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軍

在我國經濟已持續高速增長30多年后,需要隨著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加重視提高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努力發展高質量、高效益的市場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所做的十九大報告在經濟建設和經濟改革方面亮點頻頻,特別是在強調深化市場化改革方面思想深刻、內容豐富,向全社會發出了深化市場化改革的號召。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強調要“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這些論述都非常明確地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要構建現代市場經濟體制。
強調發展高質量高效率的市場經濟
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概括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概括為“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就告訴我們,在我國經濟已持續高速增長30多年后,需要隨著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加重視提高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努力發展高質量、高效益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效率,強調發展高效率的市場經濟非常有利于推進市場化改革。
將產權改革放在突出位置
十九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等。產權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有恒產則有恒心,只有產權清晰,才能激勵有效,才能保障市場交易,才能優化配置資源,才能真正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報告將完善產權制度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無疑抓住了深化市場化改革的關鍵。
創新國有企業改革思路
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內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否建立起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有企業改革的成功與否。國有企業改革滯后,原因之一是沒有將國有企業與國有資產的關系理清。所幸的是,十九大報告將其理清了,將原來的“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修改為“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這是改革思路的重大突破,更符合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要求,更有利于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原有的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容易使人誤解為每個國企都要這樣,這顯然會損害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秩序。
重視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所有這些都昭示,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企業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各類市場主體的作用,保護其精神,激發其活力。
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
十九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也就是說,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是打破壟斷、放寬限制的市場經濟體制,是擁有現代法治市場經濟所有基本要素的市場經濟體制。
建立宏觀調控有度的市場經濟體制
十九大報告告訴我們,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市場經濟需要宏觀調控,但不需要過度的宏觀調控,因為過度的宏觀調控會損害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會導致諸多副作用和后遺癥。正是在總結過去宏觀調控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宏觀調控有度”的新概念、新思路,這就進一步理清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為市場化改革騰出了更大的空間。
形成開放的市場經濟體制
十九大報告明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凡是在我國境內注冊的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以上論述明白無誤地昭告全世界: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建設開放的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是范圍經濟,市場范圍越大,整合的資源越多,比較優勢發揮得越充分,資源配置的效率越高,實現共贏的機會越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