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希+白海鋒+張星朗+牛文利+高宏偉
摘 要:以平均體長(0.92±0.034)cm、平均體重(8.10±0.120)mg的四倍體異育銀鯽新品種“長豐鯽”苗種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不同培育密度下魚苗的生長及成活情況。試驗結果顯示:較低密度(300尾/m2)的池塘和中間密度(600尾/m2)的池塘苗種生長效果(特定生長率分別為13.3%/d和13.2%/d)顯著高于高密度(1 200尾/m2)池塘,苗種成活率隨著密度的增大從74.7%下降到66.5%。研究表明,放養密度的增大不利于長豐鯽苗種的生長和成活,密度過小不適宜實際生產的運行,因此控制合適的放養密度能促進魚苗的快速生長以及提高產出投入比。
關鍵詞:長豐鯽;密度;生長;成活率
長豐鯽是異育銀鯽新品系,分類上屬于鯉科、鯽屬、鯽亞種,是“十三五”我國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推品種之一[1]。長豐鯽是中國水產科學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培育的四倍體異育銀鯽,該品系母本選自異育銀鯽D系,父本來源于鯉鯽移核魚(興國紅鯉系),目前已選育至第七代[2]。長豐鯽具有生長快、肉質細、有益氨基酸含量高,鱗片緊密、不易脫落,遺傳性狀穩定,抗逆性強等特點,且鮮味和彭澤鯽無區別,適宜在全國可控水域進行養殖[3]。目前,隨著長豐鯽在全國各地區的推廣,國內對長豐鯽的養殖及營養研究相繼見報道[4-5],但有關苗種培育階段投放密度的研究較少。為此,本試驗以長豐鯽水花苗種為研究對象,探討了不同培育密度條件下長豐鯽生長及成活情況,旨在探索密度因子對長豐鯽苗種培育階段的生長效果和成活率的影響,為長豐鯽苗種科學培育提供參考數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池塘
試驗所用池塘3口,池塘南北走向,長方形,光照充足,池底平坦,四周水泥護坡,面積均為667 m2,池深1.8~2.0 m,底泥厚20 cm,保水性好,進排水方便,水源取自深井水,水質符合漁業用水標準。每口池塘配備1臺功率3.0 kW葉輪增氧機。
1.2 清塘肥水
池塘在放苗前5~10 d進行清塘消毒,用120~150 g/m2生石灰溶漿后全池潑灑。清塘7 d后開始進水,注水量50~60 cm,同時使用900 g/m2發酵過的豬糞作為基肥培育生物餌料,施肥5 d后池水逐漸變成淡綠色,輪蟲達到高峰期時魚苗下塘。
1.3 魚苗引進
試驗所用長豐鯽水花苗種采自中國水產科學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魚苗平均體長(0.92±0.034)cm,平均體重(8.10±0.120)mg,通過充氧空運到試驗區,運輸時間4 h,成活率在97%以上。
1.4 試驗方法
1.4.1 苗種放養 長豐鯽苗種運到后,以不同密度放進三個相同面積的池塘,其中1#塘放苗密度300尾/m2,2#塘放苗密度600尾/m2,3#塘放養密度1 200尾/m2。放苗時先將裝有魚苗的塑料袋放入池塘中,緩苗20 min,待池水溫度與塑料袋里水溫差值小于3 ℃時開始放苗。放苗地點選擇在池塘背風處,放苗時要做到輕而慢,防止魚苗受到損傷,產生應激反應。
1.4.2 飼料投喂及水質調控 魚苗下塘3~5 d后開始投喂豆漿,黃豆用量1.5~3.0 g/m2,日投喂兩次(上午8~9點,下午3~4點),根據魚苗生長情況,培育后期適時增加粉料進行投喂。依池塘水質情況每隔3~5 d進行一次追肥,保持水體褐綠色,維持水中浮游生物正常生長。追肥地點選擇在池塘四角,具體追肥量視水色及透明度進行調整。投飼7 d后,根據水色開始添注新水,每5 d加水15~20 cm,保持水質清新,避免氣泡病發生。同時每10~15 d全池潑灑微生態制劑(光合細菌)進行調水,防止水質惡化,使用量7.5~15 g/m2,保持池水 “肥”、“活”、“嫩”、“爽”。
1.4.3 日常管理 每天堅持早晚巡塘,觀察池塘水色變化及魚苗活動、攝食情況,及時撈取漂浮物及蛙卵。定期監測水溫、溶解氧、pH、氨氮及亞硝酸鹽含量,定期抽樣調查苗種生長情況及檢查進排水口過濾網及防護網,嚴防敵害進入。
1.4.4 病害防控 根據池塘水色及水質變化情況,定期使用生石灰進行消毒調水,生石灰用量控制在30~35 g/m2。飼料中添加大蒜素進行藥餌投喂,添加量控制在0.2~0.5 g/kg,同時定期使用蛭弧菌進行病害生物防控。
1.5 指標測定與數據處理
苗種體重測量使用1×10-4電子天平,體長使用游標卡尺測量,測量樣本取30尾。魚苗成活率(SR)、日增重(DWG)[6]、日增長(DWL)、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長率(SGR)[7]計算按照下面公式:
其中:Wt 、W0分別為試驗結束與開始時苗種體重(mg);Lt、L0分別為試驗結束與試驗開始時魚苗體長(cm);Nt 、N0分別為試驗結束與開始時苗種量(尾); t為培育時間(d)。
試驗數據統計分析使用SPSS17.0軟件,使用單因素分析中的最小顯著差數法檢驗進行多重比較( P<0.05)。
2 結果
2.1 密度對苗種體重增長的影響
試驗開始時,長豐鯽水花苗種平均體重為8.10±0.120 mg,經過25 d不同密度培育,體重增加情況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隨著放養密度的增大,長豐鯽苗種體重增長呈逐漸下降趨勢。試驗結束時,放養密度為300尾/m2和600尾/m2的池塘魚苗體重日增重量相對較大(P<0.05),均大于8.00 mg/d,增重率均大于2 500.0%;1 200尾/m2的放養密度的池塘,魚苗體重增加最小,日增重量僅為7.26 mg/d,增重率低于2 300.0%。從特定生長率來看,2#池塘與1#池塘均大于13.0%/d,之間差異小于0.1%/d。3#池塘特定生長率最小,為12.6%/d。從試驗結果來看,綜合體長的增長結果認為600尾/m2的放養密度為長豐鯽水花適宜培育密度。endprint
2.2 密度對苗種體長增長的影響
經過25 d的培育試驗,長豐鯽水花從平均體長0.92±0.034 cm出現不同程度的增加,增長情況見表1。放養密度為600尾/m2的2#試驗塘魚苗體長增加2.06 cm,日增長量為0.082 cm/d,僅次于密度為300尾/m2的1#試驗池,3#試驗池魚體長增長相對較小(P<0.05),體長增長1.74 cm,日增長量為0.070 cm/d,魚苗體長增長趨勢呈現出隨著放養密度增大逐步減小。通過試驗發現,在保證培育苗種數量的前提下,2#池塘的放養密度相對較為合理。
2.3 密度對苗種成活率的影響
經過精心培育,25 d后分苗時統計3個試驗池塘中長豐鯽夏花數量。結果顯示,隨著放養密度的增加,苗種成活率呈下降趨勢(見表1)。其中300尾/m2和600尾/m2的放養密度的池塘苗種成活率均高于72.0%,而放養密度為1 200尾/m2的池塘長豐鯽夏花成活率相對最低(66.5%),試驗結束時,池塘存苗量為53.2萬尾。
3 討論
3.1 密度對長豐鯽苗種生長的影響
養殖密度是水產養殖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關鍵因子之一,可直接影響到養殖動物的生長性能[8]。通常情況下,魚類的生長與其放養密度存在一定的相互關系,隨著養殖密度的增大,魚類的生長率、存活率等生長指標均出現下降趨勢[9]。有學者研究[10]認為放養密度過高會影響魚類的生長、攝食以及食物利用率。李大鵬等[11]通過對施氏鱘稚魚的生長試驗發現,魚苗的特定生長率與養殖密度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于森[12]研究發現,鯉魚在高密度培育下其特定生長率顯著低于低密度。高宏偉等[13-14]以異育銀鯽“中科3號”和“長豐鰱”水花苗種為試驗對象,研究了不同放養密度對其生長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放養密度增大,苗種的生長和增重均呈現降低趨勢。本研究結果顯示,長豐鯽苗種的體長、體重增長指標均隨養殖密度增大而減小,這可能是由于放養密度過大會加劇魚苗對餌料和空間的競爭,增加魚體運動耗能,從而消極影響魚類生長[15]。另外,放養密度增大,會使池塘水中的無機磷、氨氮以及有機質含量升高,導致水質惡化,作為環境因子加劇了脅迫的程度,從而使生長速率受到抑制。因此,在培育苗種時,選擇合理投放密度至關重要。
3.2 密度對長豐鯽苗種成活的影響
在水產養殖生產上,為了提高水體利用率,通常情況下以追求高密度養殖為主,但是高密度養殖往往導致生物之間對空間和餌料的競爭,競爭會引起魚類內在生態狀態的改變,產生應激反應,持續的應激反應會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增大病害發生的可能性,此外還會產生個體間生長差異增大,從而導致存活率下降[16]。張永江等[17]、高宏偉等[13]研究了不同培育密度對異育銀鯽苗種培育成活率的影響,研究均認為隨著鯽魚苗種的密度增大,餌料和空間單體配額減少,導致個體間競爭增大,引起苗種存塘量降低,苗種培育成活率下降。本試驗中,1#和2#池塘苗種放養密度均在1 000尾/m2以下,試驗結束時,兩個池塘培育成活率均高于70%,與3#池塘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長豐鯽培育生產中,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苗種放養密度,只有選擇合適的放養密度,合理地利用池塘容納量,使魚苗在一個適宜的環境下生長,才能最大化地提升養殖經濟效益。為了更合理的說明適宜密度對長豐鯽培育的影響,下一步的試驗將進行多項等差密度組設置,同時將進一步通過對比試驗探討不同密度下的成本與收益的差異。
參考文獻:
[1] 雷曉中,朱勇夫,李金忠,等.四倍體異育銀鯽長豐鯽池塘大規格魚種培育試驗[J].養殖與飼料,2017(4):12-14.
[2] 李忠.銀鯽新品系—第七代長豐鯽[J].農村百事通,2015(17):40.
[3] 李忠,鄒桂偉,桂建芳,等.水產養殖新品種---長豐鯽[J].中國水產,2017(3):74-79.
[4] 陸建平,周衛華,楊潔,等.異育銀鯽“長豐鯽”魚種培育試驗[J].科學養魚,2017(4):9-10.
[5] 李忠,梁宏偉,王忠衛,等.四倍體異育銀鯽新品種“長豐鯽”肌肉品質和營養成分分析[J].水生生物學報,2016,40(4):854-858.
[6] 張龍崗,孟慶磊,劉羽清,等.養殖密度對克氏原鰲蝦大規格苗種生長和存活的影響[J].河北漁業,2017(5):12-14.
[7] 白海鋒,于麗娜,劉鐵剛,等.微生態制劑對幼刺參越冬成活率及生長的影響[J].河北漁業,2012(1):5-8.
[8] 彭士明,施兆鴻,孫鵬,等.養殖密度對銀鯧幼魚生長及組織生化指標的影響[J].生態學雜志,2010,29(7):1371-1376.
[9] Allen K O.Effects of stocking density and water exchange rate on growth and survival of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in circular tanks. Aquacul-ture,1974(4):29-39.
[10] 郝玉江,張國紅,賈艷菊,等.種群密度對魚類影響的研究概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7(4):397-401.
[11] 李大鵬,莊平,嚴安生,等.光照、水流和養殖密度對史氏鱘稚魚攝食、行為和生長的影響[J].水產學報,2004,28(1):54-61.
[12] 于森.擁擠脅迫對鯉生長和生理指標的影響[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5.
[13] 高宏偉,陳曉霞,王博涵,等.基于不同密度的異育銀鯽“中科3號”苗種培育成活率及生長效果[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9):64-65,82.
[14] 高宏偉,王博涵,陳曉霞,等.不同培育密度下“長豐鰱”夏花苗種的生長效果及成活率[J].河北漁業,2015(10):54-56,64.
[15] Marchan D F, Boisclai R D. Influence of fish density on the energy allocation paten of juvenile brook trout (Salvelinus fontinahs). Can J Fish AquatSci,1988(55):796-805.
[16] 王文博,李愛華.環境脅迫對魚類免疫系統影響的研究概況[J].水產學報,2002,26(4):368-374.
[17] 張永江,龔培培,黃愛平,等.異育銀鯽魚苗不同密度培育魚種試驗[J].水產養殖,2000(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