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青波
(魯東大學 山東煙臺 264025)
德國足球對中國足球發展的啟示
吳青波
(魯東大學 山東煙臺 264025)
采用文獻資料法、比較分析法,對中德兩國青少年足球培養方式、足球管理體制、教練員培訓方式進行對比。總結歸納出中德兩國足球活動發展的異同經驗。建議: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鼓勵企業對青少年足球培訓的資金投入、加強對學校教師和教練員的培訓、改善比賽機制,增加高中、大學聯賽。
德國足球 中國足球 人才培養 足球體制管理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將振興足球作為發展體育運動、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任務擺上日程,我國足球的改革與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
德國在世界足壇上的地位毋庸置疑,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德國第四次奪冠,國家隊在世界的排名一直是名列前茅。
德國足球崛起歷程及特征和中國足球發展概況。
利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以及中國學術期刊網中的有關德國足球改革歷程及其特征以及中國足球改革研究的相關文章,將與此有關的文章加以概括整理并分析歸納,為該文提供理論依據。
通過訪問相關官方網站,得到大量相關信息,對中德足球發展歷程及現狀進行比較,發現差距,找到不足。
1994年紅山口會議到現在,我國足球經歷了輝煌—奠基—衰落—普及發展四個發展階段,青少年培訓機構、培養數量、球隊數量與質量呈U型發展,U系列國家隊球員斷層、優秀運動員缺乏現象嚴重,校園足球正式開啟了我國足球普及發展之路,但效果還待檢驗。
1996年英國歐洲杯至今,德國足球經歷了涅槃—繁榮—徘徊—崛起四個時期。德國不斷完善的“天才培養計劃”,逐步托起了德國足球強國之夢。無論是青年國家隊還是成年國家隊,都在世界上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其青訓體系也成為了其他各國效仿的對象。
德國青少年足球“天才培養計劃”是德國足球聯盟發起的一項促進學校體育,加強足球后備人才,建立人才信息數據庫為主要思想的改革計劃,其目的有兩個,第一目的是加強德國足球后備人才的儲備并對其信息進行統一管理,使學校與俱樂部建立聯系,以獲得更多具有天賦的的足球運動員,使后備人才年輕化;第二目的是為了解決青少年平均身體素質下滑和心理疾病出現率升高的問題,俱樂部、足協和學校以此次改革為挈機,發展校園體育活動,使青少年能后在體育活動中獲得自尊,促進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和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增加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能力。
(1)德國政府對“天才培養計劃”的大力支持。
足球“天才培養計劃”是德國足協提出的,計劃資金絕大部分來自于政府的撥款,這在政治上是不常見的。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計劃不是由政府發起的,它實現了由體育組織倡議政府響應的過程。通過不懈的努力和發展,足球在德國成為人們最喜愛的運動。
(2)足球“天才培養計劃”的多元化結合為德國青少年足球的開展建立良好環境。
①“天才培養計劃”與家庭、社區結合。
在德國有許多社區培訓機構,這就為孩子從小培養足球興趣一直到足球運動員提供了良好的外界條件。在社區里主要是通過家庭的參與,讓孩子對足球產生興趣,父母是很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們是將足球的魅力感染給下一代的重要紐帶。
②“天才培養計劃”與學校結合。
該項計劃在學校領域有兩個目標,一是激發學生的足球興趣,這是對足球聯盟最好的潛在資源。二是從幼兒園到德國甲級聯賽,在這個領域中賽事的每個層次都要保持高標準高要求。
③“天才培養計劃”與企業結合。
德國俱樂部的投資理念和英超、西甲、意甲等不同,是把主要的資金和精力放在本土青少年球員的培養方面,這樣有更高的使用價值。本土的球員在聯賽中表現優異也有利于國家隊的建設,國家隊的成績好,就會有更多的人購買德甲的轉播權,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
(3)注重教師培訓和職業教練的積極參與。
教練員必須參加一定時間的青少年培訓工作才能申請更高級別的證書,一旦升級更高的級別,教練員也會得到國家相應的補助,從而激勵教練員努力的奮斗在工作中。
我國青少年培養主要是以職業俱樂部梯隊和足球學校為主。俱樂部梯隊培養方面,投資者比較重視短期的效益,忽略了球員長期的發展,“買球員”的現象較嚴重。足球學校方面采用粗放式的經營,學費較高以及錯誤的訓練理念是足球學校曇花一現。校園足球的開展較晚,場地器材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匱乏,埋沒了很多有天賦的人才。
德國青少年培養方面,具有業余的足球俱樂部、訓練基地、足球學校和競技中心四種,德國的足球進校園活動也在為俱樂部、競技中心等不斷的篩選輸送有天賦的足球人才,使得幾乎每一位有天賦的足球人才都能得到挖掘并為德國足球的發展做出貢獻。
我國體育主要是政府主導型的體制。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都有足球管理機構,但由于各機構內部缺少強力的專職機構管理青少年足球訓練,阻礙了足球活動的開展。
德國體育是社會主導型的體制,政府在足球發展方面只做出相應的政策和建議,并對足球活動提供資助,沒有干預社會體育組織管理內部的事情,也保證了社會體育組織的自治地位,由上到下呈垂直管理制度,減少了功能交叉,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通過對中德兩國發展概況以及德國“天才培養計劃”的研究,我們發現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規律,都要經歷出生、成長、衰敗、死亡、重生的歷程,這一規律同樣能夠適用在中國足球的發展上。我過目前足球活動發展過程中還不能完全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在青少年培訓方面資金投入不足,還不能保證有充足的場地設施條件,教師和教練員的培訓體系還不完善,高水平的教練員數量較少。在聯賽建設方面還不完善,存在銜接問題。
各級別政府要高度重視國家青少年方面的培訓,首先保證中央下達的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資金能夠到位。增加青少年足球場地建設的資金投入,在社區中增加足球活動場地,并且免費開放。體育局和教育局積極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把足球活動作為進入校園的一項選拔措施,重視足球在校園的地位。
國家在教師教育和教練員培訓方面要加強對足球教師或教練員的培養,通過對他們的培養,提高他們對足球的認識,使他們掌握足球的教學和訓練方法。在學校設立特崗教師機制,鼓勵退役運動員進入校園,發揮他們先進的訓練方法、專業的動作技術、超前的足球意識優勢,與文化課教師協調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完善聯賽機制,增加高中和大學足球聯賽,建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聯賽,解決聯賽銜接問題,充分挖掘每一位有天賦的球員,進行專業化的訓練。
[1]侯志濤,陳效科.中德青少年足球培養比較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4(8):149-152.
[2]張程峰,韓思音.中德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體系比較[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5,31(1):26-29.
[3]趙偉.21世紀德國足球改革之路[J].遼寧體育科技, 2014,36(6):73-76.
[4]張斌.德國青少年足球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12):142-145.
G80-32
A
2095-2813(2017)08(b)-020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