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把政治建設擺在黨的建設首位,必須把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加強黨的領導首要的在于加強黨的政治領導,堅定不移地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的領導。
“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黨的建設上做出的一個重大判斷和理論創新,這也是對我們黨的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強調把政治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對于切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永葆黨的執政地位堅如磐石具有重要的意義。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這是我們黨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根本原因。現代政黨都是政治斗爭的產物,是為了實現一定階級的政治統治、具有明確政治綱領及政治信仰的政治組織。政治的核心問題是政權問題,即奪取和鞏固政權。因此,政黨這一政治組織與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具有本質的區別,具有強烈的階級性、政治性。真正成熟的政黨都有自己的政治綱領、政治路線、政治方向、政治信仰、政治目標、政治紀律。在黨的政治綱領、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中,重要的是加強政治信仰和政治紀律的建設。政治信仰是人們對某種社會政治體系及其理論學說的價值認同,是人們進行政治活動的重要精神支撐。而政治紀律是政黨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為方面必須遵守的規矩,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保證,是政黨形成戰斗力的關鍵。從根本上說,黨的政治建設,決定著黨的性質和立場,決定著黨的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的形成,決定著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效果,關系著黨的前途和命運。加強黨的建設,必須以政治建設為統領。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取得革命勝利,就在于高度重視黨的政治建設問題,重視政治信仰和政治紀律問題。正是因為抱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宗旨,以及堅持嚴格的政治紀律,中國共產黨從一個50多人的政黨逐步發展壯大,敢于犧牲、敢于拼搏,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同樣,我們黨在改革時期之所以能夠經受住種種考驗和風險,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也在于我們黨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和鮮明的政治立場,沒有為蘇聯的“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所迷惑,也沒有為西方的新自由主義所迷惑。
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教訓則從反面告訴我們,不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黨就會分崩離析,甚至亡黨亡國。蘇聯共產黨之所以在執政74年后喪失了執政地位并分崩離析,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戈爾巴喬夫在政治建設上犯了重大的錯誤:第一是放棄共產黨的政治領導地位,主張多黨制;第二是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主張思想多元化;第三是削弱了政治紀律,以民主化來取代了黨的集中統一的領導。在民主化和公共性的幌子下,政治紀律被動搖了,蘇共的權威沒有了,“誰都可以言所欲言、為所欲為”,黨內思想混亂、紀律松弛,于是,“嘩啦啦轟然倒塌”,也就成為難以逃脫的命運了。
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才能確保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強有力量,才能確保黨的建設方向不偏離,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
把政治建設擺在黨的建設首位,是對十八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經驗的深刻總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的政治信仰、政治紀律、政治立場、政治擔當、政治責任等政治建設問題。他明確指出:“共產黨不講政治還叫共產黨嗎?”“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講政治是突出的特點和優勢。沒有強有力的政治保證,黨的團結統一就是一句空話。”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們搞政治掛帥、搞“階級斗爭為綱”是錯誤的,但不能因此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就不講政治、少講政治了。他明確強調,“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根弦不能松”,并深刻批判了黨內政治生態存在的種種不健康問題。
針對相當一部分黨組織在干部監督上習慣于把防線只設在反對腐敗,而對其他問題忽略不計的現象,他鄭重告誡全黨:“干部在政治上出問題,對黨的危害不亞于腐敗問題,有的甚至比腐敗問題更嚴重。在政治問題上,任何人同樣不能越過紅線,越過了就要追究其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認為,“腐敗問題與政治問題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搞拉幫結派、收買人心這種違背政治紀律的問題,也是靠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來實現的。
針對改革開放以來商品交換原則滲透到黨內的現象,新一屆黨中央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嚴厲懲處了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和遼寧賄選案有關責任人。在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也明確指出:“全體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拒腐蝕、永不沾,堅決同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堅決抵制潛規則,自覺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決不能把商品交換那一套搬到黨內政治生活和工作中來。”
針對黨內有的人認為共產黨也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的言論,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明確指出:“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果有了自己的私利,那就什么事情都能干出來。黨內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團,也不能存在黨內同黨外相互勾結、權錢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團。”
針對黨內改革開放以來不少領導干部只把發展經濟當作政績而忽視黨的建設、忽視黨的政治職責,以致出現了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從嚴治黨不力的現象,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深刻地指出:“各級各部門黨委(黨組)必須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大局看問題,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如果我們黨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績又有什么意義呢?”endprint
針對十八大以來查處的高級干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明確指出,對于這些破壞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非常嚴重的問題,中央必須引起重視。“這些人權力越大、位置越重要,越不拿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當回事兒,甚至到了肆無忌憚、膽大包天的地步!”
正是針對黨內政治生態中這種種不健康的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提出了關于黨的政治建設的許多新概念新論斷新思想新舉措新要求,明確強調全黨要樹立政治意識、核心意識、大局意識、看齊意識,全面從嚴治黨要關鍵嚴明黨的紀律,要嚴格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在干部選任上要把理想信念堅定這一政治標準放在首位。
五年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通過切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通過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樹立起了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權威,從根本上扭轉了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從嚴治黨不力的狀況,實現黨風政風的根本好轉,校正了黨和國家前進的航向。所以,把政治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成功經驗的總結,是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發展和深化。
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把政治建設擺在黨的建設首位,必須把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加強黨的領導首要的在于加強黨的政治領導,堅定不移地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的領導。
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明確強調:“中央要有權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須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沒有中央這個權威,亂哄哄,各行其是,“局勢就控制不住”;“有了這個權威,困難時也能做大事”。當前,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擁有8944萬名黨員、在13億多人口大國長期執政的大黨,如果沒有黨中央權威、沒有一個領導核心,沒有統一的思想、統一的行動,必然一盤散沙、四分五裂。而且,我們當前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正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黨要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黨面臨的形勢越復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越要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的領導。
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而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就是嚴明黨的政治紀律。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最核心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全黨要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原則。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全方位向黨中央看齊,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還必須是堅定的,要做到“三個堅決”,即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做到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維護黨中央權威,必須維護、愛護、擁護習近平同志的領導核心地位。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習近平同志為黨中央的領導核心”,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黨心軍心民心所向,是經過歷史證明、實踐檢驗的,是群眾公認、全黨認同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以踏石有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作風建設,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揪出了一批影響惡劣的腐敗分子,使我們黨和軍隊免于某些人的政治陰謀,促進了政治生態的根本好轉,可以說是在歷史的又一個重要關頭挽救了黨和軍隊。沒有習近平同志的政治魄力,我們黨可能就會重蹈蘇共的覆轍,我們的軍隊就會喪失黨性和血性。習近平同志成為黨的總書記,成為黨的領導核心,這是黨、國家和軍隊之幸,是人民之福。全黨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愛護、擁護習近平同志的領導核心地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