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偉明+彭蘡
【摘要】 目的 對流式細胞儀淋巴亞群在腫瘤化療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研究。方法 60例腫瘤化療患者作為觀察組(化療后無緩解29例、化療后完全緩解31例), 6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采用流式細胞技術分析觀察組患者化療前后的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特征, 并與對照組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化療前及化療后無緩解CD3+、CD4+、CD8+、CD19+、CD3-CD16+CD56+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化療后無緩解CD3+、CD4+、CD8+、CD19+、CD3-CD16+CD56+與本組化療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從數據可看出免疫功能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觀察組化療后完全緩解CD3+、CD4+、CD8+、CD19+、CD3-CD16+CD56+與本組化療前及化療后無緩解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腫瘤患者細胞免疫功能衰退, 化療完全緩解后可改善腫瘤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
【關鍵詞】 流式細胞技術;淋巴亞群;腫瘤化療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1.029
流式細胞儀是一種新型高科技儀器, 其中包含了激光、計算機、單克隆抗體、光電測量、細胞熒光化學以及電子物理技術。流式細胞技術在臨床醫學當中應用非常廣泛, 被應用于腫瘤學、免疫學、血液學、微生物檢測、器官移植等等[1, 2]。本組研究以本院腫瘤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 對流式細胞儀淋巴亞群在腫瘤化療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研究, 現做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事先獲得患者知情同意, 研究開展時間為2015年4月~2016年12月, 抽取本院60腫瘤患者作為觀察組, 所有患者均經手術、內窺鏡、病理學檢查證實, 其中胃癌15例, 原發性肝癌12例, 結腸癌9例, 乳腺癌11例, 肺癌6例, 食管癌5例, 淋巴瘤2例;排除并發免疫性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接受4個周期以上化療(化療后無緩解29例、化療后完全緩解31例);其中男23例, 女37例;年齡35~72歲, 平均年齡(58.2±6.5)歲。抽取同期6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排除腫瘤、肝腎及免疫系統疾病患者, 免疫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 其中男25例, 女35例, 年齡25~65歲, 平均年齡(53.2±5.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采用BD FACSCalibur流式細胞分析儀(美國BD公司), 試劑及耗材都為BD配套產品, 校準品也有BD公司提供, 都按要求保存并在保質期內。抽取受檢者清晨靜脈血2 ml, 存于EDTA或肝素抗凝BD真空管, 并按規定儲存等待檢測, 向已編好號的2支BD實驗管中分別加入20 μl兩種單克隆抗體并每管加入50 μl混勻的抗凝血。混勻避光保存15 min, 經過溶血10 min、洗滌、離心去上清再加生理鹽水混勻步驟后上機檢測。
1. 3 觀察指標 CD3+細胞、CD4+細胞、CD8+細胞、CD19+細胞、NK(CD3-CD16+CD56+)細胞占淋巴細胞百分比。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化療前及化療后無緩解CD3+、CD4+、CD8+、CD19+、CD3-CD16+CD56+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化療后無緩解CD3+、CD4+、CD8+、CD19+、CD3-CD16+CD56+與本組化療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從數據可看出免疫功能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觀察組化療后完全緩解CD3+、CD4+、CD8+、CD19+、CD3-CD16+CD56+與本組化療前及化療后無緩解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淋巴細胞亞群可因患者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惡性腫瘤與病毒感染等而產生異常改變[3]。所以對患者包括CD3+、CD4+與CD8+等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進行檢測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患者機體的免疫狀態[4-7]。
流式細胞技術具有分析快速、檢驗客觀、結果精確、操作簡便等優點, 臨床常用來檢測淋巴細胞亞群和NK細胞活性, 以此了解機體的免疫狀態[8-10]。本組研究中, 抽取60例腫瘤化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 采用流式細胞技術分析患者化療前后的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特征, 抽取同期60例健康體檢者作對照(對照組)。通過表1可以看出, 觀察組化療前及化療后無緩解CD3+、CD4+、CD8+、CD19+、CD3-CD16+CD56+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免疫功能抑制并紊亂。觀察組化療后無緩解CD3+、CD4+、CD8+、CD19+、CD3-CD16+CD56+與本組化療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從數據可看出免疫功能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腫瘤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 殺死腫瘤細胞能力下降導致。化療不僅破壞腫瘤細胞, 也損傷免疫細胞, 所以無效化療加重了免疫功能的低下。觀察組化療后完全緩解CD3+、CD4+、CD8+、CD19+、CD3-CD16+CD56+與本組化療前及化療后無緩解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此化療方案在殺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機體免疫活性細胞傷害小, 化療結束后能改善機體免疫功能, 提高了免疫活性細胞殺腫瘤細胞的能力。由此可見, 測定腫瘤患者淋巴亞群對臨床化療的療效觀察具有一定的意義。由于機體免疫系統十分復雜, 影響因素繁多, 此類問題還需不斷探索研究并改進。
參考文獻
[1] 崔曉鳴. 流式細胞術應用于醫學檢驗的研究進展.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6, 37(18):2336-2337.
[2] 張佳佳, 王萍. 淋巴細胞亞群在腫瘤化療后合并感染患者中的診斷價值.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 8(4):116-117.
[3] 隋雪梅, 鄧之奎, 曹維克, 等. 114例癌癥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及其臨床意義. 現代醫學, 2011, 39(6):720-721.
[4] 胡小倩. 乳腺腫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分析及臨床意義.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5(12):688-689.
[5] 梁虹, 姚福生, 趙海軍, 等. 血液腫瘤患者化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分析. 安徽醫藥, 2011, 15(11):1391-1393.
[6] 王勇. 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監測及臨床意義.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6, 41(11):1452-1454.
[7] 高全立, 宋永平, 李玉富, 等. 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及生物化學治療后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 腫瘤基礎與臨床, 2004, 17(5):310-311.
[8] 李成海, 魯心安, 高鋒, 等. 用流式細胞儀監測放療腫瘤患者淋巴細胞亞群. 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 2007, 27(3):255-256.
[9] 王桂芝, 秦文華. 化療對腫瘤患者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 中華全科醫學, 2009, 7(12):1307-1308.
[10] 吳宜嘉. 流式細胞儀在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診斷中的應用研究.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0, 16(12):1660-1662.endprint