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興 楊慶辭
(云南保山學院體育學院 云南保山 678000)
我國少數民族體育多元本相與發展變遷研究①
王維興 楊慶辭
(云南保山學院體育學院 云南保山 678000)
少數民族體育是少數民族群眾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受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影響而建構的一種文化意識形態,它具有多元化特征與自身的獨立性,并隨歷史發展,不斷變遷。該文詳細闡述了少數民族體育的多元本相內涵,全面分析了少數民族體育發展變遷的方向,旨在為推動少數民族體育理論研究做出貢獻。
少數民族體育 多元本相 發展變遷
少數民族體育文化作為一種文化意識形態,其本相是指少數民族體育最初的表現形式,現階段對于少數民族體育的本相問題,學者們也是眾說紛紜,但是目前已確定片面的“一元本相”,不符合中國少數民族體育的變遷發展史,對未來少數民族體育發展也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只有全面客觀的從多元化角度探析少數民族體育本相問題,才能準確認識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變遷,從而更好地推動少數民族體育的繁榮發展。
1.1 種族延續催生了少數民族體育
眾所周所,種族延續關系到整個民族的生死存亡,興衰榮辱,無論在哪個時代,種族延續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尤其是對于人口相對較少的少數民族,在社會生產力極為低下的遠古時期,更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來獲取食物,抵抗外敵。所以種族延續在少數民族心中所占據的地位僅次于捕食,是少數民族解決完溫飽問題后,首先要完成的任務。自古至今,人們對自己的配偶都有一定的要求,少數民族也不例外。他們在擇偶時,特別希望找一個身體健康、才華突出的配偶。而在遠古時代,這種所謂“才華”主要就是指身形矯健、肢體靈活的體育運動能力。同時因為當時交通閉塞,各民族之間很少溝通交流,這時少數民族體育的出現打破了這種沉悶閉塞的現狀。蘊含不同民族特征的民族體育活動不但加強了各個民族的溝通交流,還給人們搭建了追愛求偶的平臺,其中比較典型的少數民族體育活動有壯族“拋繡球”、苗族的“爬坡竿”等,它們都增加了青年男女求愛交往的幾率。
1.2 種族生活習慣創造了少數民族體育
運動能力對于遠古人民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遠古民族不但在運動奔跑中完成捕獵覓食活動,還在運動中,擊敗外敵,保護了自己的人身安全。而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不同,他們的運動方式也千差萬別。比如,生活在高山叢林中的部落,通常擅長攀爬,跳躍、投擲活動;而居住在平原地區的人們則擅長奔跑、騎馬、射擊等,這些運動在生產力尚不發達的遠古時期,有利地幫助了少數民族與外界敵人抗衡,保衛了少數民族的安全,在漫長的種族發展歷史中,他們逐漸被延續下來,革新成少數民族傳統的體育活動[1]。
1.3 宗教祈福儀式造就了少數民族體育
在蠻荒的遠古時期,由于社會生產力非常低下,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人們對世界的認識能力較差,認識范圍也十分有限,在許多自然災害面前,束手無策,無能為力。所以他們把希望寄托于“巫師”與“神靈”,宗教隨之產生。原始的宗教主要是部落人民用來祈福的,他們通過一些怪誕多變的身體活動營造出一種神圣的儀式感。這種祈福的原始宗教儀式雖然在今天看來有些落后愚昧,但當時卻促進了我國少數民族體育的形成。比如藏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其“巫術”性就特別強。巫師利用一系列張牙舞爪的身體動作來祈禱自己獲得超自然的力量,為人們驅病降魔。總之原始人為了祈福,舉行了一定的宗教儀式,這種宗教儀式中包含了一系列的體育動作,形成了最初的少數民族體育。
1.4 部落戰爭演練形成了少數民族體育
原始時期由于社會生產力低下,社會物質有限,部落之間難免發生爭奪現象,就形成了原始的戰爭,戰爭武器由此出現,戰斗力也日漸提高。為了取得勝利,獲得足夠多的社會物質,部落人民在戰爭前,都會進行一定的戰爭演練,于是就產生了各種演練方法,時間久了,這些演練方法被部落成員運用得極為純熟,得心應手,由此成為本部落最初的體育運動項目。
2.1 從原始的種族延續向著市場效益發展
少數民族的體育活動通常都有固定的舉行時間,在農耕時代,農業是人們創造各種生活物質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古代,如果因為舉行活動而耽誤了農業生產,就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口糧。所以,很多少數民族都會選擇農閑時期舉辦各種體育活動。現在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思想意識的轉變,原來舉行體育活動的節日逐漸成為商品交易的盛大聚會,許多商人早早安排好場地,吸引人們來進行商品交易,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少數民族體育活動也從原來的種族延續需求發展到今天的市場化商業化要求[2]。
2.2 從日常生活習慣向著規范競技發展
古代人由于社會生產力低下,養成了比較適合當地自然環境的各種生活習慣,成為最初的少數民族體育活動,這些活動在當時是用來覓食和保衛種族安全的,但現在由于社會經濟的提高,人們已經擺脫最初的溫飽需求,開始追求更高級的自我價值實現。于是許多熱愛體育活動的人,專職學習體育運動技能,希望求得一定的個人發展,這就推動了少數民族體育活動從原來日常生活習慣,演動的老年人對于互聯網這些高科技并未有太多的了解,更是不能做到熟練運用,因此,企業要考慮到這些人的存在,為他們保留一定的線下市場。綜上所述,要想讓體育產業的發展更為繁榮,企業就必須考慮到多重因素,在保留一定的線下市場的同時,要注意對線上市場加以擴大,通過線上線下的互補結合,并將互聯網的優勢合理地運用到體育產業中,相信體育產業定會有一個光明而美好的未來!
2.2 培養“互聯網+體育”產業的高素質運營團隊
要想使“互聯網+體育”產業能夠快速發展,就必須讓一批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來運營這一新興產業,但是就目前社會情形來看,這方面的高素質人才極為缺失,為了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筆者有以下幾條建議。
2.2.1 引進“互聯網+體育”產業方面的高素質人才
這里的引進,可以是指向國外先進的有關企業委托培養,或是說在國內提出培養“互聯網+體育”產業高素質人才的要求,使得高校能夠對這方面的人才進行針對性培養,進而能夠向社會輸送大批高素質的“互聯網+體育”產業方面的人才,除上述兩種引進方式以外,企業還要向社會進行招聘,選拔出一批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來運營“互聯網+體育”產業。
2.2.2 培養運營“互聯網+體育”產業的相關職員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也日新月異,這就使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變化,再加上互聯網的更新速度快,企業必須要對運營“互聯網+體育”產業的相關職員定時地進行培訓,讓他們走在時代的最前沿,掌握最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進而能夠達到提高這些職員的工作能力的目的。
2.3 國家制定更多適合“互聯網+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
任何新型產業的發展與壯大都離不開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據上述對我國目前“互聯網+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我們不難發現當前國家所出臺的相關政策已經很難支持“互聯網+體育”產業的發展,因此,國家應該制定更多的政策,促進“互聯網+體育”產業的發展。那么國家該如何去做?首先,國家政府要對“互聯網+體育”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調查,并聽取專家的意見,制定出符合我國“互聯網+體育”產業發展現狀的政策;其次,企業對于相關政策的實施情況還要及時上報,國家政府通過分析思考,對政策加以適當的調整。
總而言之,“互聯網+體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對于“互聯網+體育”產業的發展有著嚴重的阻礙作用,因此,我們應該結合當前體育產業在互聯網時代下的發展狀況,綜合多方面內容,并從多方面入手,盡快解決這些問題,促進體育產業在互聯網時代下的高速發展。
[1]馮紅新.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15(3):112-115.
[2]侯寬.“互聯網+”時代下體育產業的增值服務影響研究[J].中國商論,2015(27):129-131.
[3]賀慨.“互聯網+體育”產業的興起與發展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16(5):130-133.
G805
A
2095-2813(2017)06(b)-024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243
王維興(1976,12—),男,漢,云南施甸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民族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