組練習的銜接不能按要求有序進行、追逐打鬧、佯裝生病告假等[3]。這些問題行為若得不到積極引導就會產生很強的負羊群效應,表現為大群體不思進取、消極待課,影響到整個班級的學習氣氛,教師的正常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都得不到有序進行,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2.3 骨干帶動
骨干帶動是一種正羊群效應,對整個班級的課堂學習有很強的導向作用。骨干學生包括班干部、小組組長及體育基礎好的學生。他們的帶頭作用表現在:其一,班干部、小組組長在其他同學中威信較高,號召能力強,能在課堂紀律、技術練習、器材管理及場地整理中協助教師進行組織工作。其二,體育基礎較好學生在進行技術動作展示或充當小教師進行指導練習中更能激發其他同學練習的興趣和信心,是技術練習和指導的中堅力量[4]。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羊群行為的發生具有一定必然性,但并非所有羊群效應都是負面作用,教師要摸索、總結規律,揚其之長,避其之短,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
3.1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1.1 注重答疑方式,樹立學生自信心
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及學生的不同性格,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少用“齊答”和“搶答”,避免思考較慢、內向學生或膽小學生在強大壓力下的從眾行為,亦可避免學生的思維依賴。如若有學生回答問題或做練習錯誤時,教師不能直接否定,而要先贊賞學生的主動思考或積極練習的精神,在課堂學習中樹立“參與無錯”的思想,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3.1.2 引導積極思考,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問題,以確保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激情,引發其積極思考;也可故意引發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學生的興趣。而且,教師不要過早給出自己的見解,要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思維和探索練習的時間。如講解示范時突出重難點,讓學生發現問題,并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緊抓瞬間機遇進行點撥,特別是學生技術練習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發現規律,使學生確立自己的主體地位。
3.1.3 跟進思想工作,教育學生思維無疆
思想工作要做到位,讓學生知道懶于思考、分析和決定對自己思維培養和學習效果的危害,教育學生不要牽強附會、不要盲從他人。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客觀分析別人的見解,明確正誤、優缺點,培養學生虛懷若谷的品質。
3.2 加強課堂問題行為管理
3.2.1 明確課堂教學常規,確立學生行為標準
實施課堂教學常規,是一種先行控制策略,對問題行為的發生能采取預防性管理。體育課的課堂教學常規包括:第一,課前常規:教師和學生的著裝準備、場地器材的布置;第二,課堂常規:集合整隊、檢查出勤與服裝、上課禮節、課堂內容介紹、器材的愛護、活動安全、課堂紀律、課堂總結、下課師生告別禮等;第三,課后常規:場地整理與器材的歸還、教師教學反思。每位體育教師都應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常規,讓每位學生明確并具體了解課堂行為的要求和規范,在內心對自己的課堂行為標準有一桿標秤。而且,在教學中,教師還要依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對學生行為標準及時修正。這樣能有效避免、減少或制止爭搶器材、擅自換隊或離開活動場區、組與組練習的銜接不能按要求有序進行、追逐打鬧、佯裝生病告假等問題行為的發生。
3.2.2 合理選擇方法,及時制止問題行為
針對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教師在考慮問題行為發生原因的基礎上還要保證選擇最優化的處理方法以盡可能地保證課的有序進行。對于一般性課堂問題行為,教師可利用肢體、語言、眼神等信號暗示進行警告。若所發生的問題行為就是為了吸引他人注意的,教師就要有意忽視,讓學生自感無趣終止其問題行為。對于不愿意做示范和不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的問題行為,教師首先分析學生是因為害羞與社交退縮,抵制、避免與他人接觸以消除在他人面前的不自在感,或是因為自卑,對自己的動作或能力評價過低,擔心在示范與合作練習中“出丑”,或是具有嫉妒心理,不樂意、厭惡接受群體同伴的成功;然后教師就需要針對不同原因及時給予心理上的溝通和引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問題、揚長避短、接納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學習中。
3.2.3 加強骨干培養,強化良好行為
羊群效應的最大特征就是頭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著往哪里走,尋找好領頭羊是利用羊群效應的關鍵。小學體育教師要充分考慮體育骨干的帶頭作用、組織作用及小教師作用,課上從三方面入手進行培養:第一,課中利用學生的成就感和需要感,營造積極向上、爭當骨干的氣氛,激發學生成為骨干的動機。第二,言傳身教,提高骨干對體育基本知識與技術方法掌握的能力,加強骨干的組織能力和技術指導能力培養。第三,課中分組練習時指定骨干責任,并對學生提出服從指揮的要求,為體育骨干的工作牽線塔橋、鋪平道路。
人類的從眾本能、人群間的溝通和行為傳染、出于對于成就感的需求、小學生思維認知發展水平都可能導致課堂學習中的羊群行為的產生。將羊群效應引入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能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調控意識的養成,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理性地引導問題行為及利用良好行為,使得體育課堂教學向教師期望的方向演化。
[1]楊炘,王小征,滕召學.中國股市個人與機構投資者的羊群效應[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2):1610-1614.
[2]桑標.當代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2-110.
[3]韓勇.對體育課堂問題行為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
[4]陳秀玲.實踐陶行知教育思想 培養中學生體育骨干[J].體育學刊,2000(5):39-40.
G633.96
A
2095-2813(2017)04(c)-009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