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張碩
(黑龍江工業學院體育系 黑龍江雞西 158100)
城鄉體育一體化下的雞西礦區群眾體育發展路徑研究①
張超 張碩
(黑龍江工業學院體育系 黑龍江雞西 158100)
近年來,雞西礦區群眾的全民體育健身事業相較于之前已經取得了成就,但是在城鄉之間的差異又限制了雞西礦區群眾整體的進步和提高,因此城鄉體育一體化成為了雞西礦區群眾體育的必然發展趨勢。根據國家群眾體育可持續發展政策,該文采用問卷調查法、數理分析以及案例訪談等方法,以雞西礦區群眾為分析對象,對城鄉一體化下雞西礦區群眾體育發展路徑問題進行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相較于城鎮來講,農村鍛煉人數與年齡成反比,隨著年齡的增長,進行的體育鍛煉的人也越來越少;城鎮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數遠高于農村;在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上,城鎮居民更傾向于休閑性,而農村人民則更加偏向于實用性。
城鄉體育一體化 雞西體育發展 發展路徑探究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國家,隨著歷史的發展,到了近現代時期,我國由于列強侵略和軍閥割據戰爭等諸多原因導致城市化進程曾一度停滯不前,因而錯過了與國際同步發展的時機。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就建立了獨特的城鄉二元分割的社會結構,由于這種社會結構的戶籍等制度問題限制了人口流動,因此又進一步阻礙了我國城市化發展。直到改革開放,我國才從真正意義上開始了城市化的發展進程,至此農村經濟才得以快速發展。但是相較于城市的經濟基礎以及發展速度,城鄉之間的差距依然被不斷的拉大。根據可持續發展策略,積極平穩的推進城市化進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而體育事業的發展在整體社會事業發展中又是及其重要的一項,體育事業的平穩發展影響著整體社會事業的和諧發展。該文以雞西礦區群眾為研究樣本,分析了城鄉體育一體化下雞西礦區群眾體育發展路徑的問題,希望為其他地區解決這類問題提供參考,以達到縮小我國城鄉體育差距,實現城鄉體育一體化的最終目的。
該文通過對黑龍江省雞西市的城鄉群眾體育發展狀況進行研究調查,通過隨機抽取的方式對雞西人民的體育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在調查過程中運用了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以及邏輯分析法。
首先根據研究需要對問卷內容進行選擇,設計的問卷內容經過專家的論證,并且還對其進行了效度檢測。該次調查的回收率為87.26%,其中有效率為98.61%。同時在進行問卷發放以及回收的過程中,對調查群眾進行了訪談,訪談時應用了錄音筆來記錄當時的訪談內容,待訪談結束后,再對訪談內容進行整理。等問卷回收完畢,與錄音筆的內容整理到一起通過Excel軟件進行數理統計。最后采用綜合歸納、分類比較的方法對調查結果進行研究。
2.1 參與體育鍛煉人口比例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城鄉居民差異最明顯的兩方面分別是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參與程度。隨著年齡的上升,城鎮人民和農村人民參與鍛煉的人口比例都成下降趨勢。但是在各年齡段的體育鍛煉參與度來說城鎮人民比例要遠大于農村人民比例,并且這一比例隨著年齡的上升差距也越來越明顯。也就是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城鄉人民的體育參與度都是越來越低的,但是農村人民的參與度表現更加明顯。在16~19歲這一階段的人群為在校學生,處于義務教育期間,有學校會組織體育活動,所以這一年齡段人群參與體育鍛煉的比例占到50%以上;20~29歲這一年齡段人群參與體育鍛煉的比例就有所下降,其中鄉村居民的下降趨勢更為明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體育資源的分配,城鎮中的可用來進行體育活動的資源相對豐富,但是農村人群到了這個年齡段已經沒有學校教育的影響了,所以學校體育對其的影響力大幅度下降;到了30~39歲這一階段,不管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都呈現大幅度下降的趨勢,并且城鎮居民在這一年齡段參與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比40~59歲的這兩個階段的比例還要低,農村人口參與體育鍛煉的比例低于40~49歲這一階段的比例。分析認為,造成這個現象的最根本因素是城鎮人口正處于事業發展階段,無論是家庭還是工作壓力都比較大,主要精力都在人生職業生涯的規劃和人際關系的發展中,因此沒有把體育鍛煉意識放在規劃之中。隨著其事業的成功和年齡的增長,經濟方面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小,并且開始重視身體狀況,因此就會出現第二個峰值。
2.2 參與體育鍛煉的人口數量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認為,城鎮中經常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人數要遠遠高于農村中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調查數據顯示,從16~19歲的這個年齡段中的人群,雖然受學校體育的影響力最大,但是相較于農村來說,城鎮人口要承受更大的升學壓力,因此主要精力在文化課的學習,而體育鍛煉放在次要位置,因此出現了在這一年齡階段農村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要高于城鎮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人口數量。在20~39歲的年齡期間,依然由于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壓力,城鄉居民的首要任務仍然是家庭和事業,都不會把體育鍛煉放在規劃的首要位置。年齡到了40歲以上的人群,經常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人群數量達到了頂峰,因為這一階段的人群即擁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而且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中的壓力相對來說都有了一定的緩解,因此開始注重生活質量的提高和身體健康的需求。但是鄉村居民在這一年齡段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依然比較少,這也反映出了農村人民參與體育鍛煉的程度是我國城鄉體育出現巨大差異的問題所在。
2.3 參與體育鍛煉的項目選擇
據調查結果顯示,在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上,城鄉居民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城鎮人民參與體育鍛煉是選擇項目最多的為廣場舞、有氧健身操、健身走、小球類以及打球類運動項目;農村人民在選擇的體育鍛煉項目最多的是跑步、騎行、健身走、廣場舞和打球類項目。從對體育項目的選擇中可以看出,農村人民所選擇的項目對體育設施的要求較低,反映出農村地區的體育設施有待完善。我國政府應當在農村體育場地及運動設施方面加大投入。城鎮人民選擇的體育運動項目以休閑為主,他們會利用周末的時間組織類似戶外徒步運動的健身活動,或者在體育館練習有氧健身操,或者打打羽毛球、乒乓球等運動。
3.1 加速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城鄉一體化的思想理論目前已相當完善、成熟,尤其是我國沿海開放地區,更是已經有了很多寶貴的實踐經驗,然而在經濟條件不那么理想的內陸地區還是沒有那么普及。依照目前的狀況來看,絕大多數地區已經進入城鎮帶動農村發展發展這一階段,已經具備了城鄉協同發展的初步條件。目前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為實現城鄉全面發展進行更加深入的籌劃。
3.2 尋求符合當地的發展模式
體育活動屬于上層建筑,經濟條件則決定了體育活動的層次以及規模。我國的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經濟實力雄厚,因此體育活動項目繁多,人們的體育參與度高。而雞西在經濟方面在2013年開始出現了下滑的趨勢,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在經濟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應當結合當地人民的意愿,尋求特色體育發展。可以繼續發揚傳統體育項目,推廣朝鮮族等少數民族特色體育活動。
3.3 應當重視老年人的體育活動建設
據我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人口凈流出的有十七個地區,雞西市也屬于人口凈流出的地區,其中年輕人占了流出人口的大多數。因而造成了雞西人口老齡化的嚴重問題,這個問題尤其在農村特別明顯,導致老年群體的經濟條件、價值觀、身體素質以及體育意識都與其他年齡群體有很大的差別,政府以及社會機構應當加強老年群體體育建設工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王璋.走向城鄉一體化:未來城鄉群眾體育發展的戰略思考[J].體育與科學,2010,31(1):52-55.
[2]高丹,劉智鑫.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社區群眾體育開展之思考[J].內江科技,2012(12):183.
[3]蘭馨.首都城鄉群眾體育一體化發展的對策分析[C].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11.
G812.4
A
2095-2813(2017)06(b)-020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0.000
張超(1981,2—),男,回族,河北平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理論教學、運動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