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2)
關于休閑體育助力“健康中國2030”的幾點思考
于洋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2)
該研究以休閑體育助力“健康中國”為核心,從休閑體育事業、高校休閑體育專業建設和健身休閑產業發展3個角度展開思考,提出強體強國形勢下休閑體育之所為,為休閑體育在“健康中國”開局之年確定發展方向提供建議。
休閑體育 “健康中國” 健身休閑產業
近年來,休閑體育以其在各種政策規劃中的高頻次呈現讓人們不再陌生。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再次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這是繼46號文件休閑體育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后,國家政策對休閑體育發展的又一輪重磅助推。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潮流帶動下,創意成為全民健身與“健康中國”永不枯竭的動力與資源,前沿科技、綠色生態、品質服務聚焦于健康的生命之力——休閑體育。
如今,我國大踏步走進科技時代,以財富增加為背景,基于全民大眾健康觀念的轉變,休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走進人們的生活。美國霍金斯醫生研究發現:人“開悟、喜悅、主動、勇氣、愛等”意念的振動頻率能帶來正能量,反之易引發疾病,因此意念影響健康。休閑作為一種心態、一種精神、一種積極向上的意念,對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
休閑體育以其“休閑養人、體育煉人、休閑體育化人”的功能成為休閑與健康之間的能量傳送紐帶。正確的休閑體育價值觀才能使休閑體育發揮正能量,不異化、不物化、不閑化才能引導休閑體育行為走向正途,才能真正造福于大眾健康。
“健康中國”大勢下,作為健康服務體系之全民健身系列的踐行元素,休閑體育肩負3個任務,即休閑體育產業發展助推市場,創造經濟效益;休閑體育活動推廣服務群眾,創造社會效益;休閑體育資源利用還原生態,創造環境效益。休閑體育以寧靜致遠之小我、縱情山水之大美;修身養性之本分、極限挑戰之追求;承襲傳統之責任、科技創新之先鋒;健康生命之旋律、強國強種之途徑,縱貫《綱要》。
解讀《綱要》,無論是國富民強的共同愿望,還是中國夢健康基礎的戰略思想;無論是體育行業參與共建共享的戰略途徑,還是休閑健身產業的戰略目標;無論是加強健康教育、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還是健全保障、強化組織,都離不開休閑體育的洪荒之力。未來的休閑體育將從不同角度多元證明其效力于“健康中國”的終極目標——休閑體育生活方式對健康生活的帶動、對生命質量的提升,休閑體育教育對科學鍛煉、生命意義、閑暇增值的指引,休閑體育鍛煉對健康身、心、群三維度水平的提升,休閑體育活動內容的多樣化對異質人群體育需求的滿足與吸引,休閑體育服務的品質與創新對體育產業發展的拉動,休閑體育項目與康復醫療的結合對健康服務體系的完善,休閑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高校休閑體育專業對健康服務業與健身休閑運動產業的人才供給、科技供給以及信息供給,休閑體育的世界流動對國際健康交流的承載作用,休閑體育的組織與活動對增進社會凝聚力、促進社會和諧、提升群眾幸福感指數的作用等,可見具有中國特色的休閑體育以中華體育的新姿態融入“健康中國”戰略,必將激發廣大群眾積極鍛煉、終身體育的熱情,催生全民健康的碩果,展現中國夢的全新魅力。
新形勢下,高校休閑體育專業應吹響行動的號角,用積極的改革措施踐行《綱要》,用人才、科技、資源等供給側的量變與質變去有力回答——高校休閑體育專業如何服務于“健康中國”?
高校休閑體育專業承載著健身休閑服務發展的重任,其參與“健康中國”全民健身目標下,休閑健身的文化教育、項目推廣、人力資源、場地資源、信息資源、科技創新平臺的共建,是健康中國夢實現的重要支撐。
高校休閑體育專業為全民健身服務,為健康中國助力,其主要任務就是引入前沿的休閑運動文化、傳授科學健身的理念、培養休閑健身的專業人才、推廣適合大眾健身的傳統與時尚融合的休閑運動項目、開放共享休閑運動相關資源、研發休閑健身與體醫結合新模式、研發休閑健身與老年福祉融合新模式、開發休閑健身新業態、策劃組織休閑健身運動的公益活動與賽事培訓,與其它“健康中國”的踐行元素一起打造我國健康、和諧、發展、向榮的社會氛圍;重點任務則是與市場接軌、與時代同步,以與時俱進的步伐培養具有消費引領特征的休閑運動專業人才,將具有全民健身普及意義的小眾項目推向大眾,為健身休閑綜合服務體、區域特色健身休閑示范區以及健身休閑品牌產業帶的打造提供理論、人才、創意和服務。
教育之本在于使學生掌握生存技能并獲得精神升華,生存技能的傳授實質在于學以致用,精神升華真諦關乎價值觀的樹立,無論過程與結果都是超脫于書本,蘊含于感悟與求索之中的。高校辦學其責不僅在于教書育人,更重要的則是打開學生心門,引導學生樹立人生目標,找到人生方向。休閑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更應秉持此理念,讓學生挖掘除錢、權、勢以外生命存在的價值,靠課內教學、課余增值、活動競賽、社會實踐、公益服務等環節熏陶學生為強體強國盡責的思想,讓學生認識到健康服務的重要意義,意愿加入到“健康中國”的偉大事業中來,并能夠在興趣中主動積極推廣普及、創新創業,實現真正的學以致用,方能破開我國“假”休閑的瓶頸,用休閑體育開拓一條通往“健康中國”的金光大道。
體育產業是引領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促進健身休閑與醫療、文化、養老、教育、制造、商業、金融等健身休閑產業融合發展,將成為體育產業助推“健康中國”的巨大挑戰。
體醫結合,即促進休閑體育與康復、中醫等醫療領域的融合,研發醫學運動技術,為健康中國增加造血渠道。如德國MTT借巴西奧運契機大力推廣的以醫療功能鍛煉為基礎的攀巖康復訓練技術;針對群體的異質性建立完整、科學的運動處方庫,進一步完善休閑健身中心與俱樂部的參與者體質評價與量體鍛煉的機制。
充分利用網絡推動“互聯網+健身休閑”,整合資源、聯動關聯產業,形成健身休閑產業的新生態圈。如打造1d/周面授,6d網絡課程的健身鍛煉APP平臺,可很好解決因場地、時間等參與阻礙,有效增加體育人口數量。
就近打造15min社區休閑健身圈,輻射周邊建設以休閑健身為核心服務,滿足交通、食宿、娛樂、商業等訴求的健身休閑服務商業綜合體與休閑體育旅游區,為“健康中國”創造集約、生態模式。
研發個性化健身休閑器材與裝備,滿足不同人群虛擬與現實運動的需求;開發多元健身休閑運動保險險種,降低運動風險損失;鼓勵傳播媒介增大健身休閑的宣傳力度,以健身休閑節目的制作科普運動健康知識,使運動健康觀念植入人心;研發與職工體育、社區體育接軌的健身休閑模式,服務于職工與老年健康鍛煉,為我國提高勞動力質量,降低總撫養成本,延緩人口紅利縮水期,實現健康中國夢開辟路徑。
休閑體育是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途徑,國家健康事業的發展也為休閑體育開創了無限的發展空間。2016年是“健康中國”的開局之年,休閑體育確定了新的發展方向,相信未來的休閑體育事業在深悟理論、把握前沿、拓延領域、科技創新、卓越人才的科學引領下,必然能為強體強國助力。
[1]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Z].2016.
[2]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2016]77號.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Z].2016.
G807
A
2095-2813(2017)01(a)-018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