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艷麗
[摘要]新常態是新時期賦予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全新命題,也是全國各地區謀劃發展的新基點和新依據。河南省作為后發地區,如何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趨勢,科學把握河南實際,主動適應新常態對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機遇,以新機遇化解新矛盾和新約束,以新作為引領新常態將是實現河南可持續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河南省
中國經濟新常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把握國內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和經濟發展格局已深度調整的基礎上,對我國經濟社會未來走勢的一種戰略判斷。能否深刻認識新常態、積極適應新常態、科學引領新常態,將新常態的變化轉化為地區爭取優勢、搶占先機的機遇將是各地區發展的重要課題。河南省作為中部能源原材料大省,新常態背景下,河南省一方面面臨著傳統優勢逐步減弱、創新驅動能力不足、城鎮化水平偏低、結構調整壓力、基礎設施依然薄弱等歷史難題。同時,國際國內發展環境和條件變化也給河南帶來了加快納入全球化產業體系和積極培育新興業態、提高新型城鎮化率、增強創新驅動能力等機遇。以新機遇化解新挑戰,以樹立新理念、創建新機制、重塑新動力、培育新優勢、構筑新格局等“新作為”引領河南“新常態”。為保持河南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一、新常態下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河南已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五大經濟體。隨著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鄭州與洛陽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納入國家規劃,使河南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河南作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地區,全方位開放格局初步形成,步入了加快發展、全面崛起的新階段。河南省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環境和機遇。
(一)以“一帶一路”與鄭州航空港建設為引領,深化開放雙驅動新機遇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國際產業分工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區域經濟對外開放的進程和水平?!耙粠б宦贰睉鹇詫⑧嵵?、洛陽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納入國家規劃,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更重要的是彌補了河南不沿邊、不沿海的區位制約,形成中原經濟區和內陸地區的開放新高地。成為河南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打造國際高端產業轉移基地,全方位擴大開放的新機遇。
(二)以高成長性服務業大省為引擎,加快培育新興服務業新機遇
經濟新常態下,第三產業尤其是高成長性服務業日益成為引領轉型發展的引擎,服務業的開放合作日益擴大將對河南發展抓新業態、培育支撐跨越式發展的新增長點提供難得的機遇。2013年以來,河南省連續出臺了《2013年河南省服務業重點領域發展行動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高成長性服務業大省的若干意見》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快遞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為提升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文化旅游等高成長性服務業和促進教育培訓、商務服務、養老及家政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發展,逐步培育成服務業發展生力軍提供新機遇。
(三)以實施人才工程為契機,加快提升科技創新動力新優勢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和動力轉換的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在聚焦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大國家戰略規劃和河南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技術需求,2015年河南省政府出臺了《河南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工程實施方案》。到2020年,河南省將引進2000名以上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創業人才及其服務人才,200個以上高層次產業技術創新研發及成果產業化團隊、創新創業服務團隊。這是大力吸引集聚高層次科技人才,進一步提升河南省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也將對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帶來重大機遇。
(四)以“一個載體,四個體系”為突破口,促進經濟升級發展新機遇
河南省為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2014年提出加快構建“一個載體、四個體系”發展戰略,堅持以開放改革“一舉求多效”、以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一發動全身”、以優化環境“一優帶百通”。對于形成科學發展載體,構建以先進制造業、高成長服務業、現代農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以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城鄉為主的現代城鄉體系,以科技創新、產品創新為主的自主創新體系,以商品交易市場和培育新興交易市場為主的現代市場體系具有重要機遇。
(五)以鄭州首家“E博館”為載體,促進國際化網絡購物加快發展新機遇
當前,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的突破,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是商業模式創新的主要動力。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運行將促進現代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首家“E博館”上線試運營將促進國際化網絡購物加快發展。不僅將促進鄭州商貿業、旅游業、物流業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時也將為“中大門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的建設提供經驗支撐帶來新機遇。
(六)以擴大內需為依托,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的新機遇
隨著全球總需求萎縮的國際經濟格局深刻變化,各國保護國內市場和爭奪國際市場將日趨激烈,拉動內需將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而河南作為資源大省、人口大省,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階段。實施擴大內需方略將蘊含巨大的民生投資空間和公共消費潛力。以擴大內需為依托,將對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產生新的發展機遇。
二、新常態下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
在三期疊加的新常態背景下也伴隨著新矛盾、新問題。受歷史等因素制約,河南地區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性解決。創新驅動能力不足、工業領域的投資過快、城鎮化水平不高、市場開放程度不高導致非公有制市場活力不強等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將是河南省適應經濟新常態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主導產業層次低
河南省作為典型的農業、能源大省,在產業結構中,能源、原材料所占的比重較大,總體結構以農業、重工業為主,第三產業發展滯后。主導產業層次相對較低,產業發展長期依賴資源和能源消耗,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初級加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70%,深加工度偏低。產業升級、創新發展的任務很重。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必須向三二一比例逐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從規模粗放增長向集約效率增長,不斷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和促進產業層次升級。endprint
(二)城鎮化水平低,制約第三產業發展
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是國家和地區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2016年,河南省城鎮化率為48.5%,全國城鎮化率為57.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左右,城鎮化率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位居中部地區倒數第1位。城鎮化是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城鎮化水平低,從需求方面制約著服務業的發展。2014年河南省服務業占GDP比重為41%,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51.6%。城鎮化率偏低,新常態形勢下,在全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新型城鎮化將成為“新常態”下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河南作為人口大省,提高城鎮化率,無疑是繼續保持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大的潛力與內動力之所在。
(三)產能過剩問題較為嚴重,結構矛盾更為突出
經濟新常態下,產能過剩成為制約我國和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瓶頸。河南產業結構以重工業為主,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結構性矛盾仍十分突出。尤其是能源、鋼鐵產能過剩的傳統制造業和重化工業給經濟帶來的下行壓力,導致GDP增速從2012年前的兩位數增長降至2014年的8.9%,在全國中處于偏低的位置。鋼鐵、水泥煤化工等產業產能已超過市場需求的28.6%、40.7%、30%。一些地方仍在盲目發展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和承接省外高能耗、高污染產業轉移。推動行業轉型升級、調整優化產品結構、開拓市場需求的任務依然艱巨。
(四)創新驅動能力不足
河南省近年來技術創新能力有所提升,但總體水平偏低。2014年河南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為355.3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為1.11%,低于全國2.08%的平均水平。從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看,2014年河南實現4284.4億元,僅為廣東和江蘇發達地區的15.4%和17.2%。2014年河南省高成長性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2.6和11.4個百分點,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45.0%和7.6%。研發投入的力度不夠、能力不強、創新能力薄弱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轉型發展之路已成為河南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
(五)非公有制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滯后
非公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穩定增長、優化產業結構、緩解就業矛盾、擴大開放度、增加社會財富等方面起到重要影響。河南省的非公有制經濟由2004年的14%增長到2013年的61%,對河南省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但由于受到體制機制、思想觀念、行業壟斷、融資困難的影響,市場化開放程度和市場活力與廣東、上海、浙江等發達城市有明顯差距,政府主導型經濟特征明顯,市場運作理念不足。2014年河南省的私營企業數量為1.7萬戶,僅相當于江蘇的26.4%,浙江的29.3%。私營總產值1100萬億元,相當于江蘇的46.7%,浙江的57.4%。經濟新常態下,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的作用更加凸顯,為激發非公有制企業的內在動力和市場潛力提供了良好機遇。消除隱性壁壘、釋放改革紅利、加強政策引導、已成為提升經濟增長活力和促進經濟轉型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經濟新常態下河南省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
經濟新常態為河南省解決歷史難題提供了機遇,河南省應充分利用國內外經濟形勢提供難得的歷史機遇,系統謀劃河南發展戰略舉措,為實現河南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一)全面深化改革,培育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已成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開路先鋒。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繼續處理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關系,深化改革。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釋放改革紅利來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二)優化產業體系,大力實施“百千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工程
創新驅動、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成為地區發展的主要路徑,河南省應大力實施高成長性制造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支柱產業轉型三大工程,以發展優勢產業為主導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造一批百千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工程。致力形成中西部重要的汽車制造中心、建設中部最大的鄭州女褲生產基地、做強全國最大的肉制品生產基地等。
(三)重視信息化、高成長性服務業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尤其是信息化、高成長性服務業,不僅會有力地促進河南傳統服務業的轉型升級,而且為推進河南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為著力推進對外開放合作和體制機制創新。依托鄭州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的地位,大力發展現代物流、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等產業發展。
(四)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
中國經濟新常態意味著大規模轉型升級和大力發展新產業,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在新常態下作用會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新常態下產業組織的新特征。但長期以來民營經濟發展受到行業壟斷、貸款難、融資難、擔保難、政策滯后制約了民間投資的發展等制約性問題。通過加快改革、深化改革、加大改革的力度來激發民營經濟的內生動力和市場潛力。
(五)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
經濟新常態下,外部出口壓力和國際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形勢下,城市化建設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力。新型城鎮化尤其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為河南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和重要支撐點。通過大力實施以產業為基,就業為本,住房牽動、教育牽動的“一基本兩牽動”體系建設,以推動工業集聚發展、高成長性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發展,強化城市產業支撐,增加就業崗位。完善多渠道增加就業政策措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