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裴德超
(淮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安徽淮北 235000)
淮北市中考體育學生考前心理緊張狀況調查與調節策略分析
黃偉 裴德超
(淮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安徽淮北 235000)
主要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從自信心、社會期盼、軀體反應、個體失敗四個維度對淮北市中考體育學生考前心理緊張狀況進行調查,歸納分析造成考生考前心理緊張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一些實用的調節策略和建議。研究目的在于為提高學生考前心理素質水平,取得最佳體育成績等提供參考。
淮北市 中考體育 心理緊張 策略
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是檢驗學校在新課標要求下,增進學生體質,提高身體素質的標準化考試,是中考總分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體育考試不僅僅是身體活動,還以一定的心理控制力為基礎,學生的成績好壞直接受身體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制約。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通過對淮北市中考體育學生考前心理緊張狀況進行調查,歸納分析造成考生考前心理緊張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一些實用的調節策略和建議,以期幫助考生沉著冷靜的應對中考體育考試。
以淮北市中考體育學生考前心理緊張狀況作為研究對象,以淮北市相山區5所初級中學的225名考生作為調查對象。
查閱學校體育、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相關文獻資料。
于2017年4月18日至4月20日,在淮北市第二中學、淮北市西園中學、淮北市海宮中學、淮北市梅苑學校以及淮北師范大學附中5所學校內,每校選取一個班級,每班級發放45份調查問卷,現場回收。共發放225份問卷,回收213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達94.7%,問卷的信度與效度經檢測均符合要求。
本次問卷從自信心、社會期盼、軀體反應、個體失敗四個維度設置問卷題目。每個維度4個題目,每題分值為1~4分,每個維度分值在4~16分之間,數值越大表明緊張程度越高。
運用SPSS、Excel軟件對問卷的結果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得出學生中考體育考試前心理緊張的程度和原因。
在上述發放問卷的5所中學,每校訪談1名體育老師和1名班主任,從學校是否開展模擬考試、學生平時體育成績如何、學生平時是否緊張、緊張情緒是否影響成績、學校是否針對學生緊張采取過措施或開設過考前心理輔導課程、是否提醒家長關注考生心理緊張情緒等方面進行了訪談。
問卷的第2、6、10、14題針對考前學生出現緊張情緒的表現做出調查,具體表現為:生理上會出現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呼吸急促、手心出汗、尿頻,甚至出現肌肉痙攣或暈厥等現象;在心理上會出現多夢、睡眠質量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大腦空白、情緒暴躁等現象;在行為上會出現神經反應遲緩、身體協調性下降、肌肉僵硬、技術動作變形等現象[1]。
問卷中第4、8、12、15題反映考生對取得好成績的自信度,通過SPSS軟件使用里克特量表評分總加數取平均值,范圍4~16,得出數值9.75,越趨向于16,表明自信度越低。可見,學生對體育考試自信心不足是造成考前緊張情緒的主要原因。
問卷的第3、7、11、16題分別從老師、同學(朋友)、父母、考試對手四種初中生的主要人際關系類型,調查他們對自己的表現在社會交往層面的期望值。其中有52%的考生(110人)擔心考試成績會讓老師失望;有46%的考生(97人)在意考不好會被同學議論;有67%的考生(142人)擔心考試成績會讓父母失望;有64%的考生(137人)擔心體育考試成績會落后于在文化課上的對手。由此可見,社會期盼是促使考生產生考前緊張的重要因素之一。
缺乏考試(比賽)經驗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會感覺到壓力很大,他們對圍觀的家長、監考的裁判、考試的場器材、以及競爭的激烈程度沒有思想準備,產生了不適應的心理,心理調節能力差,會不自覺地產生緊張的情緒[2]。
在訪談調查中,所有老師均表示中考體育前,學生普遍存在考前緊張的心理。體育老師相對重視學生的考前情緒,采用定期模擬和講解考試細節等措施來調節考生的應考緊張情緒。而班主任卻不知道該怎樣去調節,學校也沒有設置考前心理調節課程。同時班主任普遍反映家長比學生更緊張,對考試分數非常關注,家長的過分期待反而給考生增加了更大的壓力。
暗示法是利用語言等刺激物對學生的心理施加影響,并進而控制行為的過程[3],它可以把一些不利的影響消除掉,把緊張的情緒轉化為積極的動力。考生可以暗示自己在考試時能夠正常發揮或超水平發揮,使自己重新恢復信心,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考試中[4]。
呼吸調節就是自己有意識的深吸氣、慢呼氣,達到放松情緒的目的,幫助緊張的情緒穩定下來。當人體情緒緊張時,會出現呼吸快而淺的情況,使體內吸進大量氧氣,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但是,過多的呼出二氧化碳會使體內的二氧化碳含量失去平衡,從而使中樞神經出現抑制的保護性反應[5]。考生考前有意識的深呼吸可以緩解精神緊張,尤以腹式呼吸法效果最好[3]。
心理上的緊張往往會造成肌肉活動的緊張,在調查問卷中,很多學生反映出模擬考試時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四肢僵硬,反應遲緩,手腳不協調的情況,其實就是反應了緊張的情緒對肌肉活動的影響。在考試前的準備活動中,考生可以適當加上放松肌肉的運動以緩解緊張情緒,有助于提升技能水平。
表象訓練是指有目的的在頭腦中反復想象已經形成的技術動作,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考生臨考前在腦海中回顧一下即將參加考試項目的技術動作和注意事項,可以集中注意力,將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這個考試項目上來,在心中建立了自信心,從而緩解緊張情緒[5]。
體育老師可以在考前依據運動心理學的知識理論對考生進行考前緊張情緒的調試。學校除了定期開展模擬考試之外,可以有計劃的安排班主任組織主題班會或邀請相關專家開設心理講座,幫助考生調節考前情緒。家長的心理關懷也不可缺少,班主任應做好家校溝通,建議家長不宜給予考生過大壓力,更不能自亂手腳,做好考試的飲食作息準備工作,指導家長科學備考。
考前緊張情緒不可能完全杜絕,適當的緊張也是提高成績的動力來源。我們要正確看待緊張情緒,采用科學的調節方法,將生理、心理、個人、社會等各種影響因素結合起來,化壓力為動力,培養考生過硬的心理素質,其意義遠不在于面臨一場考試,而是終身獲益。
[1]黃定彪.中考體育考試焦慮心理分析及應對策略[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8(9):44-45.
[2]李海健.對運動員賽前緊張和焦慮的分析及調節對策研究[J].科技咨詢導報,2007(25):96.
[3]王新勝,顧玉飛.競技心理訓練與調控[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4]柳發亮.面對中考體育要講究策略——論提高學生心理調控能力的方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41):12-13.
[5]張忠秋.優秀運動員心理訓練實用指南[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204
G80-32
A
2095-2813(2017)11(b)-0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